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五句名言(你的心安定下来)(1)

苏东坡

提到苏东坡,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他的豪放诗词,他的人格魅力,亦或是多姿多彩的一生?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为他罗列出各种身份:

“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亲民的官员,大文豪,新派画家,大书法家,造酒实验者,工程师,假道学的反对者,静坐冥想者,佛教徒,儒学政治家,皇帝的秘书,酒鬼,厚道的法官,坚持自己政见的人,月夜游荡者,诗人,或者谐谑的人。”

或许还可以添上一个标签:美食家。

毕竟,对热爱美食胜过文学的吃货来说,提及苏东坡,想到的总是东坡肉、东坡羹、东坡鱼……

先生不仅喜欢研究吃的,还将自己的发明记录下来,分享给世人。

除了冠以他名字的几道荤菜,苏东坡同样喜欢清淡鲜蔬。

春来秋往的岁月里,山南水北的漂泊中,应时而生、因地制宜的鲜蔬,寄托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也因为他的平和之心成为美味。

1.

元丰三年,苏东坡因为乌台诗案丢了官职,被贬到黄州。

黄州是穷乡僻壤,苏东坡自己也是一穷二白。从此,他带领家人,在这里自食其力,谋取生活。

刚到这里,苏东坡写下一首《初到黄州》,用自嘲的语气表达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其中有两联: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他知道自己口无遮拦的性格闯了祸,虽然因罪被贬,但并不十分沮丧。

因为,当他看到这里江水悠悠绕着城郭的美景,便想到鱼肉的鲜美,再眺望山丘连绵竹林丛生,他又想到春笋的清香。

既来之,则安之,苏东坡变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农夫。

朋友帮助,他领到一块没人要的荒地,躬耕东坡,从此自号“东坡居士”。

苏东坡五句名言(你的心安定下来)(2)

苏东坡

他非常勤快,除了种地,还挖鱼塘,筑水坝,种植花木,培育家乡带来的蔬菜。

积蓄有限,便计划着用。通过开源节流,他和一家老小在这里自给自足。

农闲时节,苏东坡为给家人改善饮食,买来当地便宜得没人要的猪肉,自己钻研做法。东坡肉、东坡羹,便是这一时期的发明。

苏东坡好像对笋格外感兴趣。第一次在杭州任职期间,他巡视各县,归来后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一句,透露出他对乡野生活的艳羡: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还有一次,他和友人乘船游西湖、访古寺,到了饭点,他俩就地取材,船头烧笋,船尾煮藕,清香飘满整条船:

相携烧笋苦竹寺,却下踏藕荷花洲。

船头斫鲜细缕缕,船尾炊玉香浮浮。

有些人,享用山珍海味,却是食不知味。有些人,吃着粗茶淡饭,照样有滋有味。

《菜根谭》中有一句话:“性定菜根香。”

东坡居士正是如此。

哪怕处在人生低谷,哪怕落入艰难困境,他都能随遇而安,随缘自适,让一颗心安定下来。

正因为修炼到这种境界,就算寻常不过的春笋夏藕,也能吃出珍馐美馔的味道。

2.

宦海载沉载浮,来来往往总是身不由己。

元丰七年,苏东坡好不容易在黄州立足,一步步建设起家园,又被调往汝州。

冬末春初,他赴任汝州的途中经过泗州,受当地友人的邀请,一起游赏南山。

春雨绵绵,烟柳朦胧,自有一番诗情画意。雨过天晴后,又是别样春光媚景。

他们在山林野餐,没有油腻的大鱼大肉,隔着文字,都能闻到草木清香: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

人间有味是清欢。

二人相对而坐,清茶一盏,鲜蔬两只,让他品尝到人间真正的美味。

那种真正的美味,便是清淡的欢愉。

和中国古代的文人一样,苏东坡从小受儒家文化的教养,积极入世,希望能够经邦济国。为此,他考取功名,走上仕途。

他又亲近道家文化,用齐物论思想认识到生死一如,心物一元,尘世纷扰,明争暗斗,其实无所谓是与非、甜与苦、痛苦与欢乐。

按照本心,他向往田园生活,做一只孤云野鹤,融入山水之中。

天性使然,他与一帮出世的隐士高僧交相往来。

苏东坡五句名言(你的心安定下来)(3)

