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氏家谱四十个字辈(郭海平)(1)

郭氏家谱四十个字辈(郭海平)(2)

一、同根同源——武安郭氏源自北宋年间郭林

郭姓在宋版百家姓列第144位,至2015年郭姓人口达到1490万,是当代第17大姓。据《新唐书》等记载,西周初年,周文王的弟弟姬仲被武王分封于虢【河南省荥阳东北】其子孙便在虢国一带发展繁衍。虢君主的直系后裔姬序称郭公(因虢于郭同音)。后来便以郭为姓氏。

据【武安县志校注·明清卷】记载,“柏林,其地多柏故名”,柏林村夏朝就有人家居住。据元朝至元六年立的【宗族莹元之誌】碑记载、金朝天会六年(1128年),[即南宋建炎二年,时武安属金地管辖]郭姓始祖郭林从涉县清漳上里石岸村(今称,赤岸村)迁来。据【柏林村史】248页记载。“原《宗卷》遗失。有分支又立祖郭熊排列已传22世。世祖郭熊应是明朝景泰年间(1450年)人,距今已550年”。武安柏林村郭姓始祖郭林迁至柏林村距今已892年。从始祖郭林至郭熊有300多年间因《宗卷》遗失,断档失考。

关于郭氏《宗卷》遗失除【柏林村史】有记载外,柏林村郭林后代分支的车谷村郭氏中华民国拾壹年八月立【创建郭姓宗祠碑记】,也有记载:始祖郭林自涉邑清漳川上里于……为永乐乱世将家谱遗失□□无可考也至太高祖润忠又移居于车谷建立莹于黑水沟。

【注】永乐为中国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的年号(1403-1424),始于1403年(永乐元年),至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共22年。

【注】景泰(公元1450年——1457年),为明朝第七位皇帝明代宗朱祁钰的年号,前后共使用八年。

由于《宗卷》遗失失考,柏林村郭林后代分支修家谱时,立明朝景泰年间生人(1450年)郭熊为世祖,郭林为始祖。西马庄村郭林后代子孙则立郭林为始祖,元朝中期生人郭太为祖(约1300年出生),以郭资为一世,传家谱,建祠堂。

郭氏家谱四十个字辈(郭海平)(3)

二、根深叶茂——郭林后代子孙各支系

元朝中期郭林后代逐渐分支散叶,移居武安其他土地肥沃的乡村。除柏林主支系外,郭林直系后裔郭太之子孙,迁居至西马庄,西土山,沙沟村居住。郭林后裔郭伯川支系迁居车谷村发展至管陶川周围村庄。其他支系有到龙雾村移居,门道川,活水村,郭家庄移居。有的分支系迁往阳邑镇,涉县鸡鸣铺,涉县豆庄,涉县庄子岭等地移居。

始祖郭林自金朝天会六年(1128年)迁至柏林村至今已892年。后代子孙至今已传三十几世。后代子孙主要落户在柏林村,西马庄村,云驾岭村,车谷村,龙雾村,郭家庄村,活水村,贺进村,东山村,小冶陶,阳邑,万古城,寺屿垴(寺屿沟),马渠水,长亭,列江村,赵水沟,岩角村,柏草坪村,西井村,臭水沟(今绿树沟),黄土垴,耧洼站,花盆峧(花富村),张庄桥,郭家岭,崔石门,西湖村,骈山村,沙沟村,西马项村,上团城,西土山,西广村,三小河前寨街,武安城关四街,武安城关六街,郭二庄村,涉县庄子岭,涉县鸡鸣铺,涉县豆庄,左权县芹泉村,左权县苇则村,陕西西安等地。

郭氏家谱四十个字辈(郭海平)(4)

三、一脉传承——郭林后代孙郭资

据西土山村【汾阳氏宗谱】记载、元朝中期,郭林后代孙郭太,育四子。长子郭温文迁居西马庄村,二子郭和文迁居于武安县胡累里(今西土山村)。三子郭情文留原籍柏林村守家,四子郭顺文留原籍。郭温文生二子:郭仲成,郭仲礼。郭仲礼育有独子郭资(字存性)。郭仲成定居于郭二庄村。

