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4时,秘书长林伯渠宣布阅兵式正式开始。身着崭新呢料军服的朱德总司令,走下天安门城楼,乘坐敞篷汽车,在阅兵总指挥聂荣臻的同车陪同下,检阅三军部队……

1959开国阅兵式(1949年开国大典秘闻之四)(1)

开国大典阅兵现场

阅兵,是开国大典的重头戏。  阅兵,不为炫耀武力,而为展示人民解放军的风采形象。  1949年10月前,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至少有3次较大的阅兵: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成立时的阅兵;  1937年,八路军3个师开赴抗日战场前的阅兵;  1949年初,中央机关进驻北京后在西郊机场的阅兵。  这些阅兵显然无法与开国大典的阅兵相比,无论规模、人数、参加的军种、兵种都无法相比。  开国大典的阅兵是空前的。  开国大典的阅兵第一次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展现在国人面前,展现在世界面前。

1959开国阅兵式(1949年开国大典秘闻之四)(2)

开国大典中的陆军方队

9月初,中央正式批准阅兵典礼方案后,阅兵总指挥聂荣臻,副总指挥杨成武、唐延杰、刘仁、肖明、肖松忙碌起来。尤其是由杨成武和唐延杰具体负责的阅兵指挥所的工作更是异常紧张。  首先是物色指挥所人员,他们先后从华北军区、平津卫戍区和有关军兵种抽调了一批干部,使步兵部队的指挥和协调机构高效有序地运转起来。  参加阅兵分列式的部队很快确定下来。其中,陆军部队大部分来自第二十兵团、平津卫戍区部队;海军和空军参加阅兵的代友部队,则由有关部队的首长指定抽调。最初抽组阅兵部队时,空军能否参加阅兵,并没有确定下来,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个飞行队1949年8月15日才在北平南苑机场正式组成。  参加开国大典的受阅部队总人数为16.4万名。  阅兵的最后序列为:  一、海军代表部队:由海军学校与华东舰队各一个分队编成。  二、陆军代表部队:步兵师、炮兵师、战车师、骑兵师各一个。其中战车师包括摩托化步兵团、装甲车团、坦克车团各一个  三、空军:11架战斗机、3架运输机、2架教练机、1架通讯机,共17架飞机。

1959开国阅兵式(1949年开国大典秘闻之四)(3)

