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潜意识里面,太监属于皇宫特有之物,寻常人家包括王府,都不应该养着太监。近日读金寄水所著《王府生活实录》,才发现这种潜意识是错的。清朝王府里不但养着太监,太监的数量还不少。

《王府生活实录》记载:“内眷们的内院属于太监们管理职责范围。”如果有女性客人来访,“回事处官员则要先把来客姓名告知内院回事太监,由内院太监引进、导出”。在收发电报、信件时,如果是内院的,“则循规送到太监之手”。

在这里,太监主要负责为内院女性眷属提供服务。

清朝时候的太监都是住在哪里(清朝王府里也有太监)(1)

金寄水是睿亲王多尔衮的第十一世嫡孙、末代睿亲王中铨的侄子,在睿亲王府里住了好些年头。如果不是清朝灭亡,他是有可能承袭爵位的。《王府生活实录》是金寄水当年在王府生活的回忆录,准确度很高。

事实上,清朝王府里养太监,有着悠长的历史。早在1621年,努尔哈赤就下了一道谕旨,提醒诸贝勒,将家中所蓄养的家奴,趁他们年幼时就阉割了,这样他们父母可以获得富贵。否则,这些家奴长大后,往往与府中妇女私通。一旦事情泄露,就会被处死。如果诸贝勒不忍心对他们施以阉割,从长远来看,却是害了他们。

在那以后,王府里所养的家奴,就变成了太监。

清朝时候的太监都是住在哪里(清朝王府里也有太监)(2)

在清朝初期,朝廷有意控制太监的数量。不管是皇宫还是王府,太监的数量都不多,不像明朝那样泛滥成灾。康熙时期,朝廷进一步明确限定了王府太监的数额。亲王府能使用25名太监,郡王府能使用20名太监;贝勒及其以下,依次递减。

然而,康熙时期制定的这个规定,并没有得到很好地执行。王府养的太监数量,远远超过了这个限额。由于王府里太监做的事情不多,又不像皇宫内那样宫禁森严,相对比较自由,而且离主子很近,得到赏识提拔的机会很多,所以太监都愿意投靠到王府。

清朝时候的太监都是住在哪里(清朝王府里也有太监)(3)

乾隆时期,曾经发生过皇宫太监逃出来后,投靠王府的事情。

1748年,内务府查到了一名从皇宫逃出的太监,叫宋顺。宋顺受不了皇宫的严厉管制,逃出来了,投靠到一家王府。乾隆皇帝大怒,在严厉惩处这位逃跑太监的同时,传谕各家王府,不允许私下收留从皇宫中逃出的太监,否则必将连主子和太监一同惩处。

清朝时候的太监都是住在哪里(清朝王府里也有太监)(4)

各家王爷这才慌了,赶紧将从皇宫里逃出来的太监查出来,送回内务府。

不仅如此,乾隆皇帝为了弥补皇宫太监的不足,趁此机会,命令各家王府不定时向皇宫进献太监。同时,再次限定各家王府所养太监的数量,超过这个数量,也要受到严惩。

嘉庆皇帝进一步规定,由王府选派年轻力壮的太监送往皇宫,再将皇宫里年老力衰的太监退还给王府使用。这相当于交流使用。只是,这种交流使用明显不利于王府。面对强大的皇权,王爷们也不敢说什么。

我们知道,清朝晚期有一个著名的大太监叫李莲英,李莲英是慈禧太后跟前的红人。慈禧太后为了表示宠信,突破“太监官衔最高为四品”的祖制,赏了一项二品顶戴给他。鲜为人知的是,李莲英在进入皇宫之前,最初是在郑亲王端华府当太监。

清朝时候的太监都是住在哪里(清朝王府里也有太监)(5)

那么,李莲英又是怎么到了皇宫呢?

这是因为,李莲英13岁那年,端华按照朝廷规定,在王府里选了一批年轻太监进入皇宫,李莲英名列其中。于是,这才有了李莲英与慈禧太后的故事。

【参考资料:《清实录》《王府生活实录》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