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没人能够活着离开这个世界,那么就让我们开心而又张扬的活过每一天吧!

———我说

-------------------------------------

2021年,对我来讲注定是终身难忘。去年,好友简就一再警告我要小心本命年,因为会有很多事,为此,他还特意花钱跑深圳给我求了一张平安符。

果然,2021年对于我来讲太难了!

六月底商丘大火案后引发全省消防大检查,一切培训机构停课整改。

七月,太太被单位裁员,我说不怕,有我在。

七月八日,双减政策来临,宣告校外一切培训机构OVER。

七月二十日郑州暴雨洪灾,一场暴雨夺去几百人的生命,我们家的车库也成了养鱼池,无数闲置用品和很多有纪念意义的物品被泡。

随后,郑州新冠疫情大爆发!大家又被封闭在家里,天天出入测体温、扫码、带口罩。。。。。

天天闲在家的日子,除了跑步写字,就是和太太生气吵架,其实人就是太憋闷了。

于是太太说:我请你去旅游吧?你想去哪里?

她大概说了什么地方我都没印象,只是回应好啊好啊,一切你来安排吧。

于是就有了西南行——成都旅游的日子。

去年花了九天时间在西北玩,回来后写了——浪在西北。今年挺好,可以写个姊妹篇《浪在西南》了。

-------------------------------------

成都被张艺谋说成是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我想自然有他的道理。

我在上初中的时候就知道成都,从课本上我知道成都因地处川西盆地,河网纵横、物产丰富,自古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实际上有很多机会去,但各种原因始终没有成行。

9月7日是我们从郑州出发的日子,因为疫情刚过,学生又刚开学,所以机票特别便宜,往返每人才一千元左右。

去机场时,我们叫了一台特价网约车,结果发现真便宜啊!从家门口送到机场候机大厅,加上高速费用才70多元,比坐机场巴士还便宜!关键是方便啊!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2)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3)

在候机时,我写了首打油诗:

去年才食西北羊,

今年又品西南鱼。

丝路花雨忆敦煌,

蜀道漫漫踏青城。

两小时候,到达成都。注意,我们是穷游,因为两个准失业的人必须对此次出行必须要精打细算才是,于是我们选择地铁去酒店。

成都的地铁很有意思,和北京等地的不同,有顺着方向排列的座位,这个让我感觉很新奇。另外,成都人口2000多万,比郑州多了近800万人,然而在成都的九天时间里,我完全没感觉成都的人口比郑州多,估计还是建成区面积太大了吧?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4)

因为选择的时间对,酒店也便宜。我们订的是如家快捷酒店,只有161元一天,又出乎我的意料。这是多么好的季节啊,金秋送爽,而且游人又极少。

下午我们没有急着出门玩,而是选择了休息!毕竟我们是“年近半百”了,不想太累。晚上,我和太太开始找地方吃饭。这点要表扬一下如家酒店,如家酒店前台的工作人员把酒店附近的所有景点和美食都列出一张表格,包括如何去都写的清清楚楚!赞一个!

我们选择了离酒店只有几百米远的“铂金美食城”,美食城不大,但美食不少!这里特别推荐一下成都有名的“嘎嘎鸭”。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5)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6)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7)

我特别喜欢成都人讲话,他们多数人爱用本地话招待客人。我们在美食城的时候,不少店主拉客人,但他们并不高声,而是用在我听来非常哀怨的语调对我们说:赖左嘛(来坐嘛);

等我们坐下后,又会说:磨叽(莫急),我给你告嘛(我给你搞吃的)。

每每此时,我都忍不住要和夫人笑议一番。

嘎嘎鸭味道非常足,而且价格便宜,很值得外地的朋友品尝一下,后来我们在成都打车时,还有司机专门向我们推荐,看来本地人也爱吃这口。

我一直有个观点,城市游,不能急,而且要尽量的深度游,去当地城市的小巷子或者胡同里走走,总是有意外的收获。

9月8日 ,我们睡到九点半起床,然后穿街走巷找吃的。昨天晚上的嘎嘎鸭让夫人的胃有点受不了,所以早上她一再强调要吃清淡些。

于是我们在一处巷子的店里,点了一碗乌鸡汤米线和一份凉拌米线。味道很好,真正的用乌鸡煨出来的汤,因为我们家常会煨汤,所以一喝便知。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8)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9)