郭资曾祖父郭太逝后葬在柏林村郭家老坟上。郭资祖父郭温文逝后葬在武安市矿山镇白鹿寺村北龙头山下。郭资父亲郭仲礼和其大爷郭仲成故后也葬在龙头山茔地。郭资逝后安葬在西马庄村西北乾山卧龙岗。

据老人们回忆,民国时期,西马庄村和西土山村、郭二庄村、车谷村郭林后代逢清明节都要去郭家老坟祭拜祖先。

宣德八年郭资终于任上,宣宗皇帝荣封郭资祖上三代。曾祖父郭太获赠荣禄大夫,太子太师,户部尚书。祖父郭温获封赠资政大夫,刑部尚书,加赠荣禄大夫,太子太师。父亲郭仲礼获封赠资政大夫,刑部尚书,加赠荣禄大夫,太子太师。郭资官至太子太师,户部尚书。逝后,宣宗皇帝赠特進光禄大夫(正一品),柱国汤阴伯,谥“忠襄”。赠封郭资曾祖母净氏、祖母冯氏、母亲王氏及郭资夫人陈氏,皆为一品夫人。郭林后代一门四位太子太师,尚书。四位一品夫人,荣耀至极。

据【明史】和【西马庄郭太师祠堂台帐】记载、郭太师生于元末至正21年(1361年),卒于明宣德8年(1433年)。推算父辈郭仲礼约生于1340年,祖辈郭温文约生于1320年,曾祖父郭太约生于1300年。

按柏林村始祖郭林1128年迁移于柏林村居住。郭林迁居时年龄在30岁上下,郭林约生于1100年。卒于1170年前后。郭太约生于1300年,当为郭林6代孙之列。郭氏【宗族莹元之誌】碑立于元朝至元六年三月(1340年)郭太当时约40岁上下,参与了立碑事件并留名在碑记上。(见碑记【宗族莹元之誌】因岁月腐蚀,太字已模糊,六代孙第十位郭太)。

1930年前后,始祖郭林坟茔上的数棵“鸟柏'树砍伐卖得巨款。分款时西马庄村,西土山村,车谷村都派出族长到柏林村领柏树款。西马庄分柏树参与人是:郭资后裔,十六世郭建功,十七世郭修贤,十八世郭才元。西土山村参与人为:郭维疆爷爷郭玉华。车谷村参与人是:郭涌田爷爷郭清科,郭家庄村参与人是:郭小平爷爷郭庆祥等人。以及龙雾村郭林后代,活水村郭林后代都参加了分柏树钱事件。当年分柏树钱有严格制度,是按照祖坟碑记姓名通知郭林直系后代参加。

自明朝建立郭太师祠堂,每年的农历十月中旬,武安各村的郭氏宗亲都会到西马庄参加一年一度的太师祠“文会”庆祝活动。柏林村郭林后代以及武安其他村郭林后代都会派出文艺团体前来进行为期五天的文艺汇演。1937年后“文会”演出才逐渐取消。1990年太师祠修整后,郭氏宗亲定于每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二日(郭资生日)这一天为纪念日,举行庆祝活动,凡居住各村的郭氏家族成员皆组织娱乐队前来参加。柏林村郭林后裔五甲户郭熊后代郭维善老先生(原柏林村书记)每年也都到西马庄参加郭太师诞辰庆祝。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始祖郭林的血缘却将我们连系永远!

郭氏家谱四十个字辈(郭海平)(5)

四、郭林后裔子孙受皇帝旌表情况

(1)历代受皇帝旌表

有人说郭林后人历代官贵富商众多,主要是柏林村郭家老坟的风水好,其实好风水是一方面,主要还是和始祖郭林家风教育有关。至元六年祖莹碑记先祖教诲曰:【乐以从善…为教为先…教忠常垦…行仁有德,以致能福报久远】。

郭林后代“轻财重义”“乐以从善”受历代皇帝旌表者多人。

明朝正统四年(1439年)武安旱灾,柏林村郭林后人郭琏‘轻财重义’捐上等粟1000石(约合今天160000斤)当时武安全县人口不到4万人。时任知县刘达亲送门匾给予嘉奖,皇帝专门下旨表彰,知县奉旨为郭琏在武安县城建【义民坊】一座。

