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弦乐、打击乐等任何一样乐器,它们通过振动发声,与人类相连接。这些属于自然界的声波通过各种介质传播给人,与人体产生共振,从而达到治疗和疗愈的作用。今天给大家推荐几首有着冥想性质的、适合疗愈的音乐。也许在听完这些音乐后,你会发现自己有了一点变化。

德彪西 / 梦幻曲

适合成年人的治愈系短文(触动内心深处的疗愈之音)(1)

毫无疑问,德彪西是在钢琴音乐中制作梦幻气氛的大师。写于1890年的《梦幻曲》(Rêverie)是最早带给德彪西名声的作品之一。当时处于职业生涯早期的他虽然仍在进行个人风格的探索,但也清楚地认识到他所抗拒的——瓦格纳风格的音乐。

在这部早期的创作中,他还没有展现出在音乐织体上的高超创造力,相反,他突出了音乐的冥想性质,这也完美预兆了他后期作品的风格。

音乐开篇的调性处在飘忽不定的状态,轻轻重复的主题就像引人进入沉睡的梦境中一般。随着音乐织体的逐渐丰富,梦境变得更加沉浸和香甜。

肖邦 / c小调夜曲,作品48之1

适合成年人的治愈系短文(触动内心深处的疗愈之音)(2)

如果德彪西是制造梦幻感的大师,那么肖邦则毫无疑问是德彪西的灵感来源。

对夜曲这一创作体裁来说,肖邦是赋予其梦幻感的最伟大的大师。在他的21首夜曲中,《c小调夜曲》(作品48之1)是其中结构较庞大的一首,音乐的情绪也相对更丰富。

音乐从第一部分断断续续的旋律开始,富于表现力的音调就像悲伤的独白。这可能与肖邦逐渐加重的病情有关。中间部分是一段庄严缓慢的旋律,起初是温和平静的,像是对心灵的抚慰。随后变得刚毅豪迈,雄伟有力,音乐像一首壮丽的进行曲。德国钢琴家西奥多·库拉克谈到这首夜曲时说:“它的结构设计和诗意内容使它成为肖邦最重要的创作之一。音乐最主要的主题是对强烈悲伤的巧妙表达”。

肖邦/降A大调幻想波兰舞曲,作品61

适合成年人的治愈系短文(触动内心深处的疗愈之音)(3)

关于该曲到底该被称作“幻想波兰舞曲”还是“波罗乃兹幻想曲”,可能肖邦本人也无法界定。1845年12月,在肖邦的一封信中,他这样写道——我想现在该完成我的大提琴协奏曲了,然后是船歌和一个我不知道如何命名的东西。当时的他身体备受疾病困扰,与乔治·桑的感情也接近终点。

这首“不知如何命名的作品”就是作品61号的幻想波兰舞曲。的确,这部作品的复杂度超过了他生平创作的所有波兰舞曲。它神秘而飘忽的开场极其具有幻想性质,启发了瓦格纳、李斯特以及德彪西。

音乐的情绪忧郁而充满幻想的色彩,戏剧性的段落也比比皆是。李斯特曾评价:“这是染有无休止热病的苦闷的肖邦的晚期作品,此曲到处充满着被突然的变动所刺伤的忧郁,平安中的惊慌,忍无可忍的叹息。那种失望的心情,混乱的感情,又像是喝多了烈酒的那种激烈的近似疯狂的焦躁与不安。这只能呵责人们美丽的被死一般的痛苦包围的灵魂,精神已失去了意志,人被绝望所左右,是把痛苦的幻想用在了美的艺术效果里。除此之外再也听不到夸耀胜利的欢呼声”。

肖邦 / a小调玛祖卡,作品17之4

适合成年人的治愈系短文(触动内心深处的疗愈之音)(4)

如果“迷幻”这一词语只能用于一部肖邦的作品上,那这部作品只能是《a小调玛祖卡》(作品17之4)。

关于这部曲子的一切都是梦幻般的,它漂浮着,仿佛肖邦是躺在一大片云朵中创作的一样。音乐以散发着芬芳的不协和音开始,音符迷迷糊糊地蹒跚爬行,好像不知道该往哪边走一般。然而在这种混沌中,音乐转入A大调,主旋律出现,情绪由凄凉转为温暖。它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出现,有着迷人的美感。

a小调玛祖卡中充满着惊喜,但最妙的出现在最后。当肖邦的和声逐渐消解,音乐减少到只有几个孤独的音符时,听众可能终于觉得找到了它迷幻感的秘诀。突然一个停顿,然后开头那些高深莫测的不协和音又回来了,音符悬在阴霾中,准备重新开始旅程。

肖邦 / 升c小调夜曲,遗作

适合成年人的治愈系短文(触动内心深处的疗愈之音)(5)

这部题献给肖邦姐姐路德维卡的夜曲创作于1830年,但却到肖邦逝世后才出版。他起初为这首曲子写下了“夜曲风格的慢板”的标题。肖邦在这里从他的《第二钢琴协奏曲》中引用了一些乐思,它们与夜曲的织体富于技巧地完美融合,显示出高贵而忧郁的美。

肖邦《升c小调夜曲》出现在电影《钢琴家》的一头一尾,先是在纳粹轰炸华沙之前的录音室里,后是在五年后的战后。“钢琴家”斯皮尔曼在回忆录中写道:“五年的时间,对这首夜曲来说,似乎只是一个短暂的休止,它好像只是被稍稍地打扰了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