吃饱喝足,刷台共享单车,我们俩优哉游哉地在成都街头晃着。当然,我们有目的地——宽窄巷子。

我们多数人只说“宽窄巷子”,实际上还有一条“井巷子”。这三条巷子从西向东并列平行,依次是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0)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1)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2)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3)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4)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5)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6)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7)

最后一张是井巷子,但游人稀少。

宽窄巷子其实就是商业步行街,吃的喝的玩的用的,我个人并不推荐来。但名声太大啊,如果不来一下,好像挺丢人的样子。唉,修行还是不够啊。

从宽窄巷子出来,我们继续骑车去“武侯祠”。路上看到一所小学,那时已经快一点钟了,但操场上全是小学生在跑着玩!

我很惊奇啊,怎么小学生中午不休息啊?

或是从事教育的职业敏感吧,我骑车过去隔着围墙问几个小丫头,为什么中午不休息?下午几点放学?

三个小丫头正好靠着围墙,一个快言快语,告诉我中午她们在学校用餐,然后现在是延时服务,下午五点半才放学,过去三点半就放学了。

正说着,另一个小姑娘拉着她说:老师讲了,不要和外人讲学样的事情!

于是三个孩子跑掉了。

看来双减政策的春风真是吹遍了祖国大地啊,成都已先于郑州实施了。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8)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9)

去武侯祠的路上,和郑州一样,

四处围挡施工,好不容易到了目的地。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20)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21)

我们都知道武侯祠是纪念三国时诸葛亮的地方,但实际上武侯祠是中国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庙,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三国遗迹博物馆,享有“三国圣地”之美誉。

其实我们去武侯祠开始还走错了,去的是南郊公园,南郊公园紧邻武侯祠和著名的锦里古街。在2013年原成都市南郊公园合并为武侯祠园林区。南郊公园原系民国时期四川省主席、抗战时期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刘湘墓园。始建于1938年至1942年,400米的中轴线纵贯南北,石牌坊大门、三洞门、四方亭、荐馨堂、墓室等,是西南地区惟一一座北方陵园建筑群。

武侯祠有一个著名的拍照圣地——红墙。其实见识过北京故宫的朋友会感觉失望,只有短短的一段,着实没什么可拍的,不过还是给爱臭美的太太拍了几张。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22)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23)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24)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25)

在武侯祠一个凉亭休息的时候,我随手给太太拍照。对面是一对年逾古稀的老人,老婆婆看我给夫人拍照,也向老先生要来手机,小心的用手帕擦拭完镜头后给老公拍了一张,那一刻的画面好温馨!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26)

没去成都前,家里这家伙就天天吵吵着要吃牛蛙。离开武侯祠第一件事,就是喂肚子,我们直奔一家网红店——小渔匠肥肠鱼稻田蛙。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27)

说是网红店,所以开始我以为都是以游客为主,其实还真不是。基本上店里都是本地人!而且我们因为去的早,坐下不久,就满员了,外面是一堆人坐在门口领号排队!

所谓肥肠鱼稻田蛙,其实就是锅底是肥肠和客人点的各种鱼,加上牛蛙。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28)

我们旁边的一桌,是一群五六十岁的中年人。他们大声的聊着天,全是四川本地话,我发现个特点,四川人聊天像吵架一样,嗓门非常大,看来常年吃辣椒是与众不同啊。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29)

吃完后,我和太太对这家店的评价是味道不错,价格也公道,量也大,其实三四人吃我们俩人要的量也够吃了。各位有去成都的,可以去这家店品尝一下。

吃完饭,骑车回酒店,一路秋风送爽,真的很惬意。上几张成都夜景照片: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30)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31)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32)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33)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34)

成都的街道很干净,加之气候原因,绿化的也非常好。不过,沿路的火锅店是最大的风景!成都——不愧是火锅的海洋!

9月9日早上,我们略早起来,因为今天我们要移师乐山,去瞻仰乐山大佛。所以先找地方喂饱肚子再说!