明朝正德12年(1517年)都御史李充(允)嗣命有司为郭林后人户部尚书郭资在武安县城隍庙西侧立【太师坊】一座。

乾隆三十一年,柏林村郭奇英妻刘氏守节58年,受朝廷旌表。

嘉庆五年,柏林村郭鹏飞妻李氏节孝,受朝廷旌表。

嘉庆七年,柏林村郭祥云妻祁氏守节39年,受朝廷旌表。

嘉庆十八年,柏林村郭鸿飞妻冯氏节孝,受朝廷旌表。

道光九年,柏林村郭凤书妻节孝,受朝廷旌表。

民国十八年,柏林村郭中槿妻李氏守节48年,受旌表。

同治二年,柏林村郭中桂妻守节41年,受朝廷旌表。

同治十三年,西马庄郭连仲妻裴氏抚孤守节57年,受朝廷旌表。

同治□年,西马庄郭连理妻侯氏守节58年,受朝廷旌表。

同治□年,西马庄郭美辰妻陈氏苦节60年,受朝廷旌表。

同治□年,西马庄郭环妻杜氏抚孤守节50年,受朝廷旌表。

郭氏家谱四十个字辈(郭海平)(6)

(2)当代楷模郭恩元

郭林后代郭恩元先生遵从始祖郭林的【乐以从善…为教为先…教忠常垦…行仁有德,以致能福报久远】教诲,累计为国家缴纳税款140亿元,为社会各界及慈善事业捐款3.4亿元。2018年为家乡教育事业投资10亿元建设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7年为附近13个村庄垫交医疗保险补贴270万元。为了武安环境保护投资4000万元为城区购买了70台吸尘车。2020年1月郭恩元先生又主动为湖北省红十字会捐款3136万元,为武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捐款600万元。2018年郭恩元先生被武安市政府授予【人民功臣】,“全国十大杰出企业家”。

始祖郭林元朝至元六年祖莹碑记【译文】开篇说:【德是兴家的根本,有了德,全家可享义名,可显善举。德善是由里及表完成的,先从孝敬父母和尊敬兄长做起,才能对别人施行仁义。相传,祖宗对父母非常孝顺,故后也按时祭祀。这种美德一直推延了若干代,孝顺父母之心可感动苍天。人,惟有勤劳才可以成业,惟有恭俭才能富足,惟有居安思危才能保家业,惟有谨慎礼貌才能让人喜悦。总的来说,德可以生义】。

追根溯源,武安郭姓是一家,作为柏林村郭林的后代,我们感恩先祖的德行福荫吾辈,我们相信、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五、祖莹风水宝地--凤凰地

(1)郭家老坟的传说

柏林村郭家老坟来龙龙首自武安市五大山脉之主峰--摩天岭,(为南北洺河发源地),经七次大起伏落穴。穴前有云峰(跑马岭),后临重土(后土祠),东倚崇岗(东山岭),西有太(行山)麓,白云开绕。左右青龙白虎长远达十多里地,穴前面南洺河真水环抱,出大贵,巨富,来龙长远主后代发家长久,长寿,郭家祖坟占地30余亩,名堂开阔,能容千军万马。祖莹坟地为“凤凰地”。主穴后面重土(后土祠)山古时称做“凤凰山”。郭家祖坟卫星定位北纬:36度44分18秒,东经:113度55分15秒。海拔509米。是真正的风水宝地!

郭林下葬180年后的1362年,郭资出生,[风水大地发家一般要100年以上才能出大贵]。因郭资功高,祖上三代皆获皇封。曾祖父郭太获赠荣禄大夫,太子太师,户部尚书。祖父郭温获封赠资政大夫,刑部尚书,加赠荣禄大夫,太子太师。父亲郭仲礼获封赠资政大夫,刑部尚书,加赠荣禄大夫,太子太师。郭资官至太子太师,户部尚书。逝后,宣宗皇帝赠特進光禄大夫(正一品)柱国,汤阴伯,谥“忠襄”。武安柏林村郭林后代一门四位太子太师,尚书,荣耀至极。

