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锥切术是切除部分子宫颈的一种手术,即由外向内呈圆锥的形状切下一部分宫颈组织,包括宫颈环形电切术和冷刀锥切术。它一方面可用作病理检查,以确诊宫颈的病变程度,另一方面也是切除病变的一种治疗方法。

宫颈冷刀锥切手术能做几次(宫颈锥切术是什么)(1)

01

何时切?

宫颈锥切术的指征为宫颈鳞状上皮内高度瘤样病变(HSIL)或CIN2-3级。

禁忌症包括:

1.可疑浸润癌或腺上皮不典型增生;

2.病变累及宫颈管范围超过1cm,或看不见病变边缘或上限;

3.宫颈感染或盆腔炎性疾病;

4.妊娠或产后12周内;

5.异常出血。

HSIL和LSIL是2014年WHO的新分类,免疫组化P16是HSIL和LSIL划分的重要标志,具体划分如下表:

宫颈冷刀锥切手术能做几次(宫颈锥切术是什么)(2)

02

如何切?

(一)宫颈锥切术分型

在传统的手术学图谱中,宫颈锥切术的切除范围包括整个鳞柱交界,锥高在2.5cm以上,所以过去手术范围较大。目前,宫颈锥切术分为三型,要求切除完整的转化区和鳞柱交界部以上的部分宫颈管。

因此,可根据宫颈移行区的位置来决定宫颈锥切的发小,且切除范围一定要包括宫颈移行区。

(二)宫颈锥切术分类

根据手术器械类型,宫颈锥切术包括宫颈冷刀锥切(CKC)、宫颈电刀锥切(EKC)、宫颈环形电切(LEEP)、宫颈射频刀锥切、宫颈冷冻治疗等。但射频治疗和冷冻治疗破坏宫颈组织,无法进行病理检查。

1.宫颈冷刀锥切是宫颈锥切术的标准术式。其主要优势为:

(1)可一次性切除足够大的、完整的宫颈用于组织病理检查,且锥切标本边缘的切净率较高;

(2)切除标本边缘不影响组织病理学诊断;

(3)可用于腺上皮异常者的诊断。但该手术方式出血不易控制,易引起并发症。

该手术方式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 :

(1)宫颈细胞学HSIL,阴道镜检查阴性或不满意;

(2)阴道镜检未看到病变的边界或未见鳞柱交界的上界;

(3)主要病灶位于宫颈管内或HSIL延伸入宫颈管内;

(4)TCT诊断较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的病理结果重(相差2级);

(5)宫颈管搔刮术(ECC)的病理结果为异常或不能确定;

(6)TCT示腺上皮异常或可疑宫颈腺癌或原位癌;

(7)宫颈活检病理提示可疑微小浸润癌;

(8)TCT、阴道镜怀疑宫颈浸润癌,但活检病理未能证实;

(9)外宫颈病变范围广,累及宫颈四象限,甚至延伸至阴道穹窿。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宫颈冷刀锥切术的适应症均不适宜行LEEP治疗。

2.宫颈电刀锥切就是应用电刀取代冷刀,该手术可获取足够大的宫颈椎体用于病理检查,且术中出血少,止血效果好,但电刀可致切缘电凝处组织变性,影响病理医生对靠近切缘处病变的判断。该缺点随着P16染色的出现被弥补,如果P16染色弥漫强阳性,代表切缘阳性,即切缘未切净;如果P16染色阴性,说明是电凝导致了组织变性。

3.宫颈电热圈环切术(LEEP)是通过环形金属丝(圈电极)传到高频交流电,利用高频电流所特有的干燥脱水效应、电弧切割效应来对电极接触的组织进行快速切开。常用的切除模式为移行带环切术和子宫颈环锥切。LEEP用于CIN1和ASC-US诊断时,活检的宫颈深度和颈管的深度约4mm,既可达到诊断和治疗作用,又避免切除过多组织,比宫颈钳活检术优越。

4.锐扶刀的形状与LEEP有相似之处,锐扶刀宫颈锥切是一种射频消融技术,最大的优点是止血效果好,切缘没有热损伤,不影响病理诊断。

(三)术后处理

宫颈锥切术后处理是临床医生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包括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术后随访和术后妊娠的相关问题。

1.宫颈锥切术后并发症

宫颈锥切术后并发症包括出血、感染、宫颈管口粘连、创面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出血是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有术后早期和晚期出血。术后早期出血是指宫颈锥切术后即刻出血和术后1-2天内创面出血,多因手术止血不彻底导致,可根据术者经验术中采用“8”字或锁边缝合创面防治出血。然而,术者在止血时一方面要考虑如何妥善止血,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如何防止术后宫颈管粘连,可采用宫颈管处放置导尿管、碘伏纱条等措施。此外,强调月经干净以后行宫颈锥切手术,其主要原因包括两方面:①区别阴道出血是月经血还是手术创面出血;②降低宫颈创面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风险。

2.宫颈锥切术后随访

由于宫颈锥切术后患者比普通人群患宫颈癌风险高2-5倍以上,因此术后要定期随访。术后1-2个月随访主要观察创面愈合进程,术后6个月行TCT及HPV检测,随访阳性者则需要阴道镜再次评估。

03

切缘阳性怎么办?