来一碗加蛋的“锅盖面”!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35)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36)

锅盖面,就是一个面宽,说真的我感觉很一般。但成都的早点特色是泡菜随便,而且料放的特足,总体还算不错吧。

吃完早饭,叫台网约车一路跑到火车东站,高铁直奔乐山!88成都,过几天我再回来!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37)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38)

乐山,我们来了!

对乐山,我是一直有个小误会,我一直把乐山当成县城了。结果从乐山站出来后,我在公交上一边观街景一边感叹乐山这个县城建设的真不错,比河南一些地级市还好!

结果后来一查,乐山原来也是地级市!

急匆匆的找到酒店后,马上出来找地方喂肚子。还好,离我们住的酒店不远,就是一堆小饭店。

正在找吃的时,太太突然一声惊呼,吓我一跳!

原来她发现有几个老太太在卖江花!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39)

江花是武汉的叫法,我家夫人对这东西是奇爱无比!

在四川,这种花叫“牛角兰”,注意发音是 牛“格”兰,这种花奇香无比!

买几串江花带上,这家伙开始美滋滋地找东西吃。

抬头一看,“蛋烘糕”。原来是乐山特色小吃,来两个!一甜一咸,相得益彰。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40)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41)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42)

蛋烘糕味道还是不错的,就是贵!量很小的一个糕点,要六块钱。

因为时间紧迫,我们必须下午去瞻仰乐山大佛,所以找了家小饭店,要了泡椒猪脚面和抄手,吃了完事儿!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43)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44)

不过说真,味道真足!

从市内到乐山大佛景区很近!我们打车十几块钱就到了。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距省会成都约150公里,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

为什么叫凌云大佛呢,因为我们看大佛要经过一个寺庙——凌云寺,我想凌云大佛也由此而来吧?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45)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46)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47)

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水势相当的凶猛,舟辑至此往往被颠覆。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海通禅师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

佛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始动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死后,工程一度中断。多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海通的徒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大佛,由于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家任户部尚书,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继续修建乐山大佛。在经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完工。

上山瞻仰过大佛后,我们又下山坐船到大佛正面礼佛。

我们去的真是时候啊,人真少,哪里都不用排队,坐上船,从江上正面观佛,但见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临江危坐。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48)

任谁见了都不由得心生敬仰,心中暗颂:阿弥托佛~

一下午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告别了大佛后,我和太太走出景区大门准备打车,我说我们直接叫个网约车去“张公桥好吃街”吧?

没料到边上两个女生正好听到,她们异口同声的问我们:我们也去张公桥,刚叫了车,一起呗!

一聊才知道,这两个姑娘在深圳工作,也是来成都旅游。四人打一台车,当然更划算哟!

到了张公桥后,姑娘乐了,说一共才6块6毛钱的打车费,算了算了,不要了。

那怎么行,我太太“大方”的转了3块5毛钱给她,哈哈,这抠门的家伙!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49)

张公桥好吃街,是乐山最集中的小吃街了,本地人也爱去。著名的乐山名吃——翘脚牛肉,到处都是,让人眼花缭乱。

我和太太盲目的逛着,看到一家店,叫谢老五翘脚牛肉店。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50)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51)

我说去这家吧,因为我和太太都是25日生日,而且我们家住的楼也是五号楼,而且两次搬家都是住的五栋楼的小区,我们俩的幸运数字也是五!

结果是歪打正着!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52)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53)

我一边吃一边问店员,你们这家店开多久了?

店员告诉我们,我们是张公桥第一家!

我说不信,结果边上一个旅游的朋友接话了,说:他们还真是第一家,是大众点评第一名,我寻着名字找来的!

正聊着,店老板谢老五来了。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54)

谢老五大我几岁,很爱聊天。他告诉我,我们家开店,从来都是八点半就打烊,别人家的店都开到凌晨两三点。

看来的确是有底气啊,否则谁会放着钱不赚啊!

吃完翘脚牛肉,我们又在好吃街上逛了逛,看到居然有“酥肉豆腐脑”!来一碗尝尝!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55)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56)

这完全不是我们吃的豆腐脑的样子嘛!也算开了眼!不过太太吃了一口就不吃了,自己买了碗凉糕吃去了。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57)

两人出去玩的最大缺点就是美食无法尽情的享受,因为毕竟肚子是有限的啊!