开国大典中的方队

  为使开国大典阅兵式盛大空前,圆满成功,阅兵副总指挥杨成武不仅查阅了许多有关阅兵的资料,而且四方求教,走访了当时在北京的解放军高级领导人。  刘伯承早年留学苏联,知悉莫斯科红场阅兵的情况,成为杨成武请教的第一人。刘伯承大致回忆了目睹苏联红场阅兵的盛况,然后对杨成武详谈了有关阅兵的细节,他还通俗而又具有概括性地说:阅兵无非就是展示一种特定内容的仪礼,一种形式。  这种形式搞好了,目的也就达到了。归根到底一句化,马粪外面光!  他的这一诙谐比喻引得大家都笑了。  杨成武又访问了陈毅。陈毅留学国外,见多识广,但他没有见到过国庆盛典规模的阅兵。不过,一提起阅兵,陈毅马上豪气干云,富于鼓动性地对杨成武说:没有什么了不起。多少大仗都打胜了,还愁搞不好一次阅兵?不就是队列嘛!通过队列,把我们的军威显示出来,让中国老百姓看看,这就是自己的军队,这就是新中国的军队。  的确,这是阅兵的主旨所在。  杨成武还访问了原国民党东北军的几位老将军,了解他们以往阅兵的做法。  当时在中国的苏联顾问,也为杨成武等人就阅兵工作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  1949年7月底,受阅部队分别集结于北京市郊,开始进行训练。训练期间,阅兵司令员朱德亲临西北郊炮兵驻地视察。  阅兵部队的指战员见到朱老总,都说朱总司令像个老兵,很威严又慈祥,没有架子。  第二十兵团炮团参谋黄云桥讲过一个故事。  朱德总司令乘坐一辆吉普车视察受阅部队训练情况,由于道路不平,车子突然熄火了。司机急得脑门上冒汗,也打不起火。  这时,陪同总司令来的一位参谋挥了一下手,参加阅兵训练的部队指战员一拥而上,推着车子跑起来,吉普车的马达终于轰然叫响,总司令微笑着继续视察部队。  受阅部队的训练,是按照总参谋部和阅兵指挥所的要求,按军种划分训练场地,由各部队首长负责组织实施的。为了掌握情况,杨成武和唐延杰经常分头到现场观看。  在天坛阅兵训练场,杨成武见到了来自天津警备部队的干部战士,他们隶属第二十兵团第一九九师。这是一支有着光荣历史的部队。天坛围墙外的空地经过简单整理,成了部队的训练场,场地边沿搭着他们宿营的帐篷。  生活条件虽然比较艰苦,但毕竟比战场上好多了。战士们都有一种光荣感,理解自己是代表人民解放军的整体接受检阅的,是不能出任何差错、影响军威的,因而训练中很刻苦、很认真。  杨成武一到训练场就直接深入到战士中间,具体了解情况,现场解决问题。  战士们见了杨成武并不拘束,有的战士将鞋子脱下来说:  “司令员,你看,才穿几天的新布鞋底就破了。”  杨成武鼓励大家说:“训练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你们还得准备磨破几双鞋!”  天天拔慢步,练分解动作,腰酸腿痛的,这对刚从枪林弹雨中冲杀过来的指战员来说,算不得什么苦。可老这样日复一日地  练,有些老兵的思想起了波动,认为太单调、太枯燥,用不着花几十天时间这样练,表现出急躁或满不在乎的情绪。  确实,队列课目是一种耐力训练,难度不大,也没有什么好讲解的。它是一种形式,一种整齐划一、步调一致的形式,在特定时空里本身又是内容。  杨成武深深了解这一点,每到一个训练场,都给部队做解释工作、思想工作、鼓劲工作。他多次讲解:军队、军队,是军都有队,都讲究队列、队形。古代讲阵法,穆桂英大破天门阵,诸葛亮熟知八卦阵,那种“阵”实际上就是变化的队列,队列的变化。孙子练兵也很重视练“队”。我们军队即使打游击时,也还是讲究“队形”的。我们军队在二十多年的浴血奋战中,养成了一种优良作风,英雄气概,崇高品质。这要通过我们的外形,我们的动作,我们的队列,将这种好的作风、气概和品质有形地展  示出来,告诉全国和全世界人民,这就是打败国内外强大敌人的正义之师,这就是毛主席、朱总司令率领的英雄队伍!我们在开国大典中搞阅兵,其意义也就在这里。  杨成武是带着压力工作的,是带着中央和军委的重托工作的。他不但向部队宣传阅兵的重大意义,更不断向阅兵部队提出要求,他不但检查陆军和所属各兵种代表部队的训练,还到空军和海军的阅兵部队训练驻地检查指导。

1959开国阅兵式(1949年开国大典秘闻之四)(4)

开国大典中的海军方队

  海军分队中大都是刚刚穿上海军军服的陆军战士,也有海校的教员,还有原国民党政府海军起义的官兵。  虽然成员有点杂,但大家训练的劲头足,组织得很严谨。按照阅兵方案,海军部队将第一个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第一个分列式亮相的队伍不能不引起杨成武的重视。他与参阅官兵共同讨论了阅兵中的许多细节问题,要求部队一定要开好阅兵分列式的头。  空军受阅飞行大队的飞行员们,都有一番不简单的经历,或是我国第一所航校即哈尔滨航校培养出来的第一代飞行员,或是

1959开国阅兵式(1949年开国大典秘闻之四)(5)

开国大典中的空军方队

从特殊地区归来的中共地下党员,或是国民党政府空军驾机起义者。他们将以若干个第一的形象,出现在祖国开国庆典的天安门上空。  杨成武与每位飞行员握手交谈,提出希望。  骑兵代表部队,虽属陆军序列,但这是一支独特的队伍,不能不引起杨成武的特别关注。这支部队主要由华北骑三师组成。  指战员多数来自内蒙古大草原。他们在市郊沙河镇集结,由第六十八军参谋长宋学飞组织训练。  在各军兵种分训的基础上,杨成武和阅兵指挥所的其他领导又组织了就地合练。  这还不够,杨成武又利用夜间在天安门前组织了两次地面部队合练。  十几万人的受阅部队,如果不中断市区交通,在白天是无法正常进城的。因此,合练只能在夜间进行。两次合练,每次虽然只有两个多小时,但部队集结的时间远比合练的时间要长,杨成武一刻也离不开指挥位置。在阅兵式进行中,杨成武更要全神贯注,不放过任何疏漏和可能发生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