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写读《红楼梦》的故事,其实里面水很深。营缮郎是主管皇家宫殿的官员,是一等一的肥缺,就如大家知道的历史上修建颐和园,百分之八九十的银子是各种人等赚走了,真正用到皇家工程的只有十之一二。这样的官员能够是清官么?秦家与贾家是什么关系?

秦可卿背后的家族与财富博弈(上):营缮郎的财富腾挪

在红楼的书中,秦可卿戏份不多,死的很早,但很热烈,给读者特别的印象。而她的形象,在不同的红楼版本和读者解读之下,也是变化很大,从白富美到淫妇,中间还有认为是受害者的,到底是啥情况?

按照现在最通行的版本,秦可卿是一个白富美的善良形象。主要的评价:她长得袅娜纤巧,性格风流,行事温柔平和,被贾母赞为众孙媳中第一得意之人;而在警幻仙界,她是警幻仙姑的妹妹。贾母说她:素知秦氏是极妥当的人,生得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平和,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秦可卿嫁入贾府后,获得了合族上下的同声赞美。尤氏护着她,贾母怜惜她。凤姐与她感情尤深,时常去找她说话。

但按照以前的版本,还有淫妇的形象。重要的评价:秦可卿淫丧天香楼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十三回中的原有情节,后来被曹雪芹删除。在朱批红楼里面,朱楼梦剑的评价是:书中通过猫狗打架、卧房典故、两枝宫花、焦大醉骂、判词、曲子等细节塑造她为第一淫妇,最后不得好死,此系模拟世俗语态对她的淫罪表示惩罚。

说秦可卿有问题的,还有她那特别的葬礼。盛大葬礼是令人侧目、遭忌讳的事。过去葬礼办多大,礼制的要求是非常清楚的。秦可卿的地位,只不过是孙媳妇而且没有孩子,过去媳妇没有孩子就死了,是否能够进入家庙都是问题,这样大的葬礼是僭越。说办葬礼办这个葬礼是为了掩盖家丑,实际上是有些说不通的,因为真的有丑事,反而要低调,如此大的葬礼背后,应该有另外的故事。本人认为葬礼背后的故事,与淫字的关系是次要的,里面更重要的是经济博弈关系,经济这个暗线,绝大多数人是没有看出来的。

秦可卿的家世(秦可卿背后的家族与财富博弈)(1)

秦可卿葬礼

秦可卿丧礼极尽奢华,停灵七七四十九日,宁国府街上一条白漫漫人来人往,花簇簇官来官去。看板时几副杉木板贾珍皆不满意,到底买下了薛家木店里的一副出自潢海铁网山,原是给义忠亲王老千岁准备的樯木板,为了丧礼上风光些,贾珍又从大内红人戴权手上为贾蓉捐了个龙禁尉的前程,还特地请了凤姐协理。更有六公、四王等当朝显贵都来设祭送殡。出殡后寄灵于贾府家庙铁槛寺。

现在大家都知道官员借助亲属的婚丧嫁娶收礼的不正之风,大办葬礼,不光是花钱的事情,而且还是洗钱的事情,葬礼办多大,葬礼的礼钱就多大,同时来什么人,背后还要谈什么事情,都是非常关键的,没有巨大的利益,是不会来的。

书中说秦可卿的父亲是一个清官,非常贫困,真的如此么?秦可卿的父亲秦业任工部营缮郎,正式官职当中没有营缮郎,通行本《红楼梦》据程已本作“营缮司郎中”。明清两代工部设有营缮司,主管皇家宫廷、陵寝建造、修理等事,司设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秦业的郎中已经是现管的一把手主官了,是一个极大的肥缺。(另外:本人有幸参与过北京第二房屋修建公司的改制,这个公司以前是皇家大木厂,公司有很多国家古建大师,一直负责北京古建的建设和文物修复,曾是中国第一的古建企业,在清代归营缮司管辖,知道一些潜规则。)​

营缮司郎中一职明清时为正五品,级别颇高,不仅仅俸禄颇丰,还有巨额灰色收入各种陋规,与下文所写秦业“宦囊羞涩”情况不符。有人据此说写郎中一职位有误,不过过去叫XX郎的一般就是指郎中,而且就算不是郎中,在修造宫殿陵寝等,工部里面著名的肥水衙门,低级官员一样是肥得流油的。而贾家的原型曹家所任的官职,衔名初称“驻扎江南织造郎中”,后改为“江宁织造郎中”(或员外郎),其实也可以叫做织造郎的,与营缮郎是相关和同级的官员。