吃完饭,离开张公桥,看到居然有电动共享单车,我俩乐了,一人骑一辆,吃饱喝足后吹着风骑着电单车,好快乐!我们两人骑着电单车,乐得像两个傻子!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58)

一夜无话,第二天早起吃早点。乐山的早点真丰富,随便找一家小店,问有什么吃的,店家打开蒸笼,天啊,简直是百宝箱啊,花卷、粑粑、蒸饺、奶油包、肉包子。。。。。什么都有: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59)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60)

乐山的包子真好吃!尤其是肉包子,让我一辈子都难忘!

吃完饭,我们要去峨眉山的!一看时间还早,买两只甜皮鸭带上!因为这是乐山特色啊,一般地方没得吃!

从乐山到峨眉,高铁十五分钟都不到,真快!

峨眉山的服务现在搞的不错,不用出高铁站,就有旅游巴士,交钱买票上车!走人!

这次来峨眉山,我一门心思要住寺庙的,什么农家啊民宿啊,一律不考虑!

在住哪里的问题上,我和太太发生的争执。义务咨询的导游告诉我们,最好住在半山的万年寺,那里景点多,而且天气预报还有雨,明天早上很可能看不了日出,所以住到山顶附近的雷洞坪不划算。

太太很倾向导游的意见,我不同意。我告诉太太,既然来了峨眉,我们就是要上金顶看日出的,至于能否看到,不能只听天气预报的,这要看运气。

最近几年我慢慢变得宿命起来,相信冥冥之中自有定数之说。

从山脚下到山上,要两个小时的车程,一圈圈的盘山公路把我坐的有点晕车居然!和我们一同上车的有个和尚师傅,相貌俊朗,一打听,原来是在厦门南普陀出家的僧人,出家七年了。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61)

好容易到了山顶的雷洞坪停车场,大家一哄而下,都奔民宿而去。我则拉着太太往回去,因为上来时,我就观察到一个寺院——灵觉寺。

因为是淡季,诺大的寺院只有我们夫妻两人来投宿,找到办理处,接待我们的法师叫雪仁法师,他在登记我身份证信息的时候,突然乐了:原来我们俩出年啊!有缘!

雪仁法师就是成都人,中专毕业后,因为家境贫寒出家,那年17岁。法师给我们挑了一件平日680元一天的客房,因为淡季200块一天,我说能不能先看看房间,法师说自然可以: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62)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63)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64)

全木制的房间,窗户很大,阳光明媚的样子,好温馨啊!哈哈,我们很满意!

安顿好住处,我和夫人先在寺内四处走走。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65)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66)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67)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68)

然后出了山门看风景,简直是太棒了!山门前就是一大片空地,前面就是风景如画的山和云!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69)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70)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71)

明天早上要坐索道,下午我们提前探下路,顺道看看著名的峨眉山猕猴。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72)

半路上看到滑竿师傅之家,每每看到这类人群,我心底是说不出什么滋味,对他们来讲是饭折,但对坐的人呢,我又感觉是剥削,算了,不想了!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73)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74)

峨眉山的猕猴果然名不虚传,霸道的狠!

传说中的抢包倒没有,不过抢饮料倒是真的,路上见了不少,只要猴子看到你拿有饮料,它就突然窜过来抢,根本让人反应不过来,而且因为多年的“抢劫经验”,他们还会拧盖子!

我就专门买了一瓶饮料,拧紧瓶盖子丢给它,结果他三下两下拧开就喝!

看到天色渐晚,雪仁法师告诉我晚上5点40分开饭,我们要在寺庙用素斋,所以马上返身回寺。

晚饭有一道山珍,反正我是从小到大头一次吃到的——山笋。哎呀,哪个好吃啊,我简直无法形容。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75)

素餐每人20元,随便吃,管饱!真的很便宜了。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76)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77)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78)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79)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80)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81)

吃完素斋,我和太太四处又散了下步,然后回房间休息。刚坐下,就听见一阵隆隆的鼓声!我说这是什么?马上跑出去看,因为刚到寺院还不熟悉,正东一头西一头的乱撞,雪仁法师叫我道:去哪里?这边来!

