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 这两个成语有典故 蕴藏着同样的安全哲理
中国语言博大精深,很多的成语有着一定的历史典故,蕴藏着人生哲理。例如,“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和唇亡齿寒这两个成语中就蕴藏着安全哲理,对于我们现在做好安全生产和救灾防灾工作很有启迪。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一、成语出处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出自北齐•杜弼《檄梁文》:“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木林;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唇亡齿寒出自语本《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於虞以伐虢。……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唇亡齿寒
二、成语释义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意思是,城门着火,人们到护城河里救火,水用完,鱼被干死。比喻无缘无故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
唇亡齿寒意思是,如果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觉得冷。比喻双方息息相关,关系亲密。
三、历史典故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历史典故
宋国古城
春秋时期,有一天夜里,宋国都城的护城河里有一群鱼儿在里边快乐地游着。突然,城门着了火,火势大,人们拿着装水的东西前来护城河救火。经过人们齐心协力,终于把火扑灭。由于救火,把护城河里的水用完了,而河里的鱼由于缺水遭了殃。
另外还有一个故事,传说,宋国的城门附近住着一户叫池中鱼人家。一次,城门突然着火,火势蔓延到他家,结果把池仲鱼烧死了,人们就说这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唇亡齿寒历史典故
春秋时期诸侯国
虞、虢是春秋时期晋国周边的两个小国。一次,晋国攻打虢国,必须借道虞国才行。
晋献公
于是,晋献公便带上贵重礼物,请求虞国国君虞公借道。虞国大夫宫之奇对虞公说:“虢国和虞国关系好。晋国把虢国灭掉,虞国也没有好处。‘唇亡齿寒’的道理,您不知道吗?请您不要借道。”
宫之奇
虞公根本不听劝说,宫之奇只好带着全家老小,离开虞国,投靠晋国。
这样,虞公就帮助晋献公灭掉了虢国。晋国军队得胜归来后,又借口整顿兵马,在虞国驻扎下来。接着,晋国军队突然发动袭击,又灭掉了虞国。
结果,虞公也成了晋国的俘虏。而晋国则一举两得,灭掉了虢、虞两个国家。
四、说明的道理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和唇亡齿寒这两个成语典故告诉了我们这样的道理:客观世界中,事物是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联系着的,是不依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在一定条件下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五、蕴藏的安全哲理
针对现在的安全生产和救灾防灾工作,“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和唇亡齿寒这两个成语也蕴藏着丰富的安全哲理:搞好安全生产和救灾防灾不是一件孤立的事,必须人人关心,互相督促,真正做到“安全为了你、我、他,安全也要靠你、我、他”。
所以,我们要以史为鉴,正确认识事物间的联系,树立强烈的集体观念,团结一致,不能轻信于别人,而背叛自己的朋友。否则,不仅伤害了自己的朋友,而且会使自己的处境陷入危险和尴尬的境况之中。(张丁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