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不迷路 ↑ ↑

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

心脏保健习惯(美国心脏协会重磅饮食指南)(1)

在我们一生中,饮食营养对心血管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营养不良的饮食结构,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风险升高密切相关。而有益心血管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能够降低我们从童年到成年期高血压、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等疾病的风险。

近日,美国心脏协会最新发表指南,分享了有助于降低生命各阶段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健康饮食模式。指南中列举了有益于心脏健康的最新科学证据,还强调了整体饮食模式和生命早期营养教育的重要性。

心脏保健习惯(美国心脏协会重磅饮食指南)(2)

截图来源:Circulation

有益于心脏的饮食模式有哪些特征?

尽管如今人们越来越多在外吃饭,但指南强调,无论我们是在家吃饭、在餐厅吃饭、还是购买快餐,都可以遵循有益于心脏健康的饮食模式。而且,无论在生命的哪个阶段,都可以从有益于心脏健康的饮食模式中受益。以下是心脏健康饮食模式的10个特征:

特征一:通过体育活动,平衡食物能量的摄入,以达到并保持健康的体重。

终生保持健康的体重,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的饮食模式,加上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度强度运动,有助于能量平衡。因为即使是健康食品,吃太多也可能会摄入过多能量、增加体重。

特征二:选择种类丰富的食物,多吃水果和蔬菜,从食物中获取全面的营养,而不是依赖营养补充剂。

证据表明,富含水果和蔬菜的饮食模式,与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有关。食用种类丰富的食物,可以提供足够的必需营养素和植物化合物。通常,深色的水果和蔬菜,营养密度和膳食纤维均高于浅色的果蔬。

所有形式的水果和蔬菜(如新鲜、冷冻、罐装和干燥)都可以食用。冷冻的水果和蔬菜,保质期较长,且具有相似或更高的营养素;但罐装食品应限制盐和糖的摄入。而且,大多数水果和蔬菜不建议打成果汁食用,煮熟或生食更佳。

心脏保健习惯(美国心脏协会重磅饮食指南)(3)

图片来源:123RF

特征三:选择全谷物或由全谷物制成的食物,而不是吃精制碳水化合物。

指南中指出,每日摄入全谷物(含有完整的淀粉胚乳、胚芽和麸皮)食物与降低冠心病、中风、代谢综合征等相关风险因素相关。

特征四:选择健康的蛋白质来源,如豆类和坚果;经常吃鱼和海鲜;用脱脂和低脂乳制品代替全脂乳制品;对于吃肉的人,选择瘦肉而不是加工肉类。

常见的豆类食物有大豆类(包括毛豆和豆腐)、其他豆类,扁豆、鹰嘴豆和豌豆等。这些植物性食物是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研究发现,摄入较高的豆类和坚果,与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和中风风险较低有关。

摄入红肉通常与增加心血管疾病有关。建议用未加工的家禽、鱼类、坚果和豆类等食物,代替红肉和加工肉类。

研究表明,经常吃鱼类和海鲜(每周2-3份),或饮用脱脂和低脂乳制品,始终与较低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关。将饱和脂肪换成吃高不饱和脂肪为主的饮食模式,也与心血管健康有关。

特征五:使用液态植物油(如橄榄油、葵花籽油、玉米油、大豆油、核桃油和亚麻籽油)代替热带植物油(如椰子油和棕榈油)、动物脂肪(猪油和黄油)和部分氢化脂肪。

研究发现,饮食中摄入不饱和脂肪(多不饱和单不饱和脂肪),有助于保护心脏、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和心血管疾病风险,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特征六:尽可能选择低加工食品,而不是超加工食品。

超加工食品是指,除了添加盐、甜味剂或脂肪外,还添加了人工色素、香料和防腐剂,从而促进食品的稳定、增加风味。如熏制、腌制或添加化学防腐剂的肉类,以及添加了盐、糖或脂肪的植物性食品。许多加工肉类中含有的盐、饱和脂肪和胆固醇都很高。

研究表明,用其他来源的蛋白质代替加工肉类,与较低的死亡率有关。食用许多超加工食品,与超重和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率增加有关。

特征七:尽量减少摄入含有添加糖的饮料和食品。

常见的添加糖类型,包括葡萄糖、右旋糖、蔗糖、玉米糖浆、蜂蜜、枫糖浆和浓缩果汁等。添加糖一直与2型糖尿病、冠心病以及超重的风险增加有关。建议尽量减少添加糖的摄入,使用低能量的甜味剂代替饮料中的添加糖。

