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家具研习社 |
佛陀脚下的秘密
造像万千,而其中最为我们熟知且数量最多的,还得数佛教造像。
佛教造像历史悠久,早至北魏就蔚然成风,留下了无数石窟造像、金属瓷木佳作。而因佛教流派、角色众多,其造像类型也十分繁多。
清 丁观鹏《无量寿佛》 故宫博物院藏
无论是释迦牟尼、弥勒佛等佛造像,还是观音、文殊、普贤等菩萨造像,又或是密宗上师、护法等造像,往往都会设有一个底座,来衬托造像的威严神圣。
根据造型区别,大致可将佛教造像中常见的底座分为四类:须弥座、莲花座、方墩座和狮子座。这些底座不仅富有佛教文化特色,还深深影响了中国古典家具等文化的流变......
须弥座
须弥座又被称为“须弥坛”,是一种十分常见且经典的底座,因为造型优美,还被引入了建筑、家具等领域,许多宗教建筑、宫殿建筑甚至影壁的底座,以及明式家具中的束腰几乎都仿此做成。
须弥一词来自梵文音译,指的是须弥山,原是婆罗门教术语,被佛教引用,它是宇宙的中枢,众神都在此居住。
如《长阿含经》中所说:“以何因缘有须弥山?有乱风起,吹此水沫造须弥山。高六十万八千由旬,纵广八万四千由旬,四宝所成:金、银、水精、琉璃。”在佛教观念中,它就是巨大之极,佛经中的“芥子纳须弥”讲的就是极小对极大的包容。
而须弥座指的就是中部带有束腰,上下叠涩层层堆叠的一种佛座。在佛教造像艺术诞生之初,这种佛座就已经出现,如公元2世纪的犍陀罗造像《四天王献钵》中,佛陀就坐在有简单束腰的须弥座上。
须弥座在我国出现得也极早,北魏孝文帝时开凿的云冈石窟中就有简单的须弥座,后代的须弥座为了进一步丰富装饰效果,往往加高束腰,改变造型,在叠涩上加莲瓣纹等,显得更为繁复华丽。
南朝梁 释慧影造释迦牟尼佛漆金石像 上海博物馆藏
清 铜鎏金释迦摩尼佛像配须弥座及背光 研习社珍藏
清 铜鎏金嵌宝石金刚总持像 研习社珍藏(仰覆莲台)
须弥座的重点在于束腰与叠涩,故而造型比较自由,方形、“亚”形和八角形都可作须弥座,其中多角形须弥座还常被作为佛塔台基。
清乾隆 蓝地粉彩勾莲纹佛塔 故宫博物院藏
莲花座
莲座的出现源于佛教文化中对莲花的特殊情结,传说释迦牟尼初出人世,行七步,步步生莲,举手而言:“天上天下,唯我为尊......”