据不完全统计,仅柏林村郭林后人明朝万历年至清末废除科举止450年间,员外郎,开封府尹,進士,秀才有功名者21人,五甲户郭熊后代曾有六品官员两人,九品官员五人。郭林后代更有【一门三進士】之美誉。

1945年后,柏林村郭林后人还涌现出了十几位省、部、厅级干部以及曾任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参议员,武安县副县长郭殿邦。河北省人大代表、著名企业家,武安人民功臣郭恩元等杰出人士。

西马庄郭林后裔郭资子孙考取大学者300余人,其他村郭林后代人材更是无计其数。

清末武安商帮【德和亨】为龙雾村郭氏后代创立,总店在武安南关街,分号遍布全国各地,主营土产百货,丝绸。【德和亨】郭氏还是上海丰收拖拉机厂创始人,后公私合营,郭氏后人在该厂任管理者。还有管陶村的郭明山【郭家庄园】,龙雾村郭培义的【龙雾八大院】,万谷城郭氏庄园皆为柏林村郭林后人。

郭氏家谱四十个字辈(郭海平)(7)

(2)鸟柏的传说

始祖郭林坟茔周围遍值稀世珍贵的红“鸟柏”树。[必定是后代出了显贵才能种此级别的珍贵柏树]“鸟柏”树上常聚集各种各样的鸟类,喻“百鸟朝凤”之寓意(祖莹地为“凤凰地”)。据【周礼】记载:陵地周围种植古柏可以避魍象和蝹盗食亡灵,避免亡灵不安。

鸟柏较少见,已知仅在武则天的乾陵,伏羲太昊陵,河南内黄二帝陵有少量古时遗存鸟柏。武安市活水乡马店头村白云寺院内〔现为学校〕曾有两株高10米,胸围3.5米宋代“红鸟柏木”树,曾被南方人以收玉米轱辘为名在柏树根搭棚从中间将柏树掏空偷走。可见此红鸟柏树之珍贵。

“鸟柏”因其材质坚硬,纹理清晰,截开树板截面上为各种小鸟和人物形象,故称“鸟柏”,为稀世珍贵树种。传说太昊伏羲氏的灵柩下葬时候,从远处飞来一只凤凰,落到了陵前柏树上,凤凰到来后,各种鸟儿齐聚此树,后世称此种柏树为“鸟柏”。据说鸟柏树“双手击掌,鸟柏叫唤。用两掌拍一下,或对着柏树轻轻抚摸一下,如大家一起拍掌抚树,会出现“啁啾”的鸟叫声音。因其柏珍稀,自古以来就是南蛮子盗宝者偷盗目标。

民国初年约1930年前后,郭家坟大片的“鸟柏”树森林由于战乱先后被砍伐掉,卖成现洋由本族族长按碑记通知郭林后人均分。稀世珍贵的“红鸟柏木”从此在柏林村绝迹。

郭林坟莹上的“鸟柏”卖钱后,柏林村曾通知郭林各村后代到柏林村领钱。当时车谷村郭林后代,西马庄村郭林后代,龙雾村郭林后代,西土山村,活水村,郭家庄村郭林后代都派人参加了领钱。

郭家坟所占之风水宝地据说可出帝王,元朝年间朝廷曾经调派南方地理高手数百人(老百姓俗称南蛮子)摸排整个太行山的地理穴位,对那些有重大威胁的脉气实施斩杀(斩龙脉)。

柏林村古时缺水,打井求水心切。为了破坏郭家坟龙脉,南蛮风水先生假称自己会看水脉,愿意帮助柏林村打水井,糊弄村民在“早岗的口”点址打井,诸多劳力白天打一天,夜间涨平,于是南蛮叫村民不分昼夜挖,在挖至九丈深时发现一条“肉龙”躯干,南蛮子说是个怪,必须铲断,如不铲断将会使全村人遭殃,“肉龙”被铲伤后冒出了股黑汤,泥泞无法再接续挖井,从此作罢。郭家老坟的风水宝地因此受损伤。该遗址在上世纪70年代尚存,叫“麻地圪道”,后村民盖房填平。

郭氏家谱四十个字辈(郭海平)(8)

