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中华文明传承的载体,汉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元文化,是各类文化发展的起始点。因为文字记载了天地的秘密。若无文字,文化的传承、知识的推广都会失去载体。汉字起源于上古时代,由象形的甲骨文、金文,衍化为小篆,至汉代完成“隶变”,至唐代完成“楷化”…,最后到如今通用的简体字,纵贯数千年。而河南在汉字的多次发展阶段都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

古代没有土的汉字(透露天地机密的汉字)(1)

殷商时期刻着甲骨文的牛肩胛骨

先是仓颉造字,是原始象形文字的创造者。据史书记载“上古仓颉,南乐吴村人,生而齐圣,有四目,观鸟迹虫文始制文字以代结绳之政,乃轩辕黄帝之史官也”。象形文字奠定了中华文明之基,华夏先祖从此告别“结绳记事”年代,简直是件开天辟地的神话,而仓颉被后世尊奉为"文祖仓颉"、"造字圣人"。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契刻符号在河南,第一套完善的汉文字系统甲骨文也出土在河南。

古代没有土的汉字(透露天地机密的汉字)(2)

李斯篆书《峄山刻石》(局部)

然后是帮助秦始皇“书同文”、制定规范书写“小篆”的李斯,是河南上蔡人,而且李斯还推行“隶书”作为官方正式书体,打破了篆书曲屈回环的形体结构,一直沿用到魏晋时方才被楷书逐渐取代。

古代没有土的汉字(透露天地机密的汉字)(3)

《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

接着是编写世界第一部字典、归纳汉字生成规律、统一字义解析的文字学家许慎,是河南漯河人,他在家乡完成了《说文解字》这部汉文字学巨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是科学文字学和文献语言学的奠基之作。其原文以小篆书写,逐字解释字体来源.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至今使用的汉语字典、词典,仍效仿《说文解字》使用部首检字法编排,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古代没有土的汉字(透露天地机密的汉字)(4)

汉字的演化,《说文解字》中说"基,墙始也。

最后是至今我们还在使用的规范性字体“宋体”字产生在河南开封

古代没有土的汉字(透露天地机密的汉字)(5)

发明“五笔字型(王码)汉字输入法”的王永民,被称为“当代毕生”。

此外还有发明“五笔字型(王码)汉字输入法”的王永民,是河南南召人,首创"汉字字根周期表"解决了信息时代汉字输入的难题,其意义不亚于活字印刷术,所以王永民被称为“当代毕升”和“把中国带入信息时代的人”。2003年,国家邮政总局专门发行了纪念邮票:"当代毕升—王永民"。

古代没有土的汉字(透露天地机密的汉字)(6)

大河之南,黄河携带巨量的泥沙,在华北平原上淤积出的膏腴之地。

连续4000多年的汉字文化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中原汉字史,汉字的产生及其每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几乎都发生在河南大地上。

免责声明:文中部分配图引自网络,如有版权请私联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