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电视剧是和故事发生地密不可分的,比如《欲望都市》中的纽约,《我的天才女友》中的那不勒斯,以及《东京爱情故事》里的东京。观影的时候我们不由自主地相信,只有这样的城市才能酝酿出这样的故事。

东京爱情故事为什么那么打动人(东京变迁三十年)(1)

1991版赤名莉香

东京爱情故事为什么那么打动人(东京变迁三十年)(2)

2020版赤名莉香

最近《新东京爱情故事》的播出在朋友圈掀起了一阵怀旧的热潮。同时掀起了对于女主角“莉香”的讨论。看了新版的《东爱》以后,我最大的感受,与其说怀念91年的“莉香”,不如说怀念91年的东京。1985年在《广场协议》的影响下,日本经济受到严重打击。但在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刺激下,自1986年11月至1991年4月,日本依然度过53个月的经济景气期。《东京爱情故事》拍摄于1991年1月,我们从这部剧中能窥见泡沫经济尾声的东京剪影。

29年来,仅从城市面貌上来看,东京似乎并未发生太多变化。然而新旧两版的《东爱》在气质上有着天壤之别,它的背后包含着东京在平成时代发生的软性改变。

1、 戏里东京

东京爱情故事为什么那么打动人(东京变迁三十年)(3)

东京爱情故事为什么那么打动人(东京变迁三十年)(4)

就算是漫不经心地去看91版《东爱》,你也会感受到东京的都市气息几乎蕴含在每一个生活场景里。譬如在呵气成霜的冬夜里,从自动贩卖机里取出两罐三得利的咖啡;比如为了招待突然到访的好友,拐进明亮的便利店买回一些下酒菜;譬如在公用电话亭里,拨通那个烂熟于心的号码,身后是一片闪烁的霓虹;譬如在艳遇次日的清晨,从略旧的售票机中取出带着愧疚感的纸质地铁票,阳光刺眼,一切如常。东京的元素是凌驾在都市上空的立交桥,是失意时背靠的交通灯杆,是街边商店来不及码放整齐的油漆桶,是办公室里西装革履的男人手指间夹着的香烟。

东京爱情故事为什么那么打动人(东京变迁三十年)(5)

东爱2020里的东京只能靠地标来表现

而在新版的《东爱》里,我们所能见到的东京元素似乎只剩下“东京塔”、“东京夜景”这样的宏观符号。如果拿掉这些地标的镜头,你说这些角色是生活在北上广深也不会有任何违和感。这种呈现方式造成了角色和城市的割裂:你还是那个漂泊的你,东京是繁华得无边无际的东京,你俩关系不大。东京没有融入人的生活中,仅作为一种被仰望的景观而存在着,成为混杂着权钱欲的压迫性审美集合体。乍看之下,感觉的导演对于东京的韵味把握不到位,然而如果把过去的元素拿到今天:自动贩卖机、地铁、便利店、形色匆匆的人群、立交桥等这些元素已经在城市化和全球化的今天已不再是东京独有的特色,而是只是一个大城市标配。

不可否认,今天的东京依然是一座非常有魅力的超一流都市,但往日那种朝气蓬勃的现代化工业气息确实一去不复返了。

2、网络和科技的发展:纯真年代的终结

东京爱情故事为什么那么打动人(东京变迁三十年)(6)

1991年的东京,在哈特体育用品公司工作的永尾完治正在使用NEC的PC进行办公。相较之下,92年由王朔、马未都编剧的《编辑部的故事》里的记者们都还在用纸笔写文章。电子制造业高度发达的日本在80年代可谓制霸全球。然而随着英特尔-微软成为行业的新霸主,日本人因固守陈旧的标准、传统的生产模式、加之冷战结束后美国抑日扶韩的政策影响,错过了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机遇。

东京爱情故事为什么那么打动人(东京变迁三十年)(7)

91版的《东爱》中,人们还不能做到即时通讯。联络上主要依靠固定电话和传呼机。像完治在车上用的这款箱式电话叫做“shoulder phone”, 不仅可以在车上使用,也是可以背着移动。只不过这款电话重达2.6公斤,移动起来很有负担。莉香手里拿的这款带天线的大哥大在1991年还并不普及,在剧中仅作为公司财产出现过一次。