六、柏林村郭氏【宗族莹元之誌】碑

(1)宗祖莹元之誌原文

□□五□记□□崇信太?大?师前道门禔□郝甫冢额

漳□路汤阴县□赵巡检郭德昌譔并书

夫有家立德之本可以享家之义者可以显以家之意思以之善与兴其孝悌然以孝者德仁□宴义之□相□传受开宗是孝供奉祖宗以祀焉略□日推孝敬可以动天惟忧勤可以成务惟恭俭可以富足惟思惧可以保业惟馑礼可以悦人准至德可以生义祖宗所茔凡其为孝之致敬承祖考弥深□终追远之衬□享有楷显福□□惟有先祖涉邑清漳之上里有石岸村有石碑故茔曾孙兄弟五人在亡金天会之禩口岁逢饥馑彷徨解散长兄守旧两弟不知所之五弟蒙寄漳川丰乡□ 里有贾所附之孙儒吏进士有二弟。

先祖讳林难处迁神钲之西可处曰柏林。始祖深思风景山□田广上庶知之所养逸乐其胜环达皆山前观云峰后临重土东倚崇岗西有太麓白云开绕高木之危其丽之形意悦之固简朴而敦致之有余是其所长也观其诚心有定安静以解千态万状河川秀谷凝绕烟而□晚霞蔼阴之云而洛晴雨岂习元山景□宜其子孙乐土其夕思田畴以农圃树艺桑麻插其五谷或柔山纳赋取之无穷用之有度是明祖宗知仁者乐山林掣□非岂不为节用而爱敬信乎其智能以□之安以居之功以利之□非政家远漠孰能於斯治哉是致是致祖地宜安立其莹尤喜有足山林之利有足山林之富既有足山富能体山之德善之城养家之性益家寿永爱吉庆乐以从善□教忠常垦予闾□□地之则过达其功绵之相继嗣深明宜加镌立景行仁义之敬长幼居乱礼名扬孝敬次房有伦照告元

宗□事保之可纪善行□修后进新于至元岁次辰卜其之吉暮春季月庚辰朔日字先尊之号正宗族之□祭用诚敬□协和明仁之风发孝先之庆彰后代之荣显齐家之政思其美德□□莫忘於斯乎安莹谨志修莹仅仪礼奉供全报恩立圮(音pi)群峰之胶行仁有德为教为先敬兄爱弟余福莫口谨能节用乐业相传子孙荣贵永佑长年鸿来毛表显延载千明伦次序识祖宗迁。

六代孙 郭全 郭良汾 郭□用 郭济川 郭旺 郭年文 郭□文 郭□甫 郭□□ 郭泰?□□□ 郭□□立石彰德路汤阴县□赵巡检 郭德昌撰文并书 元朝至元六年庚辰三月立

(2)宗祖莹元之誌 译文

德是兴家的根本,有了德,全家可享义名,可显善举。德善是由里及表完成的,先从孝敬父母和尊敬兄长做起,才能对别人施行仁义。相传,祖宗对父母非常孝顺,故后也按时祭祀。这种美德一直推延了若干代,孝顺父母之心可感动苍天。人,惟有勤劳才可以成业,惟有恭俭才能富足,惟有居安思危才能保家业,惟有谨慎礼貌才能让人喜悦。总的来说,德可以生义。祖宗的故莹,是子孙后代为孝致敬的地方,考究始祖,因年代久远说不清楚了,但有个规律:【凡品行高尚的楷模之人均可显福】。我族先祖,原居涉县清彰上里石岸村,至今还有故莹和石碑。曾孙兄弟五人,在天会年间金灭北宋时,又遇到了灾荒,兵荒马乱,人们缺衣少食,饥饿难忍,为了各自逃生,彷徨逃散,长子在老家守旧业,两个弟弟不知去向,老五蒙寄到漳州丰乡里,他的养子生了孙子叫郭进,他有才学并做了官,还有个弟弟。