我一边跑一边问雪仁法师:这是干嘛呢?

雪仁法师告诉我:晨钟暮鼓啊!

噢,我明白了,这还真是头一次听到。

我录了一段像,放到朋友圈,有朋友说寺院录像不好,我说不然,这也是宣扬佛法呢,我佛会开心的!

晚上太太还担心第二天早上天气预报的下雨,我说没事的,有雨没雨我们都要上金顶看日出,心诚则灵!

第二天早上四点半,我们就起了床,摸着黑开始上山。沿途看到不少人在旁边的店里租棉衣,因为传说金顶会很冷的,尤其是早上。

但头天晚上雪仁法师告诉我,也没那么冷,所以我们只穿了件外套就上了山。事实证明这个季节完全没必要租棉衣,到了白天这些朋友就尴尬了,因为要脱了棉衣抱着爬山。

从灵觉寺走到上金顶的缆车只有1.5公里,但一直是上坡,很累!

我们用了半小时左右到到索道接送站,第一车上了金顶。

一路上黑乎乎的,我心里有点忐忑:难道真的要下雨吗?看不到日出了吗?

上了金顶后,一片云海,东方虽有些云,却是晨曦初照,而山像含羞的少女,若隐若现。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82)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83)

因为我没拿单反相机,手机拍不出太好的效果,于是全程录像,即使是手机录的视频,还是很震撼的,想看的朋友可以加我好友,我朋友圈有视频。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太阳终于挣脱了厚厚云彩的怀抱,跃上了天际。啊,多么壮观,多么美丽!顷刻间,浩浩的云海被太阳的红光一照,色彩斑斓,远近的山峰在云海的淹没下,只露出小小的山尖,就像那大海中的小珊瑚礁,人们感慨万千,赞叹这人间的美景。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84)

一轮圆圆的红日嵌在天边。伴随着旭日东升,朝霞满天,万道金光射向大地,霎时间,峨眉金顶在阳光的照耀下,光彩夺目!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85)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86)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87)

真是好运气!但更重要的是永远要有一颗虔诚而坚持的心!

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我和夫人在金顶旁请一对年轻人给我们拍照合影,拍完后,这对小情侣让我给他们拍。

我自然愿意,结果小男生说,我先调出美颜相机,调整一下滤镜。。。。。

等他调好相机,天突然阴了,前后就十几秒时间,小女生生气的说:太阳呢?太阳呢?!

这大概就是宿命吧,结果后面一直到我们登顶峨眉山的最高峰——万佛顶,都是阴天!

之前金顶是峨眉山的最高峰,后来开发了万佛顶,经过测量,万佛顶才是峨眉最高峰!峨眉山金顶是海拔3077米,而万佛顶是海拔3099米!别看只有20米的落差,但我们来回走了三个多小时!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88)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89)

途中经过千佛禅院遗址,可惜昔日名刹只留下了一堆庙基和杂草。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90)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91)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92)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93)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94)

在峨眉之巅的万佛阁,我和夫人撞响了“祈愿古钟”,用钟声传递心愿,万佛钟声,终生万福。。。。。。。

下了峨眉山,回到灵觉寺。雪仁法师拿出珍藏的茶叶招待我们,茶一泡出,让我一惊,但见一根根嫩芽竖立杯中,茶香四溢,我问法师这是什么茶?

法师回答:峨眉雪芽。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95)

雪仁法师告诉我,冬天有机会来峨眉,那才美!进入11月份,峨眉山开始下雪,一尺多厚的雪随处可见,峨眉雪景天下一绝!一席话让我神往!

在灵觉寺饮完茶,我们要马上下山然后坐高铁回成都,和雪仁法师依依惜别后,我们告别了峨眉山。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96)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97)

9月11日,成都,我们又回来了!

这次我们选了一家民宿,说真民宿的设计还是不错的,超出了我的想像。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98)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99)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00)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01)

住下后,就是扫街!吃!喝!玩!

我们住的地方离电子科技大学很近,这里有个著名的小吃街——建设巷!

出了门,一看路牌,我乐了——猛追湾横街!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02)

在网上一搜“猛追湾”起源,还真有说道!