东京爱情故事为什么那么打动人(东京变迁三十年)(8)

正因为无法做到即时通讯,所以空间上的距离常常创造出了时间上的距离。也因此91年东爱为我们留下了可以回味的片段:莉香的出差一周,等于与完治失联;完治每次和里美约会都会早到一刻钟;雨夜里,莉香在餐厅门口等待完治直至深夜……等等。这些时差背后的焦虑、失落和诚惶诚恐放在今天,用一个电话、一条微信就可以解决,是注定属于上个世纪的老浪漫。

或许因为那个时代的通信业不发达,信息传播能力受限,91版《东爱》的人们反而有一种单纯、乐观的力量感。反观新《东爱》,生为互联网原住民的年轻人总散发着一种“不相信爱情”的颓丧感,整部剧的气质显得复杂而柔软。

3、“纯爱”文化与日本OL群体(office lady)

91版《东爱》可以说是日本“纯爱”剧的鼻祖。在这部剧中,莉香这位东京OL的典型代表,所爱慕的男主角不再是泡沫经济时代最受推崇的“三高”男士(高收入、高学历、高身高),而是一个稳重上进的普通男人。

东京爱情故事为什么那么打动人(东京变迁三十年)(9)

“纯爱”剧的滋生土壤和它的受众日本OL群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早期的日本OL一般指在大学毕业、年龄30岁之下的、未婚的职场女性。因为大部分人会在30岁之前“寿退社”(因结婚而辞职),她们是职场上鲜有晋升机会的群体,只能被指派基础而简单的工作,甚至经常被要求端茶倒水。职场上的男性对待女性采取非常客气、实则为轻蔑的态度。由于职场上的男女关系疏离,造成了OL群体下班后对“纯爱”精神的向往。

随着日本社会老龄化和少子化的加剧,加之安培“女性经济学“的影响,如今的日本女性逐渐成为日本劳动力的重要来源,职场地位得到了一定提升,也逐渐形成了晚婚的风潮。可以看到在新版《东爱》中,莉香的形象更像一位30 的成熟女性,是个可以在公司会议上把男同事怼到无地自容的角色。她不仅不会去端茶倒水,还常要求男主角为自己带咖啡。这无疑反映了一种时代的进步。

东京爱情故事为什么那么打动人(东京变迁三十年)(10)

新版的莉香对完治说,“我不需要你的爱,我只是想和你谈恋爱。”很明显这部爱情剧已不再是“纯爱”剧,由石桥静河饰演的莉香对爱情的拿捏收放自如,甚至有点“渣”。她在职场和情场上会主动争取、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唯独不会像铃木保奈美版本一样痴痴追求、无条件地原谅。

4、全面西化下的潮流:City Pop与90年代的时尚

91版《东爱》的播出带红了主题曲《突如其来的爱情》。在唱片业萧条的环境中,该单曲唱片销量突破了200万张,堪称现象级爆款。这首歌是典型的City Pop风格歌曲。City Pop是兴于日本八九十年代的一种音乐风格,以饱满的编曲著称,曲风带有浓烈的都市感,体现了人们在消费主义社会下对快乐的追求。中国观众对于这种曲风不会太陌生,因为City Pop曾大量被粤语歌手翻唱,成为几代人的成长回忆。

东京爱情故事为什么那么打动人(东京变迁三十年)(11)

City Pop是昭和时代的音乐人对于欧美音乐模仿的产物。在政治民主化改革、意识形态淡化的大背景下,当时的日本对西方个人主义生活方式极为向往。这一点在剧中人物的衣着打扮上也可见一斑。风衣、西装、垫肩、Oversize的外套都是西风东渐的时尚元素。90年代的费布料的夸张风格较之今天流行的简洁风、normal core来说,总显得过于隆重了。

这也是笔者看91版东爱最直接的观感——它总能让我联想一系列正向词汇:譬如隆重、譬如仪式感、譬如认真、譬如执着,然而这些词汇都是今天的年轻人在表面上极力规避的,我们所奉行的价值观是自嘲、解构、轻松、放下。而在这种价值观的背后,是一种深深的悲观;是不相信未来会更好,所以不敢声张的集体低欲望。所以你看,这届的年轻人多么热爱怀旧和复古,这不City Pop和91版的《东爱》又再次回到舆论热潮里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