先祖名林,他来到神钲之西一村,名曰:柏林,观其地貌环境,风景优美,地广而肥,四周环山,前有云峰(跑马岭),后临重土(后土祠)。东倚崇岗(东山岭),西有太(行山)麓,白云开绕,树木参天,是个美丽的好地方。心中十分喜悦,下决心在这里定居,他想,住到此地,只要简朴敦厚,吃穿有余是其所长。观其诚心有定安静,以解千态万状。河川秀谷凝绕着缕缕炊烟,晚霞霭阴之云瞬息万变,雨过天晴周而复始,群山景色是子孙夕思的乐土,广阔的田野可以养苗植树,可以栽桑种麻,可以播种五谷,只要取之有度,将用之无穷,现在我们在这里居住,是祖宗知仁义,乐山林,尚节俭,爱敬信,有超常的智慧,选择在这里的。后世之所以能在这里居住,完全是祖宗的功劳,他的利于后代之决策,非一般人的水平能达到,所以,择吉地为祖宗建立坟茔,在选址时尤其要掌握先祖喜有山林之利,有足山林之富。还能体现山之德善之威,养家之性,益家之寿,永爱喜庆,乐以从善。教育子孙【忠孝勤劳】的原则,将坟茔定于村南。同时,面积要大,“【达其功绵之相继嗣】”,即留有足够的后世葬穴,并让后世深明【凡上代有良好品行或播行仁义,尊老爱幼,以孝敬扬名,次房有伦的,都要镌立石碑昭告后人】。

关于为祖立莹,并将其功德事迹记载下来,传承下去一事,既是大事,又是善行,发起人于元朝至元某日的辰时,专门为此事卜了一卦,大吉。春天三月庚辰那天,按先尊之号,正宗族之□,很虔诚的做了祭奠,协和明仁之风,发孝之众,彰后代之荣,显齐家之政,思其美德,□□莫忘,于是安莹谨志如下:

修莹仅(是个)仪式,礼(节)奉供(品)(齐)全,报恩立圮,群峰之胶(灵气),行仁有德,为教(育)为先(全村最先),敬兄爱弟,余福莫□。谨能节(约)用,乐业相传,子孙荣贵,永佑长年,鸿来(鸿雁捎来)毛表(喜讯),显(赫)延(续)载千(千秋万载),明伦次序,识祖宗迁(知道祖宗从何地迁来)。

六代孙 郭全 郭良汾 郭□用 郭济川 郭旺 郭年文 郭□文 郭□甫 郭□□ 郭泰 □□□ 郭□□ 立石彰德路汤阴县□赵巡检 郭德昌撰文并书 元朝至元六年庚辰三月立

(元朝至元六年(1340年)庚辰三月立)

注1:□为风化不可辨认的字。

注2:通假字:泰同太。在1977年颁布1986年废止的第二套汉字简化方案,泰同太废止。

注3:原【柏林村史】关于碑文文字记载有遗缺,以上碑文是2020年6月13日实地考证碑文后更正。

七、关于西马庄“文会”的史事

文:郭兴会

由于元朝时期柏林村郭太之曾孙郭资生为明朝当朝一品,官至户部尚书,太子太师,声名威望远至河南(武安县1949年前属于河南省管辖)河北。特别是武安境内,妇孺皆知。

西马庄村自明朝建立郭太师祠堂后既开启纪念郭太师的“文会”。每年的农历十月中旬,(此时地里农活不多,气候适宜,不与太师爷十一月二十二日生日交汇)由武安县境内郭林后裔郭氏宗亲组织的吹唱班,武少林班,跑竹马,跑旱船,秧歌队,舞狮子等形式的民间艺术集中到西马庄村太师祠前汇演。庆祝汇演时间为五天时间。

组织汇演及人员管理和食宿费用由西马庄郭氏负责联系各村郭氏宗亲提前筹划安排。汇演的的村庄以柏林村郭林后裔村庄为主。

参加“文会”汇演的的村庄有:西马庄村,西土山村,柏林村,骈山村,郭二庄村,郭家庄村,云驾岭村,郭家岭村,西马项村,沙沟村,贺进村,上团城村……等郭氏后人居住的十数个村庄。以及附近村庄。