1.切缘未净的定义

鳞状上皮内病变:紧邻切缘指病变距离切缘<1mm,切缘阴性指微小浸润灶的病变距离切缘>3mm。

腺上皮病变:因其具有病变的跳跃性,要求病变距离切缘>7mm才安全。

宫颈管内切缘阳性:出现残留复发的风险高。

2.切缘阳性的处理原则

符合以下条件者,可进行随访:

①无腺上皮异常证据;

②无宫颈管切缘阳性;

③无浸润性病变的证据;

④患者年龄小于50岁。

当出现内切缘阳性,腺体受累或多象限受累,患者年龄≥50岁,阴道镜检查困难,随访条件差等情况时,需要行再次宫颈锥切术或子宫切除术。其中,单纯全子宫切除的指征主要包括:无生育要求;充分的宫颈切除后切缘仍为阳性;锥切治疗后存在高级别细胞学异常;患者不愿意接受保守治疗;因某些原因无法进行充分的TCT,如宫颈管狭窄;患者存在其他切除子宫的指征;已排除浸润性疾病。

3.宫颈锥切术后复发

关于宫颈锥切术后复发的问题有个概念需要理解,即病变残留和病变复发。病变残留指术后6个月内发现宫颈病变,病变复发指术后6个月以上发现宫颈病变(第一次TCT复查阴性后又出现CIN者)。

宫颈锥切术后复发与手术方式、手术切缘状况、腺体受累、HPV持续感染等因素相关。①研究显示,CKC与LEEP相比,术后1年宫颈病变复发率低,HPV清除率高。②宫颈锥切术后切缘阳性复发率高,宫颈管搔刮术(ECC)可预测病灶残留,对判断宫颈管内病变和复发有很重要的意义。③研究发现,腺体受累者复发率是无受累的4.51倍,此时宫颈锥切的深度可影响病灶残留和复发率。④锥切术后HPV逐渐被清除,多数在6个月内转阴(术后6个月复查较为合理),但仍有20%的术后患者HPV持续感染。根据相关资料,LEEP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的HPV持续阳性率分别为44.6%、10.6%、2.1%和2.1%。数据调查发现HPV阳性者复发率明显高于阴性者(9.2%:1.9%)。

04

宫颈锥切术与妊娠

1.宫颈锥切术对妊娠的影响

宫颈锥切术后由于宫颈长度缩短、宫颈壁变薄,约20%术后妊娠患者存在不良结局,晚期流产的比例是非锥切者的7倍,而锥切类型、锥切大小、宫颈长度是宫颈锥切术后早产的三个高危因素。

一组关于宫颈切除深度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数据资料如下:

由上可知,宫颈锥切的锥高越高,早产风险将越大。

2.宫颈机能不全

(1)定义:早孕期无宫缩时出现宫颈扩张,而无法维持继续妊娠

(2)诊断:

①病史:多次孕中期妊娠自然流产史或早产史;

②查体:8号宫颈扩张棒无阻力通过;孕期无痛性宫颈扩张,羊膜囊突出;

③子宫输卵管造影:子宫峡部漏斗区呈管状扩张;

④超声:非孕期宫颈管宽径>6mm,宫颈管长度<25mm,妊娠期宫颈内口呈漏斗状扩张,孕24周内宫颈管长度≤25mm。

但由于所有的指南均反对进行诊断测试来评估宫颈机能不全,即以上客观指标可供临床参考,不能因为这些客观指标扩大宫颈环扎术的手术指征。

(3)宫颈环扎术:

①适应症:有3次或以上孕中期流产或早产史的患者;

②禁忌症:宫颈环扎术没有绝对禁忌症,但在下生殖道炎症、阴道出血、胎儿异常、不可抑制早产等情况时禁行宫颈环扎术;

③手术时机:孕12-14周(最佳时机)进行预防性宫颈环扎术;孕24周内,超声测量宫颈长度≤25mm,有自然流产或早产史的单胎妊娠患者;孕前宫颈环扎;

④手术方式:经阴道宫颈环扎,经腹(开腹或腹腔镜)宫颈环扎;

⑤环扎带拆除时机:产前36-38周或剖宫产时,出现胎膜早破等情况时。

05

妊娠期发现宫颈病变怎么办?

妊娠期间雌激素分泌增多,宫颈组织细胞出现类似原位癌的形态变化,因此,病理送检时一定要注明“妊娠期间”字样。因妊娠期间孕妇抵抗力下降,所以易发生HPV感染。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妊娠期间CIN比非孕期更易发展为宫颈浸润癌,绝大多数宫颈病变可于产后自行缓解,因此一般妊娠期CIN的患者可以保守处理。

妊娠期间宫颈异常的处理原则如下:

综上所述,宫颈锥切术的指征为HSIL,LSIL和持续HPV感染均不是宫颈锥切的手术指征。根据宫颈移行区的类型,宫颈锥切术分为三型。宫颈锥切术后切缘阳性是否即刻补做第二次锥切?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案,不可激进处理。妊娠期发现宫颈病变时,可先保守处理,尽量不在孕期行宫颈锥切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