一个年轻的节日
从历史的深处走来
那铿锵有力的脚步踏着壮美节拍
一个年轻的声音
从遥远的地方传开
那雷霆万钧的气势响彻九霄云外
一百年前
满腔热血的青年掀起了
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
开启了中国现代历史的大幕
也为穿越世纪风云的青春史诗写下序篇
历史且行且歌
一百年后的今天
“五四”闪耀的火把依旧在燃烧
新一代的青年茁壮成长
时刻铭记爱国精神
继续传承着“五四”精神
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用奋斗的青春捍卫着祖国的尊严
一百年斗转星移
一百年沧海桑田
“五四”不仅仅是一场运动
它更是一个时代情怀的诠释
一种薪火相传的奋斗精神
01
01
“万分之零,是他对岗位的承诺”
同时负责八个航天器
仅一天他就要发送一两百条指令
为卫星注入轨道数据
采集科学试验数据获得成果
来到航天战线工作4年
每年超过300天工作在机房
由他发送出去的指令已数不胜数
岁月流逝,正确的分母不断积累
错误的分子不许增加
万分之零,是他对岗位的承诺
他叫李达飞
责任铸就细致的标准
让人披坚执锐,让人闪闪发光
02
02
“每一次工作都是一项挑战”
在卫星发射任务中
作为箭上操作手的他
要承担两个分系统的检测工作
每次要连接100多个插头
而连接插头要进舱操作
对于他而言
每一次工作都是一项挑战
舱内的传感器星罗棋布
为防止碰坏,他只能穿着薄底鞋
小心翼翼地移动,由于脚底受力不均
加上长时间操作,导致双脚肿胀
12年投身航天,参加任务几十次
咬牙坚持成为了他的习惯
他叫肖强
在挑战中完成任务的方式
就是不妥协、不放弃,凭毅力与实力
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
03
03
“成与败的距离,只有毫米的误差”
他的工作岗位在70多米高的塔架顶
在航天一线一干就是29年
为了更好地奉献航天
他还把妻儿都接到了单位
在山沟沟里安了家
“成功与失败的距离
只有毫米的误差”
经历种种艰难困阻
承担着与年龄不符的沉重压力
今天他做到了在复杂的摆杆构造中
状态一眼清、故障一摸准
70多米的高空,让不少人望而生畏
但已近50岁的他
依然能够如履平地、行走如风
他叫李辉
人生道路有千万条
他选择行走在塔架之巅
奉献在航天一线
04
04
“守得几平米岗位,绽放青春的光辉”
她几乎每天
都重复着平凡的工作
一年365天
在超过10万份的文件中
快速准确地筛选、查找、提供
她的工作单调、反复
却始终一丝不苟、不厌其烦
11载漫长岁月的坚守
她把最美的青春年华
奉献在几平米岗位上,她说
“尽心尽责的服务是职责,更是使命”
她叫王琳
把简单的劳动做精彩
把单调的工作做极致
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
05
05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初到航天医护岗位
性格要强的她硬逼着自己优秀一次
每天比别人多工作一小时
练习业务、练技术、学理论
流逝的岁月见证了她的成长
都说晋西北高原艰苦
她一干就是7年之久
“能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
这句她常说的口头禅背后
有一串惊人的数字:
累计挂号17092人次
累计值班超过7200小时
服务航天人和家属
虽然忙碌,她却深感幸福
她叫韩文会
航天医护工作者的光荣是
坚守最寂寞的事业
营造最温暖的港湾
06
06
“最危险的岗位,有最励志的青春”
1990年
“澳星”首次发射失利
本该腾飞的火箭自动紧急关机
火箭严重移位,推进剂大量溢出
紧急关头,他和同事顶着毒气和热浪
径直冲到发射台下,时刻准备撤回燃料
当时他还是个年仅21岁的青年
如今
他已经整整工作了30个年头
一直在和箭燃料打交道
“干我们这行如果出事
就是天大的事,打不得半点马虎眼。”
“航天报国”的使命
在每次加注的精细操作中变得具体
123执行次任务,培养112名操作手
简单的数字背后,有他自豪的奋斗青春
他叫陈复忠
30年只干一件事儿
但这唯一的一件事
也值得骄傲一生
07
07
“多一份贡献,就多一分光荣”
沟壑纵横、表皮斑驳
老茧新老交替
谁敢相信,谁又能理解
这竟是一位25岁年轻人的手
这双手的主人公
工作在最普通的水电维修岗位上
他平均每天出勤修理水电故障6次
帮助8户家属公寓、往返路程达9公里
一年到头忙忙碌碌是常态
饱尝苦累,旧伤未愈又添新伤
但他总是对身边人说:
“多做一分贡献,就多一份光荣”
他叫张策
不曾在乎平凡岗位的渺小
只因使命伟大而深感光荣
08
08
“把高尚的追求,化作最朴实的行动”
平均每天工作接近10小时
每周工作达60小时以上
一年工作时间累积超过3000个小时
他有着“航天铁人”的称号
他是卫星升天后的“大管家”
承担高轨卫星长期管理任务
“成功不等于成熟,成熟不等于可靠”
无数节日、万家团圆时
他依旧坚守在三寸荧屏上
忙碌在方寸机房间
默默无闻地坚守是他的青春
他叫王亚旻
把高尚的追求
化作最朴实的行动
守一份执着,尽百分的责任
09
09
“让腹中胎儿一同参与伟大事业”
五个月前
发射场的指控中心里
她抚摸着尚在腹中的胎儿
一同见证“嫦娥四号”飞天的壮举
在怀孕的同时,正值任务准备期
她思前想后,决定投身到工作中
晚上7点跟星到0点,
凌晨4点再起床,继续跟星……
同事们很不理解,她为啥这么拼?
