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但凡看过《西游记》的人都有一个共识,孙悟空是整部书中最能惹事的人。他不光闹过东海龙宫和玉帝的天宫,就连处在幽冥界的阴曹地府,都没能从他手下幸免,也被孙悟空狠狠地折腾了一番。

不过在孙悟空大闹地府的时候,人们都只看到了他的威风,却忽略了这件事情背后所暴露出的问题。其实孙悟空之所以会被抓到地府,对于他来说完全是一种不公平的待遇。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孙悟空才在一怒之下,把幽冥界搅了一个天翻地覆。

孙悟空几次被赶走的原因 遭受不公平待遇的孙悟空(1)

或许人们总是会认为,孙悟空能够把地府闹得鸡犬不宁,完全是因为他自身实力太过强大。不过这只是其中的一方面原因,而更多的原因则在于地府的管理机构,存在着非常明显的缺陷。通过孙悟空的举动,让人们看到了十殿阎君的真实面目,以及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

对于《西游记》中的一般生灵而言,地府是能够主掌他们生死轮回的地方。地府中所存放的生死簿,是三界中最具有权威性的册子,在生与死的问题上,拥有着绝对的话语权。可是这件东西在孙悟空的面前,却只是一堆毫无意义的废纸,已经难以发挥出相应的作用。但是由于他自身身份的问题,孙悟空依然被阎王派去的鬼差,领到了幽冥界中。

孙悟空被带到阴曹地府,完全是一种不公平的待遇

在《西游记》的前期部分,孙悟空一直都有一个十分远大的追求,那就是长生不老。当初他正是听说了这个世界上,有能够让人长生不老的法术,所以才离开花果山去云游天下,到处寻仙访道。

尽管他在游历天下的过程中吃尽了苦头,尝遍了人世间的辛酸。但最终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孙悟空找到了自己的启蒙恩师菩提老祖,并且在这里学会了他梦寐以求的长生之术。菩提祖师教给他的这些法术,可以说是三界中一流的功法,《西游记》原著中菩提祖师曾用这样的话形容:

“攒簇五行颠倒用,功完随作佛和仙。”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孙悟空当真欣喜若狂,对师父感恩不已。因为早在他离开花果山之前,就有一个老猴子跟他说过,世间能够超脱生死轮回者,便是仙与佛。也就是说只要孙悟空学会了这门法术,就能跟仙和佛一样,达到长生不老的境界。

孙悟空几次被赶走的原因 遭受不公平待遇的孙悟空(2)

孙悟空也的确没有辜负菩提祖师的期望,用了短短几年时间便修炼成功,练成了一身可以媲美仙佛的本领。菩提祖师看着孙悟空学业完成,决定让他离开灵台方寸山。猴子尽管心有不舍,但依然按照师父的要求,回到了花果山。这时候他的心里已经没有了后顾之忧,再也不担心死亡的威胁。

可是他却忽略了一点,虽然他已经拥有了成仙成佛的本领,但他还不是真正的仙和佛,没有得到名义上的认可。说到底他只是一个山里的野猴子,既没有关系也没有背景,在没有人引荐的情况下,想要位列仙班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在孙悟空的身上,充分体现出了人们在年少时的天真,总是把事情想得那么简单,以为世间的所有事情,都会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发展。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总是事与愿违,因为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他不知道的规则。

所以在地府的生死簿上,依然还写着孙悟空的名字,没有人把他归入到仙佛之列。被带到阴曹地府的孙悟空很不理解,自己分明已经练成了长生之术,为什么还要遭受生死轮回之难?这种情形对孙悟空来说,完全是一种不公平的待遇,他的实力已经摆在那里,可是却没有人认可他的存在。

地府这些人没有告诉他事情的真相,他们只是把孙悟空当成了一个普通鬼魂来对待。这件事情彻底打破了孙悟空的长生梦,让他觉得自己被现实狠狠的耍了一番。同时此事也激发了他心中的怒火,于是他拿出金箍棒,一路打进了幽冥界,要向十殿阎君讨一个说法。

十殿阎君的反应

当时孙悟空大展神威,把两个勾死人打为肉酱,搅的整个幽冥界鸡飞狗跳,牛头马面争相逃窜,各路鬼差东躲西藏。谁也没有想到这次勾来的魂魄会如此彪悍,胆敢在地府内大开杀戒,这样的事情还从来没遇到过。一时间整个地府变得混乱不堪,完全没有了平日里有条不紊的样子。

孙悟空几次被赶走的原因 遭受不公平待遇的孙悟空(3)

可见地府中的生活的确太安逸了,稍微遇到一点麻烦就变得手足无措,完全没有丝毫准备。就像《孟子·告子下》中你说说的那样:“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长期的松懈必然会引起结构上的松散,在孙悟空的冲击之下,这个缺陷完全暴露了出来。不过这也仅仅只是一个开端,地府中还有更大的问题,正在慢慢浮现出来。

当十殿阎君听说有人一路打了进来,他们连忙整理衣冠,跑出来查看情形。由此可见这十殿阎君果然是有身份的人,都这个时候了,还不忘顾及自己的形象。但是在领略到孙悟空的强大战斗力之后,这种威仪的形象顿时荡然无存,一个个像做错事的小孩子一样,规规矩矩的站成了一排,并且还高声叫道:“上仙留名,上仙留名!”

