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72名泉由来传说(济南五龙潭珍泉遍布)(1)

#齐鲁旅游#今天是我们到达济南的第二天,昨天游览了大明湖和趵突泉,今天一早就直奔五龙潭。五龙潭,位于济南天桥区,在五龙潭公园内,也叫乌龙潭、龙居泉,是济南四大泉群的主要泉眼之一。

五龙潭历史悠久,据《水经注》记载,北魏以前就有这片水,称净池,是大明湖的一隅。相传,五龙潭昔日潭深莫测,每遇大旱,祷雨则应,故元代有好事者在潭边建庙,内塑五方龙神,自此便改称五龙潭。

济南72名泉由来传说(济南五龙潭珍泉遍布)(2)

已进入五龙潭公园南门便见到一个宽大的内照影壁,上有五条瓷龙,整体端庄大气,使人耳目一新。附近有不少晨练的市民正在悠闲起舞。据说在五龙潭公园内,散布着形态各异的26处古名泉,构成济南四大泉群的五龙潭泉群。环绕诸多泉池,形成了庞大的五龙潭泉系并成为济南四大著名泉群中水质最好的泉群。

济南72名泉由来传说(济南五龙潭珍泉遍布)(3)

潭西泉,在名士阁南侧,因位于五龙潭西而得名。为一长方水池,西临“得月亭”,南与天镜泉、七十三泉相汇,流经东侧的石构曲桥注入五龙潭。雨丰季节,水势甚佳,由圆穴中涌出,向四面漾出涟漪,浪花飞溅,堪称奇观。

济南72名泉由来传说(济南五龙潭珍泉遍布)(4)

五龙潭,也叫乌龙潭、龙居泉。据金《名泉碑》著录,称灰湾泉。位于泺源桥北,东距护城河西岸百余米处。潭池石砌,南北长方规整形式。长70米,宽35米,水深4米余,常年涌水,久旱不涸,居本泉群诸泉之首。相传,昔日潭深莫测,每遇大旱,祷雨辄应,故元朝初年,在潭侧建庙,内塑五方龙神,此后便称五龙潭。

五龙潭还与隋末唐初的山东英雄秦琼的传说有关,传说秦琼的宅第在一次豪雨之后下陷,形成的五龙潭,据说以前潭边还立有“秦琼故居”的碑石,大概也是好事者为之的了。清代学者桂馥在《潭西精合记》中写道:“历城西门外,唐翼国公故宅,一夕化为渊,即五龙潭也。”

济南72名泉由来传说(济南五龙潭珍泉遍布)(5)

继续前行,路过东流水街旧址。据说原来这一带古时是大明湖所在,后来湖湮没,人们在这里建园居住,朗园、漪院是有名的私家园林。古时趵突泉水至西门,东流水街一带经华山由羊角沟入海。那时两岸垂柳,泛舟掩映风景绝佳。《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在清康熙三十九年秋,到济南物色菊种。曾作《辛未九月济南游东流水即为毕刺史物色菊种》七律诗,详尽描述了东流水景色“溪穿小苑如墙流”,再现了“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济南景色。

济南72名泉由来传说(济南五龙潭珍泉遍布)(6)

在公园南侧,有两尊高大石雕,这是为纪念两位从济南走出去的建党先驱而立。中共一大代表、山东党组织创始人王尽美、邓恩铭烈士,是中国人民特別是山东儿女心中的一座永久的丰碑。“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舟泛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书写的《忆王尽美同志》,現铭刻在王尽美、邓恩铭高大的花岗石雕像下方,被无数前来瞻仰的人们一遍遍传頌。

济南72名泉由来传说(济南五龙潭珍泉遍布)(7)

王尽美去世后,邓恩铭受命接替担任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1931年4月5日,因为叛徒出卖不幸被捕的邓恩铭,在济南纬八路刑场英勇就义,时年30岁。距离雕像差不多50米远的地方,矗立着这样一座二层的石头小楼,这里是山东省委秘书处的旧址,当年,王尽美和邓恩铭就是在这里秘密开展党的工作。

济南72名泉由来传说(济南五龙潭珍泉遍布)(8)

潭西泉,在名士阁南侧,因位于五龙潭西而得名。为一长方水池,西临“得月亭”,南与天镜泉、七十三泉相汇,流经东侧的石构曲桥注入五龙潭。岸边,翠柳如云,碧丝蘸波。潭北潭东,叠有假山,山上植松柏,悬崖垂青条,雨丰季节,水势甚佳,由圆穴中涌出,向四面漾出涟漪,浪花飞溅,堪称奇观。泉北石上刻有“近水楼台”四个字,实乃此泉美景的真实写照。

济南72名泉由来传说(济南五龙潭珍泉遍布)(9)

此字现存五龙潭名士阁中。“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出自唐代杜甫的《陪李北海宴历下亭》。原文是《陪李北海宴历下亭》东藩驻皂盖,北渚凌清河。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蕴真惬所欲,落日将如何?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

