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造影检查小肠怎么做(消化道最后的盲区)(1)

王晓英,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原306医院),消化内科

医研部医学科普中心 刘燕/崔彦 编辑

正当中年平日身体健康的小张,突然出现大量暗红色便血,伴有下腹部隐痛及头晕乏力。家人带他匆忙到医院急诊就诊。急诊科立即请消化科医生急会诊,会诊医生果断安排胃肠镜检查。胃镜检查可见胃液清亮,未见明确出血点;结肠镜检查,可见肠腔内大量的暗红色血便,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亦未找到明确出血性病变。眼看着患者一次又一次地解血便,小张的脸越来越苍白,可急坏了家属及在场的医护人员。

患者家属经打听,匆忙来到我中心就诊。消化科医生果断推来小肠镜,随着小肠镜的逐步深入,真凶显现,终于发现了隐藏在深部小肠、正在出血的约3~4 cm大小肿物。随后,外科医生根据小肠镜定位,行急诊小肠肿物切除术,手术顺利,患者安返病房。术后病理提示出血的肿物是小肠间质瘤。

消化道造影检查小肠怎么做(消化道最后的盲区)(2)

那么,小肠镜是什么?为什么胃肠镜检查不能发现所有病变?小肠疾病有哪些?小肠镜优势又何在?

首先,大家需要了解一下:人体小肠占消化道总长度的70%以上,是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走向迂回重叠,且远离口腔和肛门,导致常规胃肠镜难以观其全貌。在现实生活中,小肠疾病并不少见,但由于传统的小肠检查方法(如小肠钡剂造影、CT小肠造影等)均有一定局限性,使得深部小肠成为消化道盲区。

小肠镜是一种用于检查和诊断病因不明的慢性消化道出血及各种小肠病变的医疗器械。小肠镜一般分为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单气囊电子小肠镜。小肠镜设备相对昂贵,操作复杂,且操作风险远高于胃肠镜检查,因而很多医院尚未开展该项目。我中心在2015年即引进了小肠镜,在该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消化道造影检查小肠怎么做(消化道最后的盲区)(3)

小肠镜可以精准地深入小肠深部观察病灶,还可以取活检、进行息肉的切除、给局部病灶注射硬化剂等,即可诊断又可进行治疗。通过肠镜使得以前普通胃肠镜不能抵达的消化道“盲区”疾病得以很好的诊断与治疗。

小肠疾病有小肠腺癌、小肠淋巴瘤、小肠间质瘤、小肠血管畸形、小肠淋巴管扩张症、黑斑息肉综合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小肠寄生虫、小肠克隆恩病等。小肠镜检查适宜人群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腹痛、腹泻、消瘦或怀疑小肠病变者。根据病情,选择小肠镜检查,可有效避免一些小肠疑难病、罕见病误诊误治。

总之,小肠镜可能费时、费力、难度较大,但它独有的活检病理诊断金标准和疾病的治疗功能,是其他检查无法替代完成的。

(配图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