清朝的历史之上,一般修建宫殿,实际的支出是花费的十分之一二,从负责的皇亲内大臣,到具体负责的官员,还有供货的商人都是暴利。可以看看历史上修建颐和园是怎么样的让王公和官员发财的。另外还有一个典故,光绪皇帝要吃一个鸡蛋是几两银子,搞得他的老师翁同龢只得说鸡蛋这样贵重的东西只有过年才能够吃,想想下面要赚多少银子?因此秦业是清官,只能是呵呵哒,他想要清都清不了!清官是不可能在这个位置上的,就如一说林如海是管盐业的,大家都知道他巨富一样。秦业肯定有巨款,这些钱在哪里?他需要的是装出来一个清官的样子,就如我们抓到的贪官,有的就是家藏万贯但对外表现的就很清贫。秦业的清官是要在这个位置上保身的,他怎么捞钱的?秦业的职位要是对应到现在,就是类似于腐败被抓的总后营房局谷俊山那样的职位,古代工部营缮司,是皇帝的宫殿陵寝之外,还有勋贵的府邸福地等也管的,权力大得很,对一等一的肥缺说是清官,他是清官只能说是呵呵哒。历史上的学者不往这方面分析,估计是害怕文字影射有联想导致文字狱吧!解读红楼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需要与当时的背景和谐,需要与时俱进的政治正确。

书中有一句话:因素与贾府有些瓜葛,故将养女许配给了贾蓉。他们是啥瓜葛?秦业不直接拿钱,而是让贾家赚钱了,再把女儿嫁到贾家当家,这个当家是有说法的。

(第十三回)可巧薛蟠来吊问,因见贾珍寻好板,便说道:“我们木店里有一副板,叫做什么樯木,出在潢海铁网山上,作了棺材,万年不坏。这还是当年先父带来,原系义忠亲王老千岁要的,因他坏了事,就不曾拿去。现今还封在店里,也没人出价敢买。你若要,就抬来罢了。”

对秦可卿用的这僭越的棺材板,很多人引申解释是啥不臣之心等等,但我到觉得,这个木板出在潢海铁网山且无人敢买,应当是皇家禁地,能够有这个板子的,应当是与工部营缮司有关的,也就是说这里板子的来源是与秦业有关的,以后还是还给秦业的女儿了。薛家是皇商,就是干这个的。估计这个板子说是送来,贾家后面也是要给钱的,钱可能就要给秦家了。

秦可卿当家,对其弟弟秦钟,应当也是有义务的,而秦可卿无后死掉了,秦可卿的嫁妆,也就是秦业的各种灰色收入,贾家是应当有财产归还给秦家的!秦家表明上的穷困,与秦业通过秦可卿放在贾家的财富没有拿回来是有关的,秦家需要以穷困的样子来保身的。这里同样的逻辑,在书中是出现过的。王熙凤没有孩子死掉了,王家的侄子王仁等,后来来到了贾府,希图从贾府得到补救,希望得到些凤姐的遗物、私房钱。在愿望难以实现的情形下,王仁等还狗急跳墙般地要卖掉自己的外甥女——凤姐的女儿巧姐,他有啥卖掉巧姐的权力?!

秦可卿到底能够有多少钱?其实在红楼后面的情节,贾琏曾给王熙凤说到:“如果可以再发个三二百万财就好了……”这个指的是那个财?有人说是不过的一个梦话没有实际意义,不过这个说法不符合红楼作者的风格,作者是每句话都不白说,都有暗指和背景的;有人说这个是林黛玉进贾府,带着林如海的财富,不过这个本人也认为有些牵强,林如海的钱其实早已经是贾家算计在自己兜里的,难以叫做“赚”到。

