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生病去医院打针,还是去防疫站打疫苗,总能看到死活不愿意打针的孩子。

很多家长威逼利诱,连哄带骗,依然说服不了孩子乖乖去打针, 于是有的家长强行摁住孩子,任由护士在孩子身上来上一针!

有一次我带着孩子去打疫苗,在走廊里看到一个五六岁的男孩躺在地上打滚哭闹,乱蹬乱挠,他爸爸按住胳膊,他便用脚踢他爸爸,拼了命的反抗不去打疫苗。

反抗了一会,他爸爸好不容易把他抱起来,却在进门的刹那,男孩又用手死死地抓住门框,就是不进去,他爸爸又连骂带打的把他的手掰开,才抱了进去,然后就传来男孩凄惨的哭声。

可以想象打针这件“小事”给那个男孩带来了多么大的心理折磨。

让孩子打针不哭闹的小诀窍(孩子怕打针做好这几点)(1)

孩子为什么怕打针

1、 疼

这是最直接的原因,别说孩子,有些大人都害怕疼。

本来就疼,如果遇到有些护士技术水平不高,扎两三次还找不着针眼,那就更疼了!

2、 第一次打针留下心理阴影

小时候第一次去医院,闻到各种刺鼻的药味,看到各种各样的仪器,感觉很陌生,然后一位穿着白大褂的医生,拿着针管走到我面前,接着就感觉到屁股火辣辣的疼,从那以后,我心里就有了阴影,打针=疼!穿白大褂的医生都是坏人!

3、 家长不正当的教育方式

孩子打针时本来就疼,心里本来就痛苦,有些家长不管孩子的意愿,强行摁住孩子。孩子越反抗,家长摁的越紧,孩子就越害怕,越感到疼痛!

打完针孩子哭,有些家长会说:男子汉大丈夫,打个针就受不了了?一点男子气概都没有!丢不丢人?完全忽视孩子的心理感受!

4、 家长紧张焦虑情绪的传递

有些家长自己害怕疼,觉得孩子打针肯定更疼,心里替孩子疼的慌,自己就很紧张焦虑,却无意识的把这种紧张情绪传递给了孩子!

看到紧张的大人,孩子会觉得打针很恐怖,原本不害怕打针的孩子也紧张害怕起来!

如何缓解孩子的抵抗心理?

1、 提前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告诉孩子为什么要打针

比如说:宝宝身体里面有了一个小坏蛋,让宝宝很不舒服,打完针,小坏蛋就没有了,宝宝就可以开开心心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了。

千万不要觉得孩子什么都听不懂,就不提前告诉他们。孩子要比我们想象中聪明的多!

2、 平静地告诉孩子打针的客观感觉

比如说:打针是会痛的,不过不是非常非常痛。你看看自己是否能忍得住。如果能忍住就不哭,如果实在忍不住,哭出来也没事哈。妈妈会永远爱你!

说话时表情一定要平静轻松,让孩子感受到打针确实是件很简单的事。

儿童的忍耐力其实是惊人的,只要不吓着他们,提前给出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他们多半能够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难的事情。同时也要给他们退路,不要让孩子为自己流露的“不坚强”感到羞愧。

告诉了孩子打针的真实感觉,可以帮孩子做好“心理准备。

而虚假的哄骗会加大孩子内心对打针的恐惧。

有些家长会哄骗孩子说打针一点都不疼,可是孩子打完,疼的哇哇的哭。

孩子上一次当后,就绝不肯再上第二次当。

“妈妈告诉我打针不疼的,我怎么那么疼?”孩子因而会更加抗拒打针,并且以后会不信任大人。

3、 及时表扬称赞孩子

当孩子打针表现得比上一次好,家长不要视而不见,觉得孩子打针表现好理所应当,一定要多称赞孩子,肯定孩子的进步。

日本心理学家定藤规弘曾经说过,孩子受到称赞后,大脑的纹状体变得十分活跃,能激励孩子有更多的积极性。

4、给予孩子充足的安全感

当孩子打完针哭的时候,不要责骂,不要嘲讽,而是给ta一个大大的拥抱,轻轻地拍拍ta,说妈妈一直都在,宝宝能接受打针,真勇敢!

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疼爱与关心,给其充足的安全感。

我们大部分人一辈子要遇到很多次打针,如何面对打针,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大人千万不要以自己的感受去衡量孩子,要求孩子,认为打针很简单,大不了把孩子强行摁住打完就是了。

因为这样做容易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还有可能会影响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

家长应教育孩子尽可能平静地接受打针,并逐步培养他们忍受痛苦的勇气与毅力。


我是豆子儿儿,80后辣妈,专注育儿写作,每周末见!

本文为作者原创,未经允许和授权,请不要转载,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