猛追湾,成都地名,府河从万福桥向东,经清远桥(后名迎恩桥、大安桥,相当于今天一号桥的位置)南下转弯处叫猛追湾,传说是张献忠起义武装,受大慈寺和尚追赶而得名。

张献忠兵败离开之际,武艺高强的武僧们奋力追杀他,一直追到府河大湾……

千百年前,府河水流经成都东郊时,由西向东的流向,猛然间拐了一个大湾,折射南流方向,加之水位落差增高,波涛汹涌,后浪推前浪,形成“猛追”之热势。于是,当地老百姓很现实地就把这无名的河湾取名为猛追湾。

猛追湾地名的得来,如果说初始阶段是形象逼真的直观称谓,那么,随着府河水长年累月穿透历史,猛追湾又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张献忠在成都大开杀戒后,引来大慈寺的武僧不满,他们在张兵败离开之际猛追到府河大湾,所以这里被猛追而得名猛追湾。

“猛追湾”还有一个传说:

早先,猛追湾河边住着一户姓李的人家,男人得病死了,留下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儿子李郎种菜务农,老妈喂猪养鸡。

有一天,李郎一大早就进城卖菜去了,老妈刚把母猪赶到河边敞放,就来了一个道士,见那母猪长得奇形怪状,问:“居士,你这条猪肯卖么?”老妈答:“道士啊,这母猪我都喂了三年啦,吃得跑得,就是不下猪崽儿。你肯要,我卖给你。”道士马上摸出银两,一边数钱给老妈,一边说:“还要麻烦你帮我喂一些日子,七七四十九天后,就不喂猪,让母猪饿一天,到了那天晚上我自有安排。”

道士走后,老妈纳闷起来:“道士买不下崽的母猪干啥子呢?”李郎从城里回来后,听老妈讲起道士买猪的事,也感到有点古怪。

没过几天,道士果然又来到猛追湾边看敞放的母猪,老妈刚张口要问话,道士就先伸出右手向河湾,很神秘地说:“居士,你看这河湾有一个回水沱,那打转转的漩涡下有一口金钟,那金钟是我道观之宝,被妖怪偷来丢到回水沱里去了,要想捞起来,就得靠母猪的功夫!”话毕,道士就突然不见了。

转眼七七四十九天到了,李郎见母猪饿得心慌,就在天黑前拌了猪食,让母猪吃饱喝足,使母猪有劲捞金钟。

晚上,道士如期而至,只见他虔诚地安好香案,插上香蜡,等到子时,道士手中的拂尘一挥,两眼微眯,口中念念有词。大约过了半个时辰,拍打了一下母猪,母猪就劲头十足地沿着河湾往回水沱跑去,跳进漩涡中……

顷刻间,母猪浮出水面,瞬间又沉下水中,反反复复,时辰已过,母猪却莫得动静啦!道士慌了,忙问:“居士,你可照我说的饿了母猪一天?”李郎抢着回答:“天黑前,我瞒着老妈,想到母猪饿得可怜,就喂饱了它。”“哎呀!”道士长叹了一口气,正色道:“你的好心误了我的大事啊,母猪吃饱了,哪还有心思跟水妖斗法呢!这不,母猪已被水妖镇死在回水沱啦!”从此,母子俩心怀母猪之死,就把河湾叫做“母猪湾”。

年长月久,“母猪湾”传走了音,成了“猛追湾”。

-------------------------------------------------------------------------------------------------

走路几百米就到了建设巷,我的天啊,全是学生!人山人海!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03)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04)

建设巷和山东济南的芙蓉巷、杭州的河坊街类似,但建设巷修的没那么好,除了排队就是排队,得了,我现在对这种地方有种天然的抵触,闪人!

找了一家街边小店,非常破,但人却很多,而且都是当地居民。这种店一般我感觉味道都不错,果然!

要了三个菜,很快就上来了。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05)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06)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07)

一结帐更是吓我一跳,五十来块钱!真便宜!

这家店果然是老店,有不少本地人来了后,直接问:有鲜笋吗?有鲜鲫鱼吗?

