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千字的《苏东坡传》在林语堂笔下显得丰满厚实,自然亲切地再现苏东坡的一生。

苏东坡传林语堂序言(苏东坡传林语堂自然亲切地再现苏东坡的一生)(1)

年轻的苏东坡具有鬼才,生命激烈而旺盛,看到他甚至嫉恶如仇到甚至与“鬼神争辩是非,即使是妖魔鬼怪,也得对他义正言辞的攻击顺服,所以他有恃无恐”,他认为明理是人性最高的本性,神明也必定如此。整个苏东坡就犹如重新活过来,鲜明地在我眼前。

苏东坡的才气在他当朝当代早就为人崇拜了,这点毋庸置疑。

他留下的多部的作品亦能说明问题。同时他的浩然正气以及发自本性的性格特点,导致其仕途沉浮,但始终不改其本色。

政治上献名言良策,积极济仓治水等,生活上探胜寻幽,种田酿酒研制菜品笔墨等,情趣丰富。这些自然不必多言。

但他性格的亲切乐观确实突出,一生好朋友不断,也让他在起起落落一生永享美好的心境。“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他随处逛时与村民席地而坐,畅谈。

庄稼汉震于苏东坡学识渊博,只能说不知道,最后他们谈的话题居然是鬼。这个故事让我印象尤为深刻。

苏东坡伟大的天才,不仅是先天赐予,更是后天努力。

他接受的教育中,强大的读书及背诵,甚至抄写,是艰难而费力的苦事,背诵一整本书,甚至把所读的经书史书抄写以求对书本所知的深刻理解。这样长期的锻炼,成就苏东坡的伟才。确实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天才都如此了。

关于苏东坡一生,让人尤其欣赏的不仅是才学,更是乐观以及浩然正气的坚持。

引用以下一句“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狱,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

林语堂说:““元气淋漓富有生机的人生总是不易理解的。我们一直在追随观察一个具有伟大思想和伟大心灵的伟人生活。这种思想与心灵,不过在这个人间世上偶然成形,昙花一现而已。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是苏东坡万古不朽的”。

早早看完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脑中转了不少东西,对后人评述历史,总有那么一点感慨,特别是苏东坡为政时的政治观点被林语堂全面吸收一项。而我也不止一次看到面对一段历史,后人给予的完全不同的评价。

梁启超对有王安石新政曾抱正面支持的观点,而林语堂则认为:“苏东坡与王安石谁也没活到亲眼看到他们相争的结果,谁也没有看到北方异族征服中国,但苏东坡却看到了新政的恶果。”不对历史的得失好坏给与评判,王安石人确实好人,但是一个怪人,一个希望强国富民,魄力强大到敢于六亲不认的怪人。而苏东坡则更是一个好人,一个情才兼备爱民如子的性情之人。在政治漩涡大舞台上,历史,留予后人自去评说,这句话讲的是很有道理的。

另外,零零散散的历史,对有些典故首次了解,总是长见识了。

  1. 妓院原来是管仲为解决男女比例人口失调问题而想出来的政治举措。现在看来真是笑话。
  2. 古老中国“金木水火土”五行之说,每一行皆有其颜色代表,象征其元素的性质,黄代表土,黑代表水等。所以古时 很多地方起的名字叫“黄楼”,是“防水之楼”之意。也看出了当时社会水患及治水思想。
  3. “河东狮吼”典故的由来。这与苏东坡题词讽刺陈季常怕老婆故事而千古流传。另有一种说法,狮子吼,在佛经中指的是如来的正声。
  4. “皇城有个特点,就是必须带帽子,即使低贱如算命看相的,也要打扮得像个读书人”。看出整个社会对学识崇敬蔚然之风。
  5. 长生不死及享荣富贵是不可同时兼顾的,人要么决定是在热闹场中度过一生,要么逃离红尘世界而求长生。古时迷信之说,官员若有重病,辞去官职,有助于病的痊愈,也能延年益寿。认为在上天看来,做官和抢劫人民原始一而二、二而一的。辞官不做就犹如向神许愿不再为恶之意。反正感觉上述这些说法感觉很新鲜。

最后,确实佩服林语堂,通过《苏东坡传》侧面了解一些林语堂。

一本传记,他熟读了超过120本各类相关书籍古文及经典之作。对于苏东坡的近乎大部分诗词了然于心。

看完这本书,除了详实亲切之外,感觉文人写文人,文人惜文人,情感上的惺惺相惜,阐述如理,人物刻画更入木三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