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是人性本质(世界的本质)(1)

引用请注释“源自快行”

世界是自我的投射,以我为主体,进而来看,使用什么东西来看就得到什么东西,所有的理论,经验,科学,还有所谓的原理,真理,都不是真理,都是在一定框架下暂时正确,真理只针对于真理而存在,其独立于思想之外。

自我投射,因为自我的存在,而存在,本质的存在仅相对于存在而存在。

自我的投射,其投射方式东方与西方截然不同。

西方的投射,是自我基于自我的投射至外物,来观外物进而来看自我,即自我通过外界来看的自我是个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自我,即自我通过外界来看自我,来反思。

而东方,佛,儒,道,讲究的以我为主体来看,顺从本心,以至无我。

即,自我通过本心来看世界,然后来反思。

这两种反思是截然不同的反思。

一种是自我通过外界来看到自我,一种是自我通过自我来看到世界进而顺应本心。

东方的反思,更多的是内部规定的固化,进而通过固化的规定来看世界,来反思自身,是否遵循规则,而规则的定义早已固化,先贤的各种伦理道德,形成了人的思想标准体系。

所有违背标准的思想与行为都被定义成坏,所以强调吾日三省吾身。

所有的追问,最后都归结为自我的那套所谓的标准,所有的反思也至此结束。

但,标准只是标准,其本就是自我的一种求存的依据,其形成必然存在一定的环境,即其形成的过程必然适应当时的社会生存结构,即其有目的性。

即东方的反思与思想是一面镜子,用镜子来反射外界,进而自我通过镜子来反思,来规范自身。

而西方讲究的是求真,即探究根本,自我是什么?自我无法通过自我来看到自我,而必须通过外界的镜子来看到自我。自我通过自我投射到外界的镜子进而反思自我,看到自我。

所以,对于自我的认知来看,自我的标准一旦固化,其本身固化,也就看不到自我,看到的都是外界无法顺应自我,而不是自我的迭代与破溃。

即你拥有锤子,满世界都是钉子。

但,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无论其通过什么投射来观,其看到的也仅仅是自我,即投射的本质是自我的投射而与实际无关。

世界的存在也仅仅是相对于存在而存在,你看到的是什么不取决于世界,而取决于你用什么来看。

在经验层面,个人成长最大的阻碍即是自我的在,一个在字决定了其必然存在规则规范与标准,而这亦是最应该被质疑与推翻的,不然无论学习什么,其也仅仅是自我经验的延伸,自我亦就无法成长。

通过自我投射至外界的镜子,进而看到自我,看到自我到底是什么?是什么样的人?看到自我,自我即改变。

世上没有对错,好坏,所有的好坏对错都是自我,而也仅仅是自我,与实际无关。

#认知#​#心理学#​#哲学#​#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