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英山发展(千湖之省还有英山通山竹山兴山应山京山洪山青山8个)(1)

(上图为雨雾中的湖北省兴山县昭君镇)

湖北历来就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湖北之名就是位于我国五大淡水湖泊之一的洞庭湖之北而得名。但在湖北,以湖泊命名的县区市只有一个,那就是江汉平原上的洪湖市,但湖北以“山”命名的县区市竟然有英山通山竹山兴山应山京山洪山7个“山”县区,这个现象恐怕是很多湖北人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

湖北全省总面积为18.59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56%,丘陵占24%,平原湖区占20%。从湖北的山、丘陵与水的占比面积上分析,湖北有7个“山”县区与1个湖县区还是能够理解的。

现在我们来说说英山通山竹山兴山应山京山洪山它们名称的由来。英山县隶属于湖北省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北部,是鄂豫皖三省边境的腹地中心。英山是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英山县总面积1449平方公里,是中国茶叶之乡、温泉之乡、丝绸之乡、药材之乡。英山县名来源于境内的英山,英山山脉在今湖北英山县东北与安徽岳西交界处。

湖北英山发展(千湖之省还有英山通山竹山兴山应山京山洪山青山8个)(2)

(上图为武汉市洪山上的洪山宝塔)

通山县隶属于湖北省咸宁市,通山,顾名思义,“环通皆山也。其县名一说是《湖北通志》记载的:"县城西南一里,有一两岸山,山有洞,深不可测,可通阳新县,因称通山"。另一说是古文献记载的:“以通羊、青山二镇各取一字”而名通山。通羊镇是通山县城。

竹山县古称"上庸县",隶属湖北省十堰市,位于湖北西北部的秦巴山区腹地。其竹山县名称的来源有多种说法,其代表性的说法是唐代李吉甫《元和部县图志》记载:“县邑之北百里,有黄竹山。昔时山多竹,其色皆黄,故西魏命邑名曰竹山。”

兴山县为湖北省宜昌市的下辖县,它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的故乡。兴山地域原属秭归县管辖,后来分秭归县之北界立兴山县,因"兴山环邑皆山,县治兴起于群山之中,故名兴山”而得县名。兴山县原县城的高阳镇后被改名为昭君镇,后因地势受阻无法拓展,县城已经搬迁至古夫镇。

湖北英山发展(千湖之省还有英山通山竹山兴山应山京山洪山青山8个)(3)

(上图为湖北省京山市的“美人谷”景区瀑布)

应山县现在已经改名为广水市了。原应山县名来源于县东南三里的应台山。应台山“在县治东南,亦曰应山,县因以名。其形方平,一名印台”。虽然应山县已经改名为广水市了,但其市政府驻地仍然在应山街道。

京山市因县城东有京源山而得名。京山市由地级市荆门市代管,是中国农耕文化发祥地之一,在新石器时代诞生了著名的“屈家岭文化” 。中国古代新莽末的著名农民起义的“绿林起义”发生在这里,使这里成为“绿林好汉”与“绿林英雄”等词汇的诞生地。

洪山区是武汉市下属的一个行政区,著名的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中国光谷与光电子产业基地)就坐落在洪山区境内。洪山区因纵贯武昌核心区域的洪山而得名,洪山上有著名的洪山宝塔与宝通禅寺。洪山区还是我国著名的大学城之一,有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数十所高校。青山区也是武汉市下属的一个老工业行政区,青山区因这里长江畔有一排首尾相连的青青山丘而得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