店主说有,客人就告诉店主如何烧着吃,而这些菜菜单上是没有的。

对了忘记说这家店的店名了,很破的店面,名字叫——三倒拐川菜馆。

民宿设计新颖,但民宿的服务真不行,而且要求在网上预定,价格一天一变。不,甚至是几分钟一变,上个厕所出来,价格就涨了二十多块,得了吧,你涨你的价,我们只住两天,闪人!还是换如家!

9月12日早,我们睡到十点起床,到了早点铺子,已经十点半了。要了两笼包子、一根油条、一块桂花方糕、一碟泡菜、两碗豆浆,好吃!舒坦!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08)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09)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10)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11)

吃饱饱的,成都青羊宫消食去!

成都青羊宫,被誉为“川西第一道观”,那是大大的有名!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12)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13)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14)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15)

青羊宫的吕祖签据说非常灵验,于是抽了一支,拿去让道士解签。

青羊宫的道士解签很干脆,不拖泥带水的乱扯。直接告诉我,是上签,问什么?我说问财,告诉我十月后财源滚滚。

然后下一个!

下一个哥们儿有点惨,是个下下签,直接问他想求什么。那哥们儿说是工作。

道士直接说,这单位没戏了,混到年底,明年换单位吧。

那哥们儿脸色有点难看。

我一听,故意和夫人说,算命啊,算的好时就信,不好时就不要信。。。。。。

果然,那哥们儿听了笑了,这就好。

等我们在青羊宫逛了一圈出来时,解签的道士边上一大堆女孩子,其中一个女生问姻缘。

这个女生一口四川话。

道士问她是不是还上着学,回答是。

道士告诉她,今年没戏,明年阳历四月有一段姻缘,而且男方是福建人!

牛吧!人家连哪里人都给你算出来了。

青羊宫逛了半天,累了。抬头一看,居然有个茶园子!里面好多人啊!有喝茶聊天的,有下棋的,有打牌的,还有个发呆的老外!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16)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17)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18)

我喜欢成都最大的一点就是四处都有喝茶的地方,而且不贵,很接地气。于是和夫人要了两杯茶,一包瓜子坐下来休息。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19)

喝了一会儿,那个坐着一言不发的皓首老外站起身走了,太太眼尖,说:你看,他居然是穿着拖鞋来的!看起来是常客了。

其实郑州也可以这样啊,不要是个茶舍一进去不花个几百块就出不来,都像成都这样多好!

准备离开青羊宫的时候,居然又碰上了上峨眉山时那个从南普陀来的师傅!

他见了我们后,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太有缘了。。。。。。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20)

喝茶这玩意是有效果,在青羊宫茶园喝了一个来小时的茶后,感觉神清气爽,走!去杜甫草堂去!

和太太一块,又骑着共享单车出发了,一边享受着街景一边走,其实也是种享受。那种车接车送的礼遇我们虽然没有,但我感觉这样更好。

杜甫草堂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最高且最具特色的杜甫行踪遗迹地。

整个公园绿化的不错,但指示标记做的不好,总是让人误解,这个需要进一步提高改进。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21)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22)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23)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24)

在杜甫草堂,有一种小吃让我难忘,而且名字极好听——透花糍!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25)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26)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27)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28)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29)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30)

透花糍做的十分精美,而且价格不菲,一颗小小的点心就要36块。太太说不吃了,太贵。我说不,我们一千多公里来了,应该尝一下,毕竟下次什么时候来成都都不一定呢!

玩了大半天,真累了,找地方喝酒去!

还是那家苍蝇小馆,一个盐煎肉、一个南瓜扣肉、一个青菜加上我们买的水果捞,开喝!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31)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32)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33)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34)

这一天累坏了,明天13号了,我们还要一大早起来去大熊猫基地呢。为什么要早起呢?因为熊猫很懒,吃完饭就睡了。所以我们要早点去。

9月13日 我们俩人六点就起来了,找到一家牛肉面店,结果人家才开门。还好,店主手头很快,马上做出两碗面给我们吃。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35)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36)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37)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38)

结果随便还吃了一家名店,味道真心不错!推荐!

吃完做车去熊猫基地,我们在网上查了下,要做198路车。结果坐了半天,感觉好久了,还没到,一问司机,原来我们虽然做的是198路车,但却是普通的198路,而不是专门去大熊猫基地的区间车!

