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看懂这部剧 你正追的这部剧(1)

□《小欢喜》

彭磊的女儿周岁那天,他安排了抓周活动,摆了一堆东西,各有所指:「电子琴代表音乐,三寸盘代表电脑,画笔代表美术,鸭博士代表学者,《北海怪兽》代表大作家。」

最后,他女儿先弹几下电子琴,然后死死握住画笔。彭磊觉得选美术也还好,不要选音乐就行。

大家都尝过各自行业的苦,没几个人愿意让子女再遭自己的罪。其实都一样,三界皆苦,苍天绕过谁。彭磊当然也明白,所以他每天晚上都会教五岁的女儿学英语。

面对教育下一代问题,摇滚歌手也摇不起来,必须服。尤其在北上广,幼儿园面试都会突然站出来一个小孩,在那儿用英文朗诵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你不服,小朋友教你做人。

前段时间总有人担心彭磊太穷,日子过得苦,还有人托沈黎晖给彭磊转一万块钱。沈黎晖反问一句,「你知道彭磊一年挣多少钱吗」。都不知道。

最近出了一些新闻,汇总消息后,大家终于知道了,像新裤子这种头部乐队,光走音乐节,彭磊一个人,一年最低也会赚到二百万以上,这还不算其他商业合作。大家还是多抽空关爱一下自己吧。

头部是什么,是彭磊这么多年通过努力到达的层级,教女儿英语是为什么,是一种层级滑落焦虑,都是从下边爬上来的,谁也不想滑下去,更不想让自己的下一代滑下去。

现在很多人聊到教育子女,总会扯到王朔身上,推崇他的快乐教育法,动辄就引用他那句教育名言:「我希望她快快乐乐过完一生,我不要她成功,我最恨这词儿了。什么成功,不就挣点钱,被傻逼们知道吗。」

王咪上初三时,王朔对她说:「你不要参加中考了,你要考过去你就是傻子,你要考不过去,你自信心会受到很大打击。」

后来,王朔把王咪送到了美国去上学,他觉得美国教育很靠谱。王咪在中国不爱学习,到了美国之后,她变成了一个特爱学习的人。王咪初三去的美国,2007年,她考上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多么动人的励志故事,可是,您是王朔吗?您女儿是王咪吗?这个励志故事,能直接复制粘贴吗?

这是一个非典型成功案例,你要真想找参考,其实还是应该奔那些扎扎实实,有迹可循的典型示范。

放眼望去,一下就看到了黄磊。见女如见父,说的是看见了女儿,也就看见了背后那个把她教育成这般模样的父亲。

黄多多就是一个在典型教育示范下成长起来的典型中国小孩。黄磊安排多多从小开始学钢琴,多多一度练琴练到自弃。

今年6月,黄多多在2019新加坡国际西洋乐大赛(中国选拔赛)中包揽钢琴独奏、小提琴独奏等五个一等奖。

多多艺多,不压身,她从小就被爸爸培养起了阅读习惯,书不离手,每晚必伴书入梦。小学二年级时,多多就和黄磊一起合作翻译了托尔金的经典作品《圣诞老爸的来信》。

万人艳羡的教育成果背后,是黄磊的坚定要求,他通过持续不断的要求,来让多多持续不断的进步。

我最近在追一个新剧,叫《小欢喜》,是黄磊演的。里边黄磊继续演爸爸,但这回他演的,是一个和他自己完全相反的爸爸,玩的是「放养式教育」,仿佛一个平行宇宙磊。

剧中黄磊演的爸爸叫方圆,他和海清演夫妻,夫妻二人通过教育,实现了阶层上升,老婆比他更强,挣得更多,为了避免高三的儿子方一凡阶层下滑,老妈态度坚决,一定要抓好儿子的学习。

可老爸的教育理念,完全是另一个方向,完美诠释「放养式教育」。

小到「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有多少人看懂这部剧 你正追的这部剧(2)

大到儿子突然改变人生轨迹要报艺考,他也捶胸同意。

有多少人看懂这部剧 你正追的这部剧(3)

有多少人看懂这部剧 你正追的这部剧(4)

越看我越发现,方圆完全是王朔的化身,方一凡就是王咪。王朔完全放养,放圆也是。王朔说王咪在中国是不爱学习的人,是个跟着大家混日子的学生。方一凡也是。

王朔对王咪说,「不要学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儿,功课做得差不多就行了」。方圆对方一凡,也是这个态度。

别的家长在聊补习班,方圆一句不听,送上一个脑后翻大白眼。

有多少人看懂这部剧 你正追的这部剧(5)

方圆一般情况下从不教训一凡,老婆要教育,他都不让。不能打,不能骂。

有多少人看懂这部剧 你正追的这部剧(6)

有多少人看懂这部剧 你正追的这部剧(7)

方圆对一凡,是全心全意的放养。

有多少人看懂这部剧 你正追的这部剧(8)

方一凡考试分数进步了,但名次没变,明显是题简单了,大家一起高。老妈很生气,但「鼓励教育」的忠实践行者方圆同志依然为一凡庆功。

这个剧表面聊的是教育,其实根儿上聊的,还是焦虑。说到底,现在很多家长的焦虑是因为穷,或穷过,不想让子女再重复自己的穷,所以焦虑开始生根发芽。钱是梯子,上通下联各个阶层。

阶层天然存在,以钱为界。通过教育,赚到了钱,获得了阶级跃进的家长,想继续通过教育,巩固子女的阶级。为了阶级,捎带为了教育,所有人撞得头破血流。补课、学区房、辞职陪读,每一步都是一场阶层战役。

根本不是教育,全是打仗。战役的主题就一个,焦虑。孩子是在替自己打,更多的,也是在替父母打。

为了避免自己的阶级滑落,为了避免以后不啃老,不给父母添麻烦,为了自己以后也可以有机会保住下一代的阶级,不反啃自己。

谁都知道,最让儿子喜欢的爸爸,就是方圆这款。但谁也不知道,这个喜欢的期限是多久。

来一段不是鸡汤的鸡汤,是龙应台写给他儿子的: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方一凡这样走下去,十有八九,以后会被迫谋生。

可以想象一下,十年后被迫谋生的方一凡,干着一个别无选择的糟心工作,还会感谢当年方圆对他的放养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