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最好的糕点(长沙糕点类老字号沉浮记)(1)

“我们几个专程转了几趟车来,就是为了尝一口老长沙味嘞。”七八十岁的爹爹娭毑们排在店门口,等着新鲜出炉的糕点。5月1日,百年老字号南北特在长沙南门口重新开业,奶香四溢的法饼、玉桂芳香的灯芯糕等老式糕点与市民再续前缘。

回顾百年历程,从鼎盛到式微,老字号承载的是一段历史,一段文化,仍令不少人流连忘返。而它的未来,何去何从,传承多久,抑或消亡,令人深思。

失宠的金字招牌

自2016年,湖南省商务厅对老字号给予了专项资金扶持,遗憾的是,糕点类老字号目前因规模太小而没法入围。相比其他老字号,长沙糕点类老字号的复兴之路似乎更为艰难。

随着城市改造,市场的激烈竞争,长沙糕点老字号一个接着一个搬离原来繁华的街区,被迫隐退到狭小的巷子中坚守。

严晓婧,是沙利文的继承人,回想起沙利文鼎盛时期,仍记忆犹新。“那时店铺太大,只有一个收营台,就用铁索收钱,人多的时候就看见钱在天上飞。”与沙利文一同构成长沙人甜蜜回忆的还有九如斋、南北特这样的老字号。那个时代,在许多人心目中,吃过老字号的月饼,才算过了一个好中秋。

生活方式正在进行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味蕾到行动。

以前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喜欢高油高糖的东西。有老奶奶前天买了一大包糕点,隔天又来买,老人家就爱这口。但是作为新一代的90后,刘伊婷从小就对这些老字号耳熟能详,却从来没有吃过。

老字号一直以来都在耕耘一个大众市场,不同的消费者只能购买同样的产品。“相较于传统的五仁月饼,我更喜欢尝试一些新口味。”在老字号的店铺里已经找不到刘伊婷喜欢吃的月饼了。

马朋,湖南老字号马复胜的第四代传人。对于创新,他持一种观望态度。“如果要进行更新与升级,就是对传统的部分放弃。”马复胜店里陈列着传统的小花片、大麻花等产品。

此外,纯手工制作的优势,也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扩张。“缺乏标准化的生产模式,这是所有老字号糕点的软肋。”刘姐,已经是马复胜厂里三年的老员工了,如今的她已经可以炸出金灿灿的小花片。回忆起刚刚进厂的时候,她摇摇头说:“头一年,只能帮着大师傅做点零碎的工作,自己还不够资格掌油锅。”

老师傅的精力是有限的,培养新手艺人的成本又是很高的。但是,按照标准配料表进行制作,一个新的西式面点师可以很快上岗。这就是为什么各大西点店可以把分店开往不同城市的原因,他们的产品可以标准化。

新旧“老字号”的比拼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到来,老字号的竞争者已经扩大到千千万万个虚拟店铺。刘学周是从澳洲归国的正宗长沙人,几年前他在网上开了一家专卖长沙老式糕点的网店。

“我们和长沙好几个老厂合作,产品质量都是有保障的。”不仅如此,相对于老字号来说,刘学周可以通过网络营销方式,卖出更多的产品。

这样灵活操作模式,老字号国企是做不到的。南北特的韦帮卡就曾为此伤透头脑。“在国企改制之前,试吃都是不被允许的,每一个账目都必须对上号。”

老字号的传统思想也跟不上高速发展的时代。由于现代商业知识的缺乏,作为老手艺人的马朋,在生产许可证未通过前,就投入新厂生产,媒体有关无证经营的报道,使马复胜形象一落千丈。“以前中秋节排队的人,都是占满了整条街的。”对于那年冷清的生意,马朋不免有些懊恼。

身为中式糕点的新一代接班人,韦帮卡在刚刚接手公司时,忙于走街串巷拜访老师傅,亲手做出南北特的老味道。严晓婧女士在沙利文发展初期也不敢冒太多的风险。“必须先站稳脚跟,再去开拓新市场。”