大意是:李公在历下亭驻下太守的车盖。我由北渚经过清河前来拜访。历下亭是齐地最古老的亭兮,济南是名土辈出的地方。云山磅礴已令人生发诗兴,美人陪饮更令人对酒高歌。修长的竹林清爽无比,致使交流的河水徒然涌波送凉。诗人由衷的表达了济南人杰地灵的赞美,和对老友重逢内心的激动。当时的历下亭就在五龙潭内,现已移至大明湖。

济南72名泉由来传说(济南五龙潭珍泉遍布)(10)

五龙潭,景色极佳,碧波荡漾,澄澈如镜,水木明瑟,锦鱼戏游。山石远望,倒影入潭,曲栏画桥,随波晃动,宛若仙境。据说每当雨后新晴之时,潭水湛蓝,藓苔靛青,杂树成荫,垂杨滴翠,更显得格外清幽,世称“苍生霖雨”,为旧时历下十六景之一。

济南72名泉由来传说(济南五龙潭珍泉遍布)(11)

濂泉,在《济南市志》中收录,泉水以料石砌垒,呈不规格形,长、宽各20米,深2米。池上架平台,台上建亭,额题“寒玉”,亭接水廊,廊连濂轩,沿廊修竹郁森,巧石秀立,临轩花木葱茏。亭廊前石铺场地上,常有泉水漫溢,呈现出“清泉石上流”的景观。

济南72名泉由来传说(济南五龙潭珍泉遍布)(12)

和平龙是日本友好协会赠送给济南市政府的,坐落在五龙潭公园的正门口。以前在和平龙的位置上是一个没有名的泉眼,所以,以后这个泉就取名为和平龙泉,以此来纪念中日世代友好,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永远为中日两国人民的世代友好和平相处而努力。

济南72名泉由来传说(济南五龙潭珍泉遍布)(13)

走过和平龙,迎面一组宏大建筑出现眼前,这就是闻名遐迩的秦琼祠。秦琼,字叔宝,山东历城县大槐树庄人,约生于隋开皇五年,卒于唐贞观12年。唐时,随太宗征战,累立战功,官到左武卫大将军,封为胡国公,死后陪葬昭陵。相传,秦琼显赫后,在五龙潭侧建府第,后人就地建祠,并存有“唐左武卫大将军胡国公秦叔宝故宅”石碑。把五龙潭说成是秦琼故宅始见于元朝,桂馥《潭西精舍记》沿用了这一说法。碑载:“历城西门外唐翼国公故宅,一夕化为渊,一旦为神物夺去云云。”古历亭旧址,位于五龙潭西,故此,这一说法广为流传。

济南72名泉由来传说(济南五龙潭珍泉遍布)(14)

秦琼祠,整组建筑为唐代风格、北方典型的四合院规制。总体格局为正殿、东廊、西亭廊及大门,大门外建有影壁与建筑呼应并围合成相对独立的空间。

济南人民对秦琼这位家乡人是无比尊重敬仰的。每年的腊月二十三,就是传统的小年,都会在秦琼祠举办祈福会,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纷至沓来涌入祠堂,为来年的运势祈福,并请回秦琼年画贴于家中,保佑家人平安。可以说是济南因有秦琼而自豪骄傲,秦琼因是济南人而美名远扬。

济南72名泉由来传说(济南五龙潭珍泉遍布)(15)

提起秦琼秦叔宝,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甚至每个人都能不假思索地随口说出他的几个传说故事。在民间,手持双锏的秦琼形象更是门神的代表。秦琼的知名度影响力仅次于武圣关公。他是唐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与唐朝大将尉迟恭同为传统门神。历史上以 “孝母似专诸,交友赛孟尝”著称,是山东大汉的代表人物。“锏打山东六府,马踏黄河两岸,威震山东半边天”,这是对秦琼最好的赞叹褒奖,被人们誉为“山东好汉”的代表人物。过去提起济南府,人们首先想到的会是秦琼、秦二哥。由此不难看出秦琼在历史上的显著地位和在民间的根深蒂固的影响。

济南72名泉由来传说(济南五龙潭珍泉遍布)(16)

秦琼祠的装饰集浮雕、圆雕、壁画、碑刻等于一体,采用了线刻、铜腐蚀、锻铜、景泰蓝等多种工艺。院落中轴线上,大门与正殿门之间有一个高2米的铸铜三足大鼎———“五字鼎”,沿鼎外围铸有“忠、孝、义、勇、信”五个大字。这是后人对秦琼最高的褒奖,也是对秦琼人生品格的高度概括。

济南72名泉由来传说(济南五龙潭珍泉遍布)(17)