气死人,这点成都的旅游服务做的真心不好!批评!

大熊猫基地看熊猫没什么可说的,上图!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39)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40)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41)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42)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43)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44)

最后一张是熊猫宝宝,刚出生的熊猫才100多克,这个已经是生长了几天了。

从大熊猫基地出来,天下着小雨,已经下午一点了,饿了。

在地铁口找了家饭店,要了豆汤饭和巴骨肉,说真感觉很一般,没什么好吃的。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45)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46)

地铁回到酒店,休息!

到了下午四点多,进军文殊坊老字号美食街!因为那里有太太想吃的龙抄手和凉粉!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47)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48)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49)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50)

在洞子口张老二凉粉家,要了一碗凉粉和一碗甜水面。感觉真不咋样,但人家就是名声在外,很是有些人去吃,没办法!

又吃了龙抄手和三大炮,说真就是个头大的馄饨和糯米圆子,坑爹!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51)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52)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53)

离开文殊坊,去锦里,因为晚上的锦里夜景据说非常好。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54)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55)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56)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57)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58)

锦里又叫锦里古街

锦里曾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今天的锦里作为武侯祠博物馆的一部分,占地3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0余平方米,街道全长550米。锦里依托成都武侯祠,以秦汉、三国精神为灵魂,明、清风貌作外表,川西民风、民俗作内容,扩大了三国文化的外延。在这条街上,浓缩了成都生活的精华:有茶楼、客栈、酒楼、酒吧、戏台、风味小吃、工艺品、土特产,充分展现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59)

了四川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

但由于疫情的影响,锦里的人不多,店家的生意显得很冷清。

明天就是9月14日了,我们订的返程机票是15号,天又开始下雨,打车回酒店!

到了酒店,我肚子又开始叫了,在文殊坊吃的那点东西早消化完了,我开始埋怨太太。她是知道我的,不声不响的叫了外卖和酒,看在她的服务意识这么强的面子上,我停止埋怨,开始吃喝!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60)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61)

喝晕了,就睡了,失眠,在成都不存在!

一觉睡到快十点!起床,早点去!一直以来,我想起成都的蹄花就流口水。

出了酒店右拐几十米,就是一家蹄花老店,店主是老夫妻两人,说起来历史,居然有九十多年喽!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62)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63)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64)

吃完饭,我们去文殊院。这家好像是成都唯一不收门票的寺院。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65)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66)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67)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68)

值得说道的是最后这张木鱼的照片。

这个木鱼还真是个文物,是清光绪年间的,离现在一百多年了,制作工艺现已失传。是用来敲击让僧人吃饭的物件。

现在很流行红墙照,实际上文殊院外面的围墙就是好长的红墙啊!给夫人又照了几张!我在朋友圈说,如何才能给家里的母老虎拍出好看的照片?

办法就是作死的拍上几百张,总能选出几张好的来!主要是多数男士朋友没有耐心罢了。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69)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70)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71)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72)

歌手赵雷在成名曲《成都》中喝到玉林路,我们决定下午去一下,看看传说中的玉林路到底有多好。

结果赵雷是在胡扯淡,成都根本没有什么玉林路,只有玉林街!

而且玉林街分东南西北分布,排列顺序我感觉挺乱的。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73)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74)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75)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76)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77)

总体感觉玉林街并没什么特殊之处,不过就是个普通社区罢了。

但这里的菜市场不错,是我在成都见到的最大的菜市场了。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78)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79)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80)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81)

这个菜场有几个摊位真好,把菜洗干净切好,以方便下班族买了回家就炒着吃,这个郑州没有,应该学习一下。

玉林街也有美食街,我们就近找了家火锅店,毕竟明天就要离开成都了,我们以火锅始,以火锅止,以此来告别成都吧!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82)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83)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84)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85)

浪在东北(浪在西南)(186)

这顿饭吃的,一点主食没要,就吃的撑到扶墙走路!然后一结帐,才134元!这在郑州是不可能的价格!成都果然是火锅的天堂!

9月15日,终于到了回郑的日子,休闲的日子永远是那么短暂!或者,这就是人生吧!

成都,我会想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