苏东坡

元丰八年的春天,惠崇和尚作了一幅画,名曰《春江晚景》。名画配好诗,方显完美。苏东坡当仁不让,为此写了一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春天来了,桃花也开了,春水解冻,鸭子已在河面凫游。再看向河边,蒌蒿到处都是,芦芽也冒出地面,一根根,短短的,正好可以拔了吮吸。

欣赏完一番早春美景,诗人又想到了吃的上面——生活经验告诉他,这个时节,河豚正在从大海逆流回到江河里,那鲜美无比的河豚啊!

我总觉得,这一类诗文,藏着苏东坡的真我。

人是矛盾的存在,苏东坡也不例外。只是,他能够将自己的矛盾进行调和,艺术化地处理。

叶嘉莹先生曾说,苏东坡是以出世之心做着入世之事。

入世,是出于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出世,是出于文人墨客亲近自然、喜爱林泉的闲逸品格。

儒家文化教人正视人生,道家文化教人简化人生。

所以,苏东坡能够通过藜口苋肠,体味人间清欢。

3.

圣人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苏东坡不到四十岁,就已活得通透豁达。

熙宁八年,三十八岁的苏东坡调往贫瘠之地密州。第二年,苏东坡修建超然台,还为此写了一篇文章,其中有句:

“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他深受老庄影响,认为天下万物都有可欣赏的地方,既然万物都可欣赏,便都能给人带来快乐。

这样一种超然物外、无往不乐的胸襟,让苏东坡觉得,吃酒糟、喝薄酒,也会令人陶醉。水果、蔬菜,乃至草木,都能填饱肚子。

不论吃的什么,住的什么,去往何处,快乐总能伴随。

密州环境恶劣,加上俸禄锐减,让苏东坡一家陷入困境,有时甚至揭不开锅。

有一天,他与通判走进人家废弃的菜圃,去寻找枸杞和菊花,不是用来泡茶喝,而是为了填饱肚子!

生活已经如此窘迫,苏东坡作何反应呢?

他没有怨天尤人,回来后还写了一篇《后杞菊赋》,序言部分写道:

“求杞菊食之,扪腹而笑。”

难怪林语堂称之为:无药可救的乐天派!

苏东坡五句名言(你的心安定下来)(4)

苏东坡

苏东坡一生不断遭受贬谪,这也让他四处流离,居无定所。到了晚年,他再次被贬到儋州。

这一别,天遥地远,他做好了与兄弟、与子女余生不再相见的心理准备。

儋州属于蛮夷之地,苏东坡给友人的信中写道:“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简直要什么没什么。

不过,他已看破生死,乐知天命。

在此地,他除了看书、写诗、外出散步、与农人聊天之外,喜欢做一种菜羹,还把制作方法和食用体验写成文章。

“水陆之味,贫不能致,煮蔓菁、芦菔、苦荠而食之。其法不用醯酱,而有自然之味。”

苏东坡是一个能屈能伸的人,不论哪种生活都能接受。鱼肉是他所好,蔬菜也能作佳肴。

在他看来,芜青、萝卜、荠菜,这些时令鲜蔬用泉水洗干净,加入米、豆,一起蒸煮,不用放醋酱油等作料,因为吃的是它们的原滋原味。

这道菜羹,和山珍海味比起来,别有一番清香甘美。

他觉得吃菜羹还有一个好处——不用为了满足自己口欲去残杀生命。

何为美食家?

我想,所谓美食,食材珍贵与烹饪方法在于其次,关键在于食客的心境。

心烦气躁的人,吃什么都味同嚼腊。宁静致远的人,一饮一啄,一蔬一饭,都能品出人间真味。

美食家,就是这样一种领悟真谛又回归烟火的人。

“先生心平而气和,故虽老而体胖。”

苏东坡在《菜羹赋》中写下的这句话,是他心宽体胖,吃嘛嘛香的秘诀。

—— 江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