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两分钟,积累丰富知识

锻炼思维和口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成语经典接龙(一天一成语以古非今)(1)

【成语】 以古非今

【拼音】 yǐ gǔ fēi jīn

【释义】 非:非难,否定。用古代的人或事来非难当今。

【出处】 《史记·秦始皇本纪》: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

解释:除身居博士的官职外,天下有人敢私藏《诗》《书》、诸子百家著作,都要上交到郡守、县尉那里烧毁。有人敢偶尔谈论《诗》《书》就斩首示众。用古代的制度来指责当今法令的人灭族。官吏知情不举报就与罪犯同罪。命令下达三十天而不烧掉书籍的人,在脸上刺字,罚为城旦。禁令不需要销毁的,是医药、卜筮、种植方面的书籍。如果有人想要学习法令,可以向官吏学习。”制命说:“可以。”

【近义词】 以古喻今

【反义词】 古为今用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用历史故事非难当今。

成语经典接龙(一天一成语以古非今)(2)

【成语故事】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摆设酒席,庆贺自己寿辰,六十位博士前来拜寿。酒宴开始以后,远相李斯说:“五帝的制度不是一代重复一代,夏、商、周的制度也不是一代因袭一代,可都凭着 各自的制度治理好了。

这并非他们故意彼此不一样,而是由于时代变了,情况不同了。如今天下己定,法令出自陛下一人,百姓应当致力于农工生产,读书人应当学习法令。现在读书人不学今而效古,用古法来诽谤当朝,这就是扰乱民心。为此,我请求陛下让吏官把不是 秦国的书籍全部焚毁。除博士官署所掌握的之外,天下有收藏《诗》、《书》、诸子百家著作的,全部送到地方官那里去一起烧掉。

有敢在一 块谈论《诗》、《书》的,处以死刑示众。用古代的人来否定攻击今天的 现实的,就满门抄斩。官吏如果知道而不举报的以同罪论处。下令后 三十天仍不烧书的,要判以重刑。所不取缔的是医药、占卜、种植之类的书。如果有人想要学习法令,可以拜官吏为师。” 秦始皇赞成李斯的建议,下诏说“可以”。

于是,后人根据这个总结出成语“以古非今”,指用古代的人或事来非难当今。

【造句举例】

科学地总结中国古代史学的理论成就,并不是以古非今,也不意味着贬低外来的有关历史发展及史学自身发展的理论。

说这部历史著作是以古非今,那是毫无根据的。

成语经典接龙(一天一成语以古非今)(3)

【成语接龙】

以古非今 ↣ 今月古月 ↣ 月下老人 ↣ 人面鬼心 ↣ 心悬两地 ↣ 地地道道 ↣ 道学先生 ↣ 生知安行 ↣ 行不副言 ↣ 言不尽意 ↣ 意气用事 ↣ 事无二成 ↣ 成仁取义 ↣ 义薄云天 ↣ 天之骄子 ↣ 子曰诗云 ↣ 云游天下 ↣ 下气怡色 ↣ 色艺双绝 ↣ 绝薪止火 ↣ 火海刀山 ↣ 山鸡映水 ↣ 水火无情 ↣ 情深如海 ↣ 海岱清士 ↣ 士绅名流 ↣ 流里流气 ↣ 气吞万里 ↣ 里通外国 ↣ 国无宁日 ↣ 日月交食 ↣ 食不糊口 ↣ 口角生风 ↣ 风风雨雨 ↣ 雨打梨花 ↣ 花言巧语 ↣ 语短情长 ↣ 长戟高门 ↣ 门户之见 ↣ 见鞍思马 ↣ 马面牛头 ↣ 头面人物 ↣ 物是人非 ↣ 非亲非故 ↣ 故我依然 ↣ 然荻读书 ↣ 书香人家 ↣ 家给民足 ↣ 足不履影 ↣ 影形不离 ↣ 离世异俗 ↣ 俗下文字 ↣ 字字珠玉 ↣ 玉振金声 ↣ 声闻过实 ↣ 实与有力 ↣ 力小任重 ↣ 重气徇命 ↣ 命世之才 ↣ 才华盖世 ↣ 世人皆知↣

请把您的成语接龙写在评论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