“能让孩子在出生前,
参与这伟大的事业,是份难得的光荣“
她把梦想的接力棒寄托给了腹中的孩子
她叫李静坤
科技工作者之所以伟大
源于这个群体“奉献青春献终身,
献完终身献子孙”的高尚情怀和追求
10
10
“相约航天,携手追梦”
25岁那年
他和她硕士研究生毕业
同学们纷纷留在繁华的大都市
但他们却相互约定,携手追梦航天
一个是指控中心的安全员
一个是火箭燃料的质检员
工作忙碌,1周只能见一次
熬过艰辛的岁月,奋斗共同的光荣
如今,已结为夫妻的二人
共同执行过40余次航天发射任务
他们叫臧尚飞、王瑞雪
青春最大的馈赠
就是给情侣足够的底气去相信
有梦想,去奋斗
就能创造幸福和美好
11
11
“工作完不成,心里不踏实”
在一次物资补给过程中
由于搬运物资过重
他不慎从楼梯上直接翻滚到楼下
医院诊断:左侧外踝骨折
远望测量船马上就要出海
正是任务准备期
作为组长,他毅然忍着疼痛
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值守
"不走走、看看、摸摸,
总觉得心里不踏实“
围着设备排查故障隐患
他一忙就是好几天
他叫毛江锟
航天职业虽默默无闻
但现实相当“残酷”
设备运转的零差错
源于日常每一分细致和专注
12
12
“软实力”成就航天“新跨越”
11年前
他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以此为起点,他坚持奋斗
11年来,他带领研发团队
研究多项创新技术
编写软件代码五十余万行
他带领的团队
完成我国航天远洋测控领域
首套自主可控软硬件系统研发
摆脱了航天测控数据处理领域
对国外软硬件生态环境依赖
他叫李永刚
做时代的开拓者
带领青年们接力奋斗
续写航天事业辉煌成就
12
13
“面对问题不胆怯,是他的活招牌”
在岗工作八年
他是真正意义上的“白手起家”
“无老师”、“无知识”、“无设备”
面对“三无”困境
他选择从理论学起
每天工作之余就钻研书籍
坚持把每一个基本知识点吃透
他参加的项目获得过科技进步二等奖
参与研究的某线缆管理信息系统项目
将为快速定位单位自维光缆断点
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
面对问题从不胆怯
是他的“活招牌”
他叫董文文
浩瀚星空
钻研即可到达
不负青春,不负时代
12
14
“艰难困阻是成长的机遇”
眉头紧锁
是他在岗14年
下意识去思考问题的习惯
为了将设备组装成绩提高2秒
炎热的夏日里,他手上磨满了血泡
从毫无基础的门外汉学起
奋斗14年
终成一线战位航天工匠
先后解决大小故障100余项
扎根岗位,他与家人分居9年
孩子的成长只能从手机上见证
他叫李合金
把艰难困阻当进步的阶梯
把严谨苛刻当从业的习惯
青春里有成长、有收获
也有一直说不出口的亏欠
12
15
“把大事干好,把小事干精”
科研设计质量
不能有1毫米偏差
每座航天发射场背后
都是上千张的工程图纸
和上万字的技术论证
他是一线航天设备的科研人员
细致稳重是大家对他的评价
严格遵守质量程序是他的坚持
参加工作二十年
他完成设计图纸两万张
完成科研技术文件20万字
成果遍布祖国4个航天发射场
他叫鲍加铭
科研质量是从业的坚持
技术创新是不懈的追求
创造卓越是永远的目标
以青春之我
创建青春之中国
以青春之我
奋斗青春之航天
他们是中国航天人
他们正青春
也必将永远年轻着
致敬“五四”运动100周年
致敬青年力量
素材 | 宋星光、郎文海、秦诗凯、刘桥明
方新宇、肖良福、王锐彬、凌斯秦
黄国畅、夏 瑜、环星星、高 超
刘 星、李长林、贺蓬玥、张炯铭
赵 阳、张谦谦、高 地、陈美妮
视频 | 魏 杰、吕炳宏、顾鑫伟、张明远
郭文彬、张文军、王玉磊、刘常连
来源 | 我们的太空
编辑 | 张立超、姜英东
邮箱 | ourspace0424@163.com
祝福祖国航天事业,点赞中国航天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