辛苦做工的老手艺人向现代生意人转变,新兴的管理者下车间体会老师傅的艰辛,这样的融合都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残酷的市场绝不会给老字号这样的适应期。

此外,工匠精神也是对产品更新换代的另一个阻拦。“许多老师傅年纪都大了,只想本分做产品,哪有心思去研究新东西。”对于产品的创新发展,韦帮卡实在有些力不从心。

新生的漫漫长路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将老字号的扶持与发展工作提上日程,但长沙老字号似乎仍处于迷惘中。

肖赞军认为老字号首先要有明确的产品定位。过去谈论吃,我们是在说一种食物,现在更在于谈论一种匠艺。“就像一双手工的精致牛皮鞋,纯手工制作的糕点老字号应该将他们的产品定位于高端。”在刘学周的网店上,就有赠送亲友的礼盒套装,价格大都在百元以上。

想要重出“江湖”,老字号仍要面向市场的新需求,展开他们的复兴之路。南北特的韦帮卡已着手在今年推出一款爆浆法饼。所谓爆浆,即加入新鲜的果酱,使干硬的法饼融合水果的香甜,变得更为爽口。

除了产品与销售的创新,专注于发展老字号的商务厅戴琳认为长沙糕点产能也落后于时代。“九如斋的产品在中秋节只能卖一个月,卖完就没有了。”他说:“但到了端午节,嘉兴的粽子铺天盖地席卷全国。”

老式糕点的风雨历程,让改进技术的资金成了各个老字号的头等难题。商务厅原计划对老字号进行银行贷款补贴,但在2017年老字号专项资金安排表中,却找不到一个糕点老字号的名字。戴琳表示,长沙糕点类老字号规模小,媒体宣传少,不够条件申请这类的补助。

硬道路行不通,韦帮卡带领南北特,走发展长沙地域文化的道路。橘子洲、天心阁、火宫殿,每一款陈列在特产店的南北特产品上都能看见这些长沙的风景名胜。老字号的文化宝贝

“三多斋、三元斋、三吉斋,三三如九九如斋。”老长沙人心心念念的甜蜜滋味,记录了一座城市的成长与文化。他藏在长沙人的味蕾里,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对他魂牵梦萦;他藏在长沙人的记忆里,诉说着这座城市的文化与传统。南北特、沙利文、马复胜,这些百年老字号,带着工匠精神,薪火相传。

不忘初心,留住手艺,是严晓婧对沙利文能得以传承的解释。严晓婧的父亲严义军最初重建沙利文时,店铺永远是流动的,今天租个地方明天就被赶走。没有资金收入,没有管理经验,一家人什么脏活累活都干过。“七个平方的店铺,下雨天都要打把伞,在店铺外面卖年糕。”

在严晓婧看来,父母不是在创立一个品牌,而是接上长沙人断层的记忆。“他们想法很简单,不管生意好不好,沙利文是在蔡锷路上创立的,就要一直在这条街上。”如今,85后的严晓婧接过父母手中的接力棒,守着比她还大的店铺,续写着沙利文的历史。

三年前,韦帮卡夫妻带领着创业团队离开广州,期望在长沙延续南北特的传统。为了找回熟悉的味道,韦帮卡决心亲自下车间。“一个法饼就拜访了六个老师傅,花了三个月的时间。”

“我们那时什么都没有,只好硬着头皮往前冲。”幸好所有的努力都是有回报的。如今,许多南北特重拾了许多老顾客。“还是原来小时候的味道。”一位老奶奶心满意足地带着一大袋法饼离开店里。

作为南北特忠实食客,年过半百的汤武对长沙老糕点有一份独特的情怀。“老字号的传承,不仅是企业的责任,我们每个人都要有文化自信。”老街老巷的消失,已经令他痛心,糕点老字号是长沙文化仍需坚守的尚存净土。“老字号的消失对个人只是遗憾而已,对中华文化却是不可估量的损失”汤武叹息到。

“老字号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凝聚了数代人的历史记忆。”研究长沙文化的段炼认为,为了保持这份长沙味道,经营者和政府部门应思考如何将老字号做得更好,毕竟市场经济相信的是品质。(何品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