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同学Jenny,最近在朋友圈火了。

当同龄人都坐在写字楼里点灯熬油、为工作焦头烂额的时候,Jenny已经进行了长达一年的环球旅行,大理、普吉岛、首尔、第比利斯……每次看到她朋友圈下的新定位,大家都会兴奋又“嫉妒”地在下面留下一连串的赞。

“数字游民”、“打工换宿”……Jenny朋友圈里的字眼,更是引起了大家的好奇,数字游民究竟是做什么的?选择这种生活方式,到底是什么体验?

带着这些疑问,我去找她聊了聊。

第一站:在大理,成为数字游民

数字游民,只是一种工作模式,工种却十分宽泛,前端、文案、翻译、音乐制作……只要工作不受地域的限制,连上网络,便可以随时加入这个行列,开始“游牧”。

而Jenny成为数字游民的契机,源于一次失败的跳槽。2020年,大家都放缓了前进的脚步,刚刚毕业的Jenny,只能在北京,和其他同学一样开始了朝九晚五的工作。但干了一年,新鲜感与热情都已经有些消耗殆尽,于是不满足于现状的她,不想被“温水煮青蛙”,开始了她的第一次跳槽。

来到新公司三个月,Jenny就彻底后悔了。老板对她处处PUA,工作内容与薪资待遇也和当初入职时被承诺的大相径庭。但好在沉没成本还不算高,于是她当断则断,辞掉了工作,搬去了大理,做起了数字游民。

利用在线办公,一边工作,一边旅居,拿着比较高的收入,去成本较低的地方生活,这是Jenny对于数字游民的理解。而摆脱工作地点的束缚,环游世界,一直都在她的愿望清单上,但受制于当时的全球局势,Jenny还是把“游牧”的第一站选在了大理。

来到大理的数字游民社群,Jenny像是进了“新手村”,一切的体验都十分新鲜。苍山洱海、篝火烤肉、逛街吃饭成为了每天的主旋律,每天睡到自然醒,自己安排工作的节奏,也远离了冰冷的工位和催眠的会议。

干什么工作可以环游世界(一边打工一边环游世界)(1)

来到这里的人,身份也千奇百怪,有把摆摊当作爱好的自由职业艺术家,有学识渊博但深藏不露的人类学家,还有深耕Web3领域的行业大佬……这些人脉不仅让她见识到了形形色色的小众人类,也给她带来了作为数字游民的第一份全职工作。

但既然是“游民”,就不可能只在一个地方生息,于是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一个多月,Jenny回到了家乡成都,稍作休整,把目光投向了国外。

第二站:走出国门,飞向真正的探险

走出国门的第一站,Jenny选择了东南亚,她辗转泰国、新加坡和印尼,实打实地享受了几个月的当地生活。

在普吉岛,Jenny第一次体验了打工换宿,住在山坡上的小屋,每天被鸡叫吵醒,开始一天的工作,虽然有些忙碌,条件有些艰苦,但是真正过上了返璞归真的生活;在巴厘岛,坐在共享办公空间的椅子上,向窗外看去,椰风海韵的小岛景象总是能让她瞬间治愈;而来到新加坡、曼谷、雅加达这些城市,Jenny再一次体会到了热带城市的风情与活力。

干什么工作可以环游世界(一边打工一边环游世界)(2)

然而,和单纯的旅行不同,数字游民的生活中,工作依然是十分重要的部分。打工换宿的日常劳动,远程办公的在线协作,都占据了Jenny大部分的时间,眼前的美丽风景和屏幕上的工作文档交织在一起,还是会让她生出一些奇妙的割裂感。

于是在到达韩国之后,Jenny做了一个更大胆的决定:辞掉国内的全职在线工作,做一个彻底的自由人。

干什么工作可以环游世界(一边打工一边环游世界)(3)

Jenny说,虽然边旅行边工作,相较于工位上的朝九晚五已经快乐很多,但到了后期,工作的时间还是变成了每天让她最不开心的部分。即便这样的全职工作能够给自己带来稳定的收入,但她依然时常有一种被“奴役”的感觉。而在仔细盘算了生活成本与付出的时间精力之后,Jenny果断投入了自由的怀抱。

在韩国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城里,Jenny通过和房主一周练习6个小时的英语,换取价值4000元一个月的独立房间,再加上她帮学生辅导中文的额外收入,Jenny在这里完全实现了自给自足。这种略有些“拮据”的闭环生活,也让Jenny开始重新思考欲望与消费,拥抱了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

下一站:游牧半个地球,终点在哪里

告别了韩国,Jenny飞到了格鲁吉亚。在首都第比利斯呆了一周之后,她来到了格鲁吉亚边境的一个小镇,加入了一个“乌托邦”式的小小聚落。

每天早上,十几个志愿者聚在一起开会,讨论各自今天的分工,劈柴喂狗、准备食材、烧火做饭、清洗洒扫,过着这样的生活,Jenny甚至整整一周没有用过一分钱。而“数字游民”这四个字在Jenny身上好像也已经不太适用,她更像是一个真正的游民,让生活归于生活本身,让每一场劳动都归于尽在眼前的收获。

干什么工作可以环游世界(一边打工一边环游世界)(4)

干什么工作可以环游世界(一边打工一边环游世界)(5)

但这样自给自足的避世生活,Jenny也不想一直过下去,她说,在这里,每天要工作六个小时,如果想要大段自我相处的时间,依旧比较困难。对于劳动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她依然在寻找一种自己理想中的平衡,只不过这一切都需要实际体验之后才能找出答案。

比起身份,Jenny更在意的,是当下的状态与情绪。数字游民、打工换宿、远程工作、田园生活,Jenny并非追求着这些词汇与标签,而是把他们当作一场场探究理想生活的实验。要不要投入工作,投入多少,工作的形式如何,追寻答案的过程是一场漫长的动态调整。

而当我问到她以后的计划,Jenny并没有给出什么确切的答案,等到来年春天,她也许会回国休整一下,然后再次出发。

而对于更长远的未来,Jenny也没有给自己什么限制,继续环球旅居,或是在国内学习一些技能,甚至尝试一些更有趣的事情,比如摆摊,比如卖艺,乃至创业,成立自己的数字游民社群……

这些计划听起来有些天马行空,但对于Jenny来说,计划只是计划,并不是未来的必选项。比起为自己框定一个既定的路线,现在的Jenny更倾向于享受随机,享受着近在咫尺的体验。

格鲁吉亚越来越冷了,Jenny说,她下周会坐着巴士去土耳其,那里有一个叫做安塔利亚的城市,很暖和,很漂亮。

作者 | mp

责编 | 王十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