秦业与贾家相关的银子的事情,应当王熙凤是知道的,王熙凤与秦可卿之间还是有利益往来的。秦可卿要是没有钱,王熙凤那样势力的人,她俩也成不了朋友。秦可卿刚一生病,王熙凤后得知先是眼眶一红,然后去看望的时候,秦可卿说的一番话之后,王熙凤又是眼眶一红,而且自从秦可卿病倒,王熙凤更是时不时的就亲自去看望秦可卿。而且秦可卿在去世之前,都不会忘记给王熙凤这个好朋友托梦,告诉王熙凤今后要注意的事情,秦可卿去世之后的葬礼都是王熙凤一手操办的的。

我们可以看看秦可卿的托梦:

秦氏道:“目今祖茔虽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的钱粮;第二,家塾虽立,无一定的供给。依我想来,如今盛时固不缺祭祀供给,但将来败落之时,此二项有何出处?莫若依我定见,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祖茔周围的田地,即是被抄家了也是能保留的),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合同族中长幼,大家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如此周流,又无争竞,亦不有典卖诸弊。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很有远见!贾府的大老爷们都没有考虑得如此周全)。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这可谓深谋远虑)。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喜极将转悲),要知道,也不过是瞬间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此时若不早为后虑,临期只恐后悔无益了。”凤姐忙问:“有何喜事?”"秦氏道:“天机不可泄漏。只是我与婶子好了一场,临别赠你两句话,须要记着。”因念道:“三春过后诸芳尽, 各自须寻各自门。”

对秦可卿的托梦,首先应当知道的就是秦可卿对当时的社会财富博弈非常懂,对律例的规定怎么保有给子孙的财富也非常懂得。就如现在李家成买保险的背后是保险财产不会被执行,可以保自己破产后的生活,而买信托则是保子孙的。只不过这个是西方的规则。中国的规则古代就是祖宗祭祀以孝为先,为何古代大家族都要搞好家庙和祠堂,也是如此。另外就是应当知道里面已经是蕴藏着危机,危机里面是有问题的。因为通过皇家大工程营缮贪腐发财,分赃纽带秦可卿是应当清楚很多事情的。

这里秦可卿托梦说的喜事,一般大家都认为是元妃的封贤德妃,但笔者认为,其实秦可卿死后的大办葬礼,也是可以叫做喜事的,过去讲红白喜事,葬礼是白喜事。“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可以理解为葬礼之上的各种鲜花着锦之盛的冥器被烈火烹油,盛宴必散其实是他们合作搞皇家工程赚钱的利益同盟是必然散掉的。对财富来路不正,才担心以后会出问题,就如现在很多人发财来得有问题,都想着怎么样可以洗钱避免被清算,钱都要放在国外,对财富取得很正的,是没有这个担心的。贾家是世袭的勋贵,勋贵的财富是得到保护的,为何还要防止被抄家清算,其实就是因为有外财歪财才会的,都是完全合法的财富,不会有这么样的担心。这个梦本身,已经提示秦家与贾家带有非分的歪财了。

另外还有一个关键是对“三春过后诸芳尽, 各自须寻各自门。”的理解,很多人认为三春指的是迎春、探春和惜春,但我更认可是三年!从时间推算秦可卿死的时候,宝玉是十四岁,宝玉结婚的时候是18岁,而宝玉结婚的时候已经是败相了。期间元春封贤德妃,然后变成贵妃,还有怀孕,胎儿没有保住,直到元妃薨了,正好是过了三个春天之后,下面的贾家就进入了衰败。在衰败当中,就是各自顾着各自了。

对王熙凤做梦,我们还要注意到有一个王熙凤的夺锦之梦:梦见一个人,虽然面善,却又不知名姓,找我。问他作什么,他说娘娘打发他来要一百匹锦。我问他是哪一位娘娘,他说的又不是咱们家的娘娘。我就不肯给他,他就上来夺。正夺着,就醒了。听了王熙凤的梦,旺儿媳妇笑着说:“这是奶奶的日间操心,常应候宫里的事。”旺儿这句话其实非常重要,但梦里明确说了不是元春的事情,才是关键。