秦琼祠的东廊正中间有一幅铜腐蚀浮雕《贾家楼聚义图》。该浮雕画风古拙、质朴、风趣。浮雕两侧南北墙壁各镶嵌3米高、0.8米宽的碑刻。南面墙刻《旧唐书·卷六十五·太宗昭》及《新唐书·卷八十九》中关于“图形凌烟阁”二十四位功臣的诏书。北面墙刻《秦琼事迹年表》,为国内秦琼事迹研究所首创。

西亭廊处主要以线描石刻为主,石刻的内容为秦琼演义中的“秦彝托孤”、“临潼救驾”、“当锏卖马”、“幽州认姑”、“计降敬德”等十个情节。石刻采用阴文刻线,线条流畅遒劲,风格粗犷。

济南72名泉由来传说(济南五龙潭珍泉遍布)(18)

在大殿正中矗立秦琼全身雕塑。秦琼塑像身披戎装,手持令节,腰插军配,威严庄重。据介绍,塑像的甲胄、服饰及配饰均是根据国家军事博物馆专家提供的图片资料制作而成。专家认为该塑像的甲胄服饰可成为研究唐初武将服饰的典范。塑像两侧悬挂着由吉常宏先生撰写的龙门对楹联,上联是“民间传说为朋友插刀两肋中义薄九天四海皆仰秦叔宝”,下联是“历史记载擒敌酋撄锋二百次血出数斛三军皆服胡国公”。

济南72名泉由来传说(济南五龙潭珍泉遍布)(19)

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中说,唐开国大将秦琼祖籍济南,唐太宗李世民封秦琼为唐左武卫大将军,并敕命其在济南修建府第,秦琼过世后,他的后人住在这里,秦琼后人因无法施展抱负,约知己好友借酒浇愁,吐些怨言,却被奸人密报朝廷,皇上听后大怒,下旨查抄秦琼府,就在朝廷人马即将到达济南时,突然间雷雨交加,随即秦府轰然塌陷,塌陷处形成渗坑,大量水冒出,自此秦府便神秘消失,被一池潭水取代,形成了现今的五龙潭。依据目前已知的资料显示,这就是个传说。

济南72名泉由来传说(济南五龙潭珍泉遍布)(20)

在秦琼祠院内西南角有两通碑,一为“唐左武卫大将军胡国公秦叔宝之古宅”碑,一为“秦爱墓志铭”复制石碑。据介绍,前者是清顺治年间,济南的秦氏后裔整修老宅时,特刻此碑立在大门前。但到了清嘉庆、道光年间,破败的秦氏子孙分割出卖故宅,碍于此碑声望没人敢买房,故将石碑移至五龙潭公园南门附近。秦琼祠建成后,便再度移至祠内。

据了解,《秦爱墓志铭》石碑不仅具有较好的书法艺术价值,而且对研究秦琼家族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证实了秦琼家世为官宦人家而非“冶铁世家”,同时也清晰地表明了秦琼故宅不在此处。两通碑安放在秦琼祠院内,将会增加秦琼祠的文化底蕴。但是同时两种不同的说法容易使人难辨真伪。

近年来,随着秦琼之父秦季养墓志铭在济南经七路小纬六路建筑工地施工中被发现,秦琼的家世、里居之谜,终于被一一揭开。原来,秦琼并非出身于冶铁世家,其曾祖父、祖父和父亲三代均系魏、齐两朝的文职官吏。而秦琼的故居当在历城县怀仁里,亦即今槐荫区经七路小纬六路一带。至于秦琼府“一夕化为渊”而成五龙潭之说,则是子虚乌有之谈。

济南72名泉由来传说(济南五龙潭珍泉遍布)(21)

走到公园西北,可见贤清泉,又名悬清泉。泉呈不规则形状,以自然石驳岸。泉水清澈,水藻漂浮,杨柳垂荫。此泉后归一位李姓家族所有,故亦名“李家池子”。贤清泉南侧有聪耳泉、濂泉等数处名泉,泉水自石缝中涌出,漫过青石板路,形成“清泉石上流”的著名景观。

济南72名泉由来传说(济南五龙潭珍泉遍布)(22)

走出五龙潭,想起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位名叫“芳雪无垠”的一首《幽境五龙潭》,诗中写道:龙潭清可鉴,泉涌水潺潺。丛竹常苍翠,繁花久绚斓。檐飞出荫隙,径曲入林间。幽境尘嚣去,游人信步闲。大概这是对五龙潭的诗情画意最完美的写照。当然,也有遗憾之处,关于“秦琼故宅”,大概就是一个传说。但是无论如何,秦琼身为济南之人,在济南人民心中具有崇高的位置和威望,建祠祭祀,祈祷庇佑,也是情理之中,道义使然。

温馨提示:

1,五龙潭是免费开放景点;

2,景点游览时间大概需要一至两个小时;

3,景点位置在市区内,公共交通非常方便。

离开五龙潭,前往周边的关帝庙继续游览。那里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旅游景色##齐鲁旅游##我的旅行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