心脏保健习惯(美国心脏协会重磅饮食指南)(4)

图片来源:123RF

特征八:选择或制作少盐或不含盐的食物。

研究发现,降低钠的摄入量可降低血压,无论是正常血压、还是服用降压药的患者,都可以提高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

特征九:限制饮酒,如果你从不喝酒,那就不要开始尝试。

饮酒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复杂,风险与酒精的摄入量、年龄和性别有关。简单来说,随着酒精摄入量的增加,出血性中风和心房颤动的风险也会随之增加。

此外,酒精会影响其他健康状况,如伤害、暴力、消化系统疾病、传染病、妊娠结局和癌症等。因此,科学证据不支持饮用任何含量的酒精;如果饮酒,每天不应超过1杯,且不应在暴饮暴食时饮酒。

特征十:无论在何处制作或食用食物,都应遵守本指南。

多吃果蔬、豆类和白肉作为优质蛋白的饮食模式,适用于所有环境、所有食物,无论在何处制作、采购和食用,都应遵守本指南(如下图)。

心脏保健习惯(美国心脏协会重磅饮食指南)(5)

▲促进心血管健康的饮食模式。左边:多吃果蔬、全谷物、白肉、豆类和坚果类,以植物油为主要脂肪。右边:少吃红肉、加工肉类、酒精、高盐高糖高动物脂肪的食品。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一种饮食模式,多种健康功效

满足上述10条特征、有益心脏的饮食模式,通常富含纤维和必需营养素(如高含量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且含有较低的饱和脂肪、反式脂肪、胆固醇、精制碳水化合物、添加糖和盐。

研究指出,该饮食模式不仅可使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约30%,与他汀类药物的作用相似,还有助于减少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提升认知功能、改善肾脏和消化系统健康。

有意思的是,美国心脏协会也首次总结了饮食可持续性的证据,并指出有益于心脏健康的饮食模式也对环境有益。

心脏保健习惯(美国心脏协会重磅饮食指南)(6)

图片来源:123RF

整体饮食模式比特定食物更重要

“如果我们在饮食中增加一种食物的摄入量,往往会减少其他食物的摄入量。而一种饮食成分的增加和另一种饮食成分的减少,都能会产生独立的影响。”塔夫茨大学(Tufts University)营养科学与政策教授Lichtenstein指出,“真正重要的是,对心血管健康影响最大的是饮食均衡。我们应该确保自己的饮食,是营养丰富且均衡的。因此,指南中并没有指出具体的能量摄入,因为每个人的能量需求不同。能量需求因年龄、活动水平、性别和体型而异。比如成年人,每增长10岁,每日能量需要平均减少约70 kcal~100 kcal。而且,如果你热爱运动,能量的摄入也更灵活。”

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编写委员会的Alice H. Lichtenstein博士指出:“我们应该鼓励人们考虑均衡的饮食习惯,而不是关注特定的食物或营养素。而且,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和生活方式定制饮食模式。你可以吃你喜欢的食物,但同时,也需要仔细选择,考虑食用的频率并调整份量。”

Lichtenstein教授为“每次进步一点”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此外,指南中还强调了将食品和营养教育纳入学校的重要性。孩子们应该从小开始养成均衡饮食的习惯,并将此运用一生。

心脏保健习惯(美国心脏协会重磅饮食指南)(7)

图片来源:123RF

营养改变未来,精准塑造健康

指南中还指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2020年至2030年计划重点关注精准营养,以确定影响健康的不仅是吃什么,还有为什么,以及在整个生命过程中的进食时间和方式。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个体之间的饮食存在差异,如食物的摄入量、饮食行为、遗传背景、微生物组、代谢情况、社会经济和物理环境的影响等,这些因素相互影响。

精准营养利用基因分型、生物信息学和行为科学等多种学科,制定临床相关策略以改善整体饮食和健康。未来有可能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提供个性化饮食方案。

参考资料

[1] Alice H. Lichtenstein et al., 2021 Dietary Guidance to Improve Cardiovascular Health: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2021). Circulation, DOI: https://doi.org/10.1161/CIR.0000000000001031

[2] New look at nutrition research identifies 10 features of a heart-healthy eating pattern. retrieved November 02, 2021,from https://newsroom.heart.org/news/new-look-at-nutrition-research-identifies-10-features-of-a-heart-healthy-eating-pattern

[3] 'Balance' is the key word in new dietary guidance for heart health. Retrieved November 2, 2021, from https://www.heart.org/en/news/2021/11/02/balance-is-the-key-word-in-new-dietary-guidance-for-heart-health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