然后旺儿刚说完这句话,宫里夏太监打发的小太监正好来找贾琏要银子。贾琏听了又有太监来要银子,忙皱眉道:“又是什么话,一年他们也搬够了。”后来王熙凤当了自己的金项圈,才算把这个夏太监打发了。为何王熙凤要典当自己的金项圈?按理说这个是贾家的支出,不用拿王熙凤的私房钱,这里显然还有其他缘故。接着贾琏说周太监也来过,开口就是一千两。而且贾琏略应答慢了点,周太监就满脸不高兴。在这之后,就有了贾琏说再赚二三百万两的事情了。因此这些应当是贾琏有关的事情,而不是贾府的事情,他们通过其他的途径赚了歪财,所以他们总是还不清的人情债。能够参与皇家大工程,相关的是一大群人,其实最初看得赚得多鲜花着锦之盛,但经不住后面不断的权贵索取,最后是烈火烹油了。

所以笔者认为这个两三百万两的财,应当就是与秦业合作,在皇宫建造等等工程上赚取的。而且贾琏也参与了或者王家也参与了,因此王熙凤也要去找秦可卿,秦可卿的葬礼王熙凤来主持。而这些太监要钱,就只能给!古代能够赚暴利和如此大金额的,只有皇家大工程,掌握这个工程的就是秦业!秦业虽然不是最高的官,但他是现管,大捞总是少不了他的,他不捞,别人也不敢不干,所以说他是一个清官,只能是呵呵哒,他藏得深而已。这个也就是书中说秦业与贾家的瓜葛,导致秦可卿要嫁入贾家当掌门长孙的大奶奶!她的身后,是赚的这些钱秦家与贾家的分赃。当然这笔钱还要分给各个王公们的,因此秦可卿的死,葬礼之上,“更有六公、四王等当朝显贵都来设祭送殡。”其实做一个修建宫殿陵寝的大工程,与六公、四王等都是相关的,有钱是大家赚的,这个葬礼,其实还有分赃的意义。否则这些人,就是贾府没有败落时更主要的人物去世要请,也未必会来的,对没有生孩子的媳妇去世,为何都来了?看看葬礼上大内总管戴权也来了,给贾蓉带来了一个捐肥缺的机会,背后应该有啥?戴权作为顶级大太监,建造皇宫能够下面分肥的银子,怎么能少得了他?大家可以仔细把书中参加秦可卿葬礼的名单看一遍,一个皇家大工程赚钱分肥要多少人?作者在此不惜笔墨,一定是有道理的。

书中写:那时官客送殡的,有镇国公牛清之孙现袭一等伯牛继宗,理国公柳彪之孙现袭一等子柳芳,齐国公陈翼之孙世袭三品威镇将军陈瑞文,治国公马魁之孙世袭三品威远将军马尚,修国公侯晓明之孙世袭一等子侯孝康,缮国公诰命亡故,故其孙石光珠守孝不曾来得.这六家与宁荣二家,当日所称"八公"的便是余者更有南安郡王之孙,西宁郡王之孙,忠靖侯史鼎,平原侯之孙世袭二等男蒋子宁,定城侯之孙世袭二等男兼京营游击谢鲸,襄阳侯之孙世袭二等男戚建辉,景田侯之孙五城兵马司裘良。余者锦乡伯公子韩奇,神武将军公子冯紫英,陈也俊,卫若兰等诸王孙公子,不可枚数.堂客算来亦有十来顶大轿,三四十小轿,连家下大小轿车辆,不下百余十乘。连前面各色执事,陈设,百耍,浩浩荡荡,一带摆三四里远。……,路旁彩棚高搭.设席张筵,和音奏乐,俱是各家路祭:第一座是东平王府祭棚,第二座是南安郡王祭棚,第三座是西宁郡王,第四座是北静郡王的。原来这四王,当日惟北静王功高,及今子孙犹袭王爵(世袭罔替铁帽子王)。现今北静王水溶年未弱冠,生得形容秀美,情性谦和。近闻宁国公冢孙妇告殂,因想当日彼此祖父相与之情,同难同荣,未以异姓相视,因此不以王位自居,上日也曾探丧上祭,如今又设路奠,命麾下各官在此伺候。对一个未生养的媳妇,派嫡系亲属参加就很可以了,还搭棚子路祭,其实王爷也是做得过了,贾家想要大办是自己的事情,但王爷们买账如此,可不是贾家能够说了算的,以前大户官府都有师爷,尤其是钱谷师爷特别厉害,各类婚丧寿诞的应酬该如何是非常清楚拿捏分寸的,给某家过了,其他家以后类似的事情要援引这个例子,就容易摆不平的。因此各个王府对秦可卿的葬礼如此,背后是啥利益?