《华严经》中也提到:“普照一切诸佛世界,悉见如来坐莲华藏师子之座。”净土宗还认为,佛国净土之人均为莲花化生而来,象征清洁无欲的莲花在佛教文化中有着十分尊崇的地位。
三至四世纪 大光明神变 巴基斯坦拉合尔博物馆藏
在佛教造像中,莲花出现得尤为频繁——捧莲、执莲、莲花头光、莲花背光......但最为常见的,还是莲座。而它的出现,同样是在犍陀罗佛教造像艺术诞生的早期。
莲座的造型颇多,但总不出仰覆之变化,即朝上和朝下两种莲瓣,或肥厚丰腴,或纤长清瘦,还可作重瓣多层样,或增设其余纹饰点缀。
其中还有一种似乎结合了须弥座设计的仰覆莲台,上仰莲,下覆莲,精美至极。
北周 周亮智造释迦像 山西博物院藏(仰莲座)
清 铜鎏金二臂积光佛母像 故宫博物院藏(覆莲座)
北魏末到西魏 一佛二菩萨像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双层覆莲台)
其实,早至商周,一些陶器和青铜器上就有莲花模样的装饰图案,出土于河南新郑的莲鹤方壶,是一件春秋时期铸造的精美青铜器,其壶盖上就有双层镂雕莲瓣纹。
春秋 莲鹤方壶 故宫博物院藏
因此,本就受到认可的莲纹在中国的佛教造像艺术中尤受欢迎,莲花座也是我国佛教艺术品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底座。
值得一提的是,据学者考证,我国佛教艺术中普遍使用的莲花图案,也带有明显的中国传统莲纹特色,有别于印度式莲纹。
明永乐 铜鎏金释迦牟尼坐像 故宫博物院藏
方墩座
方墩座如其名,就是一个简单的立方体,或长方、或正方,为了衬托佛像庄严神圣,往往还会添加锦垫。
追根溯源,这种座最早来自公元前18世纪的两河流域,在汉谟拉比法典石碑浮雕上,汉谟拉比坐的就是方墩。
而这种方墩出现在佛教造像中,则是在犍陀罗地区的佛教艺术中,印度早期佛教造像中亦有许例子,但与其他类型相比,终究属于少数。
4世纪 释迦佛修道像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在中国现存佛教造像中,我们也能发现不少方墩座,尤其是南北朝时期的长方形佛座。北魏始光三年(426年)的一件砂石弥勒造像碑中,弥勒就坐在长方墩上。
北魏 弥勒石像
到了隋唐时期,这种造型的佛座已经明显减少,许多还近似床、宝座、脚踏等家具,难以区分。
狮子座
此狮子座并非十二星座中的狮子座,而是有狮子纹饰的底座,又称“金狮床”、“金狮子座”。
其实在一些古老的西方文化中,狮子就被视为神权或王权的象征,如印度神话中狮子就是毗湿奴(印度教三相神之一,主管“维护”)的化身之一,还是娜娜女神(古代两河流域南部最古老的神祇之一)的坐骑。
狮身人面像则代表着古埃及文化对狮子的尊崇,而赫赫有名的埃及法老图坦卡蒙所使用的黄金宝座,前端正设有两个狮头,椅腿也颇似狮腿。
图坦卡蒙的黄金宝座
据学者考证,佛教中的狮子座正起源于西亚王座——释迦牟尼本身就是印度王族,也是佛教领袖,借其彰显地位更是合乎情理。
公元一世纪到四世纪初时,犍陀罗等地区的佛造像就已经用上了狮子座,不过在当时这种座多为佛陀台座,且还有双狮座、三狮座之分,在秣菟罗地区甚至还出现了翼狮。
公元2世纪 佛陀坐像
狮子被视为佛陀的前身,佛陀说法就被成为狮子吼,如雷贯耳,能降服一切魔鬼,“能听闻者,皆具有大善根功德”。故而狮子的形象被大量使用在佛陀造像中。
清 《华严经变相图》(片段) 弗利尔美术馆藏
这一特别的造型随着佛教的传播大概在三国时期就进入了中国,逐渐形成了中国式的狮子座:狮子的姿态等都有了显著变化,在情态上也更为接近动物,有明显的世俗化倾向。
从现今流传的狮座造像中我们可以明显发现:佛教造像中的狮座往往是在须弥座、方墩等基础上增添狮子形象;且狮子往往不孤立存在,而是搭配菩萨、净瓶等佛教经典形象,而中国式狮子座还会有博山炉、力士等特色图案。
十六国 佛坐像 河北博物院藏(双狮座中间为宝瓶莲台)
东魏 郭妙姿造释迦像 山西博物院藏(方座刻博山炉与双狮)
其实,对于怀着敬畏虔敬之心的信徒而言,哪怕仅仅是佛陀造像的附属之物,也绝不能敷衍胡设。故而,我们才能在流传至今的众多佛教造像上,看到精美佛座的诸端变化。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