此举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欺软怕硬”,平时他们高高在上,对那些鬼魂呼来喝去,手里掌握着生杀大权。可是在面对孙悟空的时候,却又是如此的卑微懦弱,生怕被对方一棍子打成肉酱。至于守卫地府安宁的责任,早就被他们抛到了九霄云外,什么事都没有保命要紧。

其实归根结底,这十个人只是天庭安排在地府的工作人员,最多只能算玉皇大帝手下的高级员工。所以在大难临头之际,他们心里所想的首先是自己的安危和利益,即使地府遭受了什么损失,也只能说是敌人太强大,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

因此这些人对孙悟空没有进行任何抵抗,任由对方在地府胡作非为。孙悟空要看生死簿,十殿阎君就乖乖的把册子拿上来,看着孙悟空在上面划去了自己和所有猴类的名字,也不曾加以制止。因为他们犯不着拿自己的生命,去维护整个地府的利益。况且地府中的管理人员,也不只有十殿阎君,除了他们之外,还有住在翠云宫的地藏王菩萨。

孙悟空几次被赶走的原因 遭受不公平待遇的孙悟空(4)

然而这位本领通天的大人物都没有站出来和孙悟空抗衡,他们又何必去冒险逞强呢?反正玉帝怪罪下来的时候,还有这么多人一起兜着。这些人都是抱着这样的态度,看着孙悟空在森罗殿上随意折腾,并且表现的十分顺从。

俗话说得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很多人都不愿意自找麻烦,凡事得过且过。不过这样一来,他们也就完全暴露出了真实的面目,在十殿阎君的眼中,自己的人身安全要远远高于身上所肩负的责任,作为地府的管理人员,也的确很不称职。

十殿阎君的反应,完全没有体现出责任两个字的含义,反而更加凸显了自己的自私自利。

地府众人的收尾方式

销毁生死簿之后,孙悟空心满意足扬长而去,事到如今他终于能够真正的长生不老,再也没有人能够威胁到他的生命。可是他虽然潇潇洒洒的走了,但却把一个无法收拾的烂摊子,留给了地府的众人。

面对如此巨大的麻烦,十殿阎君一时间也不知道如何收场,只能凑在一起去翠云宫找地藏王菩萨,希望这位大人物能够想出一个完美的对策,来开脱自己身上的罪名。地藏王菩萨也果然不负众望,他与十殿阎君联合在一起,给玉皇大帝写了一封奏章:

“今有花果山水帘洞天产妖猴孙悟空,逞恶行凶,不服拘唤。弄神通,打绝九幽鬼使;恃势力,惊伤十代慈王。大闹森罗,强销名号。致使猴属之类无拘,猕猴之畜多寿,寂灭轮回,各无生死。”

十殿阎君和地藏王菩萨,用极其巧妙的言词陈述了这场风波,把所有的罪名都扣在了孙悟空的头上,并且有意无意间夸大了孙悟空造成的恶劣影响。同时也把地府中这些人的惨状描述的更加生动,竭尽全力刻画出了一种悲情的形象,让玉皇大帝觉得他们已经拼尽了全力,但是由于孙悟空太过强大,所以最终没能抵挡的住。

孙悟空几次被赶走的原因 遭受不公平待遇的孙悟空(5)

不得不说这个收尾做得十分漂亮,把所有责任推脱得一干二净,连作为替罪羊到天庭上奏玉皇大帝的秦广王,都没有受到任何惩罚得以全身而退。可不管表面文章做的有多么完美,但事实终归还是事实。通过这件事情,整个地府的真实面目已经暴露得非常明显,这些人都是演技高超的多面派,可以用不同的面孔周旋在所有人之间。

十殿阎君惹不起孙悟空,更惹不起玉皇大帝,只能依靠自己的小聪明,在两者之间尽力奉承。这样的生存姿态其实非常卑微,见到什么人就说什么话,为了维持这种状态,他们已经付出了自己的尊严,失去了人生的底线。

由此事而引发的感悟

在《西游记》的世界里,地府中的那些管理人员,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层次。在普通人眼中高高在上的阎罗王,拥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地位。可是在那些真正有实力的人看来,其实不过是一些无足轻重的小角色。比如文殊菩萨的青毛狮子,就曾和十殿阎君称兄道弟,这就很能看出他们在三界中的地位。

青毛狮子只是菩萨坐骑,并没有太过高超的身份,然而十殿阎君却要与他兄弟相称。这也难怪他们不敢招惹孙悟空,以这样的身份面对孙悟空那种人物的时候,确实需要处处小心谨慎,稍有疏忽就可能给自己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正所谓环境能够造就一个人的性格,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之下,养成这种逃避责任自私自利的习惯,其实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但是从某些程度上而言,这样的生活已经让十殿阎君丧失了自我,在他们的人生中充满了各种浮夸的演技,无论面对什么人,总是在尽力扮演相映的角色,从来不曾像普通人一样真实。

孙悟空几次被赶走的原因 遭受不公平待遇的孙悟空(6)

或许这些人早就已经忘了原来的自己究竟是什么模样,只知道自己如今是地府中的阎君。为了这个称号,同时逐渐舍弃了最初的自己,慢慢变成了这种的卑微而又可怜的性格。

结语

遭受不公平待遇的孙悟空,在一怒之下打破了地府的宁静。他不仅彻底揭开了十殿阎君的真实面目,使人们看到了那种毫无原则可言的处事方式,同时也在人们的心里敲响了一个警钟。

人生中有些东西一旦放弃了,就很难再寻找回来。比如我们的尊严和身上肩负的责任,失去了它们就等于迷失了原来的自我。人这一生为了自己的追求,固然要做很多取舍,但是有一些东西,却是我们不能舍弃的。一个没有了尊严和责任的人,那么他的人生是否还有存在的意义呢?

本文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