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杨利涛心理

总第16期,原创第15期。

我不是在写小说,只是记录下生活中的故事。在平凡的故事中体会生活中的美好。

为什么你会出现“心不在焉”的问题

“爸爸,你过来看看。你拿这个词老说我。”儿子指着《大学》中的“心不在焉”喊。原文是这样的:“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之不知其味。”这是在论证“修身在正其心”说的。身修要心正;“心在焉”是正心的基础。

为什么有些人一直不动心(为什么你会出现)(1)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之不知其味。”看在了眼里而说没看见,听到耳朵里而说没听到,吃在嘴里了而不知道吃到的食物的味道。表面看似有点奇怪,实则不奇怪。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

故事一、视而不见

“你找什么呢,乱转转?”

“媳妇,你见我那个移动硬盘了吗?我找了一圈了。”

“刚才我在桌子上见到一个黑色的。是那个吗?”媳妇指了指那个安静躺在桌子上的硬盘。

“我刚才也找了呀……”

为什么有些人一直不动心(为什么你会出现)(2)

故事二、听而不闻

“爸爸,妈妈喊你呢!”

“啊?什么事?”

为什么有些人一直不动心(为什么你会出现)(3)

故事三、食之不知其味

“这个菜炒得怎么样?”媳妇见我嘴里含着一块肉,咬着筷子头时便问我。

“哦,这个菜,不错,不错!”我愣了一下,然后尴尬地笑了。

为什么有些人一直不动心(为什么你会出现)(4)

简单的故事片段读来是否有感同身受的类似经历。你知道我当时在干什么吗?

故事一中的我在找硬盘前接到了单位领导来的电话,这个事情很急,需要尽快发出资料——关于“找硬盘”前我在给领导谈工作中遇到的棘手问题;

故事二中的我正在电脑跟前思考学校的活动方案,刚有了点头绪——关于“活动方案”的问题在儿子喊我前我就在思考;

故事三中的我突然想到了文章立意的一个新颖的点——关于“文章的立意”的问题吃饭前我就在想。

读到这里,你是否发现一个问题——我上面三处破折号后面的文字表述“……前就在想……问题”。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之不知其味”是我“心不在焉”的外在表现,真正的问题是我的“心不在焉”。

为什么有些人一直不动心(为什么你会出现)(5)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心不在焉”的意思是: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这里的“心不在焉”是指心在彼,不在此。对于“彼”是心在焉的,对于“此”是不在焉的。“心在焉”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注意力集中”。通过上面的三个故事我们发现注意力有两个特点:指向性(都是指向“彼”的事情,心思还沉在“彼”的事情,很容易沉浸进去,忽略了当下发生的事情)和集中性(心思还沉浸在“彼”的事情上,对“彼”的事情还保持高度的紧张;对于后来的“视、听、食”传来的刺激都没有接收)。

为什么有些人一直不动心(为什么你会出现)(6)

注意是一种稳固的个性心理特征,在学习和工作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那么,怎样训练自己的注意力呢?

1. 明确目的任务

这个好理解,对任务的目的有了清晰的了解时,我们就会提高自觉性,加强责任感,集中注意力。

2. 培养间接兴趣

注意和兴趣是孪生姐妹。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在大脑皮层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使得注意力高度集中。所以利用孩子的兴趣可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3. 克服外部干扰

外部干扰主要是指无关的声音分散注意的视觉刺激物以及人们感兴趣的事物等。关于这个外部干扰的问题,下期计划在介绍“注意力转移”时重点说。

4.变换学习活动

心理学的研究表面,单调的刺激最容易使得注意力分散——催眠另当别论啊。

多样化的学习活动能保持注意的稳定性,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学校的每天的排课表就遵循了这个原则。第一节语文,第二节就变成了数学,第三节可能是美术或者社会科学等等。

预告,下次计划介绍一下注意力的四个品质,我们将如何利用注意力的品质优化我们的生活。

为什么有些人一直不动心(为什么你会出现)(7)

杨利涛

中国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认证心理咨询师。

擅长领域:

擅长领域:家庭教育、亲子关系、婚姻关系及职场关系。

WX: yy13717960319

TL:189119164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