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在距今一千七百八十六年的时间了,也就是在诸葛亮人生中的最后一年,他写给了八岁儿子诸葛瞻一封家书。这封《诫子书》虽然只有86个字,但言简意赅,智慧理性,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情真意切,随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特别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句,成为激励无数仁人志士的至理名言。

我特意取来撒金仿古纸,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这八个字,采用斗方形式、行楷字体写于其上。四字一列,共两列,然后又用三列小行书注明出处。字体右大左小,右疏左密,右浓左淡,右正左活,主次分明。整体看上去淡雅、整洁,呈现出一种祥和、宁静的氛围,特别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八个行楷大字,宛如八位学子端坐两列,正在悉心聆听着先生的谆谆教诲。再加上启首的“吉祥”和落款上方的“观音”两枚印章,更增添了画面感,并进一步隐喻和烘托出作品的主题内涵。

愚以为:就书法艺术而言,线条、造型固然十分重要,但这并非书法艺术的本质。真正的书法艺术,是要通过一系列技法,来表达出创作者主体所独具的一种精神世界和生命状态。我说这话,并不是说我的这幅作品达到了这种水平,而是就真正书法艺术的本质而言。

愙斋书法楷书基本笔画(行楷斗方淡泊明志)(1)

愙斋书法楷书基本笔画(行楷斗方淡泊明志)(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