我们很多人说葬礼迎来送往都是贾珍,贾蓉基本不露面,以此说贾珍可能有不礼之事。不过这里真的有故事,反而会避嫌,真实的情况是贾蓉的年龄还小,前面贾家与秦家的瓜葛赚大钱的事情,应当他还在吃瓜,葬礼是一个外在的,背后分利益,与来的各类人等周旋,贾珍是知情人贾蓉啥也不知道,所以必然的是贾珍来应对他们。另外可以看到葬礼操持是王熙凤,背后是当时贾琏不在。因为林如海病重,贾琏正带着林黛玉在苏州回不来。而王熙凤来主持葬礼,实际上也是贾琏的代表,是荣国府的代表。算账分钱的事情,谁都不会缺席。

对此,现在的商业潜规则也是一样的。做大工程赚钱谁都知道,搞一块地来开发赚钱也谁都知道,赚钱的时候轰轰烈烈,但最后老板是否真的赚到钱却很难说,烂尾的楼盘和工程有得是,包工头被各种追债的有得是。因为大家都看见你赚钱了,各路牛鬼蛇神就都来找你要钱,贪官来要钱,各种有关系的来要钱,只要能够卡一把的,都要揩油的。对他们都要打点,都要送礼,各路牛鬼蛇神摆不平,最后老板反而可能迅速败家!贾琏和王熙凤必须应对太监们来要红包,必须自己掏腰包当首饰的支付,背后为啥就可以想见了。此时主管营缮的秦业已经死了,贾家想要通过他再赚钱不可能了,所以才有贾琏那个再赚二三百万两的说法。二三百万两银子,规模应当是一个很大的皇家工程的样子,对比一下颐和园挪用海军军费是600万两,其他项目也没有那么大的规模的。

而秦可卿这样大的排场的葬礼,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堵秦业的嘴的。也就是秦可卿是被当作贾家人的,她身上的钱当然应当是贾家的,用一千二百俩银子从“掌宫内相戴权”手里捐来的龙禁卫,一转眼就成了秦可卿棺材板上的官名了:“紫禁道御前侍卫龙禁尉享强寿贾门秦氏恭人之灵柩”,前面的“享强寿”和“贾门”二字只是用来定位秦氏的,背后就是秦可卿是贾家的人,她的财产是贾家的,与未生养的女人经常不入宗祠是不一样的。如此葬礼,贾家可以对秦业说,秦可卿身上的钱,很大部分给她花掉了。当然这个花的过程当中,是可以放花账了!

秦可卿的家世(秦可卿背后的家族与财富博弈)(2)

秦可卿出殡

给贾蓉捐官的,所用的钱应当都是从秦可卿的身上去出,这宫中禁卫是肥缺,官方收取的捐官钱一千多两银子是小头,对比一下另外一个缺给的是侯爷关系的孩子,后面对戴权的人情和利益分配才是大头,这账都是要与秦业算的。

书中是这样写的:贾珍趁机说起要与贾蓉蠲个前程的话。戴权心领神会,笑道:“想是为葬礼上风光些?” “事倒凑巧,正有一个美缺。如今三百员龙禁尉短了两员。昨儿襄阳侯的兄弟老三来求我,现拿了一千五百两银子送到我家里。你知道,咱们都是老相遇,不拘怎么样,胡乱应了。还剩了一个缺,谁知永兴节度使冯胖子来求,要与他孩子蠲,我就没工夫应他。既是咱们的孩子要蠲,快写个履历来。”……然后银子怎么送的?书中这样的:

贾珍因问:“银子还是我到部兑,还是一并送入老内相府中?"戴权道:“若到部里,你又吃亏了.不如平准一千二百两银子,送到我家就完了。”

想一下这银子该送多少?就没有潜规则么?

对秦可卿的葬礼,还可以同样的对比一下贾敬的葬礼,读者就可以知道了。从辈分来说,贾敬是爷爷,秦可卿是孙媳妇;从身份来说,贾敬是承过爵、有过功名的;秦可卿却是没生过孩子的年轻妇女,丈夫贾蓉也是在她死后才捐了个官。但是秦可卿的葬礼极尽奢华,贾敬的葬礼却简单得近乎寒酸。

未完待续……

注:斜体字为引用原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