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城市建设水平(腾笼换鸟谋发展)(1)

增城区美景

增城城市建设水平(腾笼换鸟谋发展)(2)

增城区一隅

增城70年

抢抓大机遇 焕发新活力专题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正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广州市增城区在发展的大潮中抢抓大机遇、焕发新活力;一代代增城人拼搏奋斗,继往开来。

增城,在时代的见证下蝶变与成长,荔乡建设硕果累累,增城大地日新月异。增城将继续加快建设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之城,打造宜业宜居宜游优质生活圈。

文、图/卢梦谦、李大林、刘镇、增宣

增城商贸走上“快车道”

打造“双心四带、点面网络”商业布局

从零星的商业网点到成熟的商业综合体,增城商贸业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仅近二十年,增城的商品销售总额就翻了近40倍,从1999年的53.35亿元,激增至2018年的2009.69亿元。并且,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现迅猛增长势头,由1993年的14.61亿元,到2018年已增至370.97亿元。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高端”是增城商贸发展的贴切写照。2002年,挂绿广场建成投入使用,成为增城最早的城市综合体。9年后,东汇城建成,是增城最大的城市商业综合体。2014年,增城万达广场开始营业,成为增城广场商业圈的地标。不仅如此,电商企业、金融服务区、文化创意园也纷纷扎根荔乡、商旅文融合发展。

目前,增城已初步形成层次分明的商业网点体系,特色各异、层次丰富、差异化分布的商贸服务业已能基本满足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并且依托生态旅游、现代农业等比较优势,形成特色化的服务业发展基础。

发展还在继续,未来,增城正在勾勒 “双心四带、点面网络”商业空间布局蓝图。凭借轨道枢纽带来的强大“向心力”和庞大客流量,凯达尔枢纽国际广场将引领消费体验的更新。凯达尔枢纽国际广场位于广深、广汕、京九“三大高铁”,穗莞深、新百广“双城轨”,以及广州地铁13号线、16号线、20号线和28号线“四地铁”横贯交汇处。这一座呈“U”字型的双塔式建筑,是运用全新城市发展理念所打造的商业综合体——全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TOD项目;36万平方米的总建筑面积,将集凯达尔印象城购物中心、五星级万豪酒店、甲级写字楼、商务SOHO四大业态于一身。

同时,在增城开发区,永旺梦乐城·名古汇正在加快建设,将进一步满足周边地区高层次就业人才的生活娱乐需求。此外,在荔城城区,万达广场、东汇城、1978文化创意园等商文、商娱、商居相结合的商业综合体相继布局,俨然形成了城市中轴线的商业中心。

绿色、创新、高质量 工业生产总产值增长超3万倍

增城现代工业快速崛起。70年来,增城工业总产值增长逾三万倍,从1949年0.04亿元发展到2018年的1347亿元。地区生产总值从1949年的0.26亿元发展到2018年的1124亿元。

在发展的过程中,增城向绿色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新塘牛仔”这一增城工业的第一张名片,是增城“腾笼换鸟”“大踏步”转型中的重要典型。

2018年,增城对新塘环保工业园76家洗水漂染企业实施全面关停搬迁,一场整治“散乱污”场所 的“绿色风暴”由此展开。新塘环保工业园关停后,政府鼓励支持企业对旧厂房进行盘活,投资建设大景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基地和科建创新孵化园两个项目。与此同时,《增城区牛仔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扶持办法》正式出台,由区级财政安排的1亿元专项资金,推动组建大型洗漂印染企业,重启产业链;引导骨干企业和“专精特新”牛仔服装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生产方式和新商业模式,为整个行业向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产业集聚度高、能耗低、污染低的现代服装产业集群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撑。

转换旧动能,培育新动能。近年来,增城走“以产兴城”“以新促新”之路发力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集聚高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高端服务业持续发展,资本、人才、项目等高端要素快速集聚。一、二、三产业之比从1949年的78.99%:4.24%:16.77%到2018年的4.13%:37.74%:58.13%。其中,还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高端产业项目,绘制增城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及新能源汽车、金融科技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支撑的创新版图。

2019年新春伊始,备受关注的广州增城富士康超视堺第10.5代显示器全生态产业园项目第一台核心设备8K高精度曝光机进场安装。近年来,随着一批超高清视频龙头项目落子布局,增城逐渐形成了一条从8K内容创作到信息处理、从云端储存到网络传送的8K全产业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效应开始显现。

在广汽本田增城工厂的生产线上,一排排拥有“智慧大脑”的黄色机器人整齐划一挥舞着“长臂”,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工艺。在这里,每年有48万台轿车被生产出来并走进全国市场。2004年11月广汽本田二厂落户增城;7年后,广汽本田增城工厂扩产,增城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并逐渐形成集聚生产、物流、销售、展示为一体的汽车产业集群。

截至目前,增城先后汇聚了2家整车生产企业,15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形成了汽车租赁、研发中心、物流配送、汽车展示平台、汽车销售、专业市场等相关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的完整的汽车产业链集群。

增城金融科技产业打开新窗口。总投资100亿元的平安(增城)科技硅谷项目也于去年落户建设。项目计划导入汽车、科技、金融、大健康四大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也在增城插上了翅膀。2015年增城仅有60家高新技术企业,到了2018年,高新技术企业已达到435家。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也从2015年1.53%发展到2018年2.78%。专利授权量从2015年的787件增长到2018年的3009件。

少跑腿、多办事的“增城模式” 为增城加速度

2018年,在全国219家国家级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幅提升74位至115位。在中国百强区综合考评中,增城位居第17位。增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其大力优化营商化境所推出的一系列“增城模式”。

48天减少到3天,49个工作日缩短到24个工作日……让企业少跑腿、少缴费,为审批流程按下加速键。过去,企业想要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批准证》和《不动产证书》,需用48天,在2017年7月5日增城推出 “三证合办”举措后,实行统一受理、并联审批、一并取证,流程缩减至只需3天。之后2个月,增城区建设工程规划条件核实测量、人防工程验收测量、新建房屋不动产测绘“三测合办”政务服务在广州市率先启动。企业可一次性办理以上三项测绘,办理时间从原本的49个工作日缩短为24个工作日。原人防测量的地形测量费、办理不动产测绘需要购买规划验收测量成果电子文件等相关收费也相应取消。

在2018年8月15日推行的不动产登记“6028”行动,则是全面优化28项不动产登记业务,取消52项登记材料,全省率先实施存量房转移登记、房地产抵押权首次登记、抵押权注销登记等7项社会最为关注的登记业务最快60分钟办结。

在纳税服务方面,增城压缩办税等候时间,推进全业务预约办税(费)模式,提供网上、掌上等多渠道预约服务,优化预约办税(费)体验。落实“最多跑一次”服务,在资料完整且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的前提下,对5大类258项办税事项及6大类37项办费事项推行“最多跑一次”服务。2018年7月,全区设立102个税务“一窗通办”窗口。纳税人平均办税时间为11.2分钟,平均等候时间为8.2分钟。

此外,提升商事登记办结效率。推进“多证合一”改革,在“五证合一”基础上,逐步将19项涉企证照事项进一步整合到营业执照上,实现“二十四证合一”;推进“证照分离”改革,推动“照后减证”,推动“准入”和“准营”同步提速。商事登记审批3个工作日内完成,商事登记平均预约时间压减到1个工作日。简易登记事项和市、区引入的重点项目、重点企业试行当场登记当场审批。逐步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实现所有主题类型、所有登记业务、所有预设功能全覆盖、全应用。“增城速度”让更多的企业愿意扎根增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