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在《道德经》第二章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意思是说,天下之人皆知美好的事物,之所以为美,是因为有丑陋来对比。有了恶的存在,天下人也就知道什么是善了。

老子名言的含义(夜读老子有无难易)(1)

现在的女子也一样,多少人为了美,为了“好身材”,宁愿饭也不吃,最后牺牲的是自己的健康。爱美,现在如此,在古代也依然如此,诗云:“楚王好细腰,宫人多饿死。”天下人都知道西施是美丽的,于是就纷纷模仿她,硬是整出了一个“东施效颦”的典故。

爱美,是人性享受欲的必然趋向;向善,也是天下人要好心理的自然表现。善与美,是人类社会所敬仰、崇拜,极力追求的境界。但是有个真善美的天堂,必然就有一个丑陋、罪恶、虚伪的地狱与之相对。趋向美善,是一个艰辛的过程。而踏步丑恶,却是那么的容易。

老子名言的含义(夜读老子有无难易)(2)

庄子说:“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一语道破,世间实态,千百年来让人无语。或许只有孟子,在这无语的世间常态中,寻得一丝巧解。他对齐宣王说,好色、好货,人人如此,齐王也一样,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扩充所好的心,与天下同乐就对了。但,又有何人能做到呢?

看透这一切的老子,并没有纠缠于善恶、美丑,孰对孰错。而是用了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这十二字。告诉世人,这一切是世间的常态,或许这就是生活,一念之间的人间生活。老子说:“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

老子名言的含义(夜读老子有无难易)(3)

有与无:彼此互为因果,相生互变。不是所有的美中,没有瑕疵;不是所有的恶中,没有善缘。它的重点是个“生”字,互相生变,全然一念之间。

难与易:天下万事都是互为成功的原则,凡事的开始,都是艰难的,但积蓄到一定时候,成功就是容易的了。“图难于易”,就是这个道理;“失败是成功之母”,也是这个道理。

长与短: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人有所长,必有所短,只是需要的是扬长避短。所以,没有什么可炫耀的,当你炫耀的时候,要注意“相形”这两个字,“灯下黑”,你要看到自己的短处。

老子名言的含义(夜读老子有无难易)(4)

高与下:本来就是“相倾”,而自然归于平等的。我们看到的高高在上,低地在下,那是我们站在地球的表面上所看到的,但在高度旋转的宇宙之中,何有高下之分,高既是下,下既是高。

音与声:老话说“禽无声,兽无音”。只有音声相应,才能生变,构成自然界和谐的音律。正如只有白鸟之音,与百兽之声,在大自然中,互相呼应,才有我们听到的天籁之音。

前与后:前后,总是相随而来,相随而去,没有明确的界限。无论是时间上,还是空间上的前后之分,哪一样又不是我们人为的界限呢?时空的前后,永远是不断地追随回转,而无休止。

老子名言的含义(夜读老子有无难易)(5)

总之,老子指出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等等自然现象,都在自然回旋的规律之中,互为因果,相互为用。没有一个善或者不善,美或者不美的界限。

因此,老子又接着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名言的含义(夜读老子有无难易)(6)

为而无为,一切作为,应如行云流水,雁过长空,不着丝毫痕迹;万事,言教不如身教,不作徒费唇舌之言。作了也不自恃有功于人,有功于天地,不自占为己有的在作为,反而是永远的存在。“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才是老子所言的“上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