据老者们回忆,印象最深的节目有:西土山的武少林,柏林村的马术队,骈山村的竹马、旱船,郭二庄村的秧歌队。

据传“文会”由明朝年间逐步兴起,由于郭太师在朝任职,威望高,家风严谨,团结和谐。人们参与“文会”的兴趣逐年高涨,一直延续至民国年间。抗日战争年代,日本侵略者进驻武安县,战事连连,人们生活难以为继,人心惶惶。“文会”随即中断,再未恢复。

据老人们讲, 最初“文会”设置为一天汇演。因为郭氏族人众多,人才济济,组织的表演团体日益壮大,项目也不断增多。逐渐增加为2天,后来因为各村都争先表演不甘落后的心理,逐步增加为3天,到清末年间,已经增至5天时间。

增至5天后,其中前3天在西马庄汇演,后两天迁移至上团城汇演。上团城村提出要求增加后两天,原因是表演团体转移方便,不费劲,而且上团城郭氏宗亲有几户家境富贵殷实,主动提出申办后两天的汇演。演出的食宿管理费用由其承担。上团城村同为郭林后裔,主要有两个郭氏支系。每一个支系承办组织开销一天。

“文会”演出期间,居住在西马庄村和上团城村的外姓邻居、亲友都会主动参加服务和外围活动。整个村庄呈现出一派和谐欢乐的氛围。而周围十里八乡的亲朋好友,也都会换上新衣裳前来观赏。

西马庄“文会”是地地道道的郭氏家族亲情交流,家风传承的一种形式。其特点为:主要参与者是郭氏宗亲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每年“文会”郭林后裔们穿着新衣服祭拜先祖后,连串亲戚带看汇演,这种纪念方式传承了二十几代人。“文会”不但是一项传递亲情,连系宗亲情感的纽带,更是郭氏宗亲不忘祖根,尊崇先祖,增进情感,传承先祖郭林【乐以从善…为教为先…教忠常垦…行仁有德】“孝敬父母和尊敬兄长,才能对别人施行仁义”教诲的一种纪念方式。

八、 相关年代表

1、始祖郭林--郭林约生于公元1100年。1128年迁居柏林村。(北宋960年--1127年)。

2、郭林后裔--郭太约生于公元1300年。(元朝1271年--1368年)。

3、郭林后裔--郭资生于公元1361年。(元朝1271年--1368年)。

4、郭林后裔--郭熊约生于公元1450年,为柏林村五甲户世祖。(明朝景泰年间:1450年--1457年)

5、郭氏【宗族莹元之誌】碑立于公元1340年3月。

6、明朝起止(1368年--1644年)。

7、明朝洪武年间为(1368年--1398年,共三十年。)

郭氏家谱四十个字辈(郭海平)(9)

九、参考资料

1、刘清林,刘恩邦编著的【柏林村史】。

2、【武安县志校注·明清卷】及【武安县志校注·民国卷】及1990年版【武安县志】。

3、 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合集·嘉靖【武安县志】·【涉县县志】

4、 武安市柏林村郭林后裔清朝光绪元年撰【西马庄郭太师祠堂台账】。

5、西土山村郭林后裔郭氏【汾阳氏宗谱】。

6、武安市柏林村郭林后裔六代孙元朝至元六年立【宗祖莹元之誌】碑。

7、车谷村郭林后裔中华民国拾壹年八月立【创建郭姓宗祠碑记】。

8、【明史】。【明太子太师郭资传略】。

9、郭林原籍涉县赤岸村(石岸村)郭继生等三人视频采访记录。

10、武安市柏林村郭林后裔原书记郭维善采访记录。

11、武安市车谷村郭林后裔郭涌田,郭竹田,郭秋香,郭武香采访记录。

12、武安市三小河前寨街郭林后裔郭栓柱(郭玉华)视频采访记录。

13、武安市龙雾村郭林后裔郭魁林视频采访记录。

14、武安市龙雾村郭林后裔郭小平采访记录。

15、武安市西马庄郭林后裔郭魁祥,郭延洲采访记录。

16、武安市西土山村郭林后裔郭维疆采访记录。

17、武安市活水村郭林后裔采访记录。

18、武安市西马庄郭林后裔郭兴会文稿:关于西马庄“文会”的史事。

————于2020年6月16日

作者介绍 郭海平,男,武安市东关街人,郭林后裔。武安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