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此后,明朝经历了洪武、建文、永乐、仁宣四个较为强盛的时代。最终在明英宗时期(1435—1464年)走向了衰落,其标志性的事件就是1449年的“土木堡之变”。明朝的衰落,不仅仅是体现于表面的军事失败,还在于深层次的政治和经济原因。小编就试图通过土地问题、财政问题和宦官问题探讨下明朝的衰落之路。

一,土地兼并问题和赋役繁重

明朝初期,全国的农业总体上处于一个恢复的状态。但是,土地兼并也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发展。为了限制土地兼并,朱元璋制度 了十分严格《鱼鳞图册》,并以此作为纳税的依据。但是这并不能阻止土地兼并。在洪武三十年(1397年),全国占地7000顷以上的14000多户。

明朝没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明朝迅速走向衰落的原因简析)(1)

鱼鳞图册

在土地兼并的同时,农民的负担也较重。 明朝将百姓划分为了三个等级。第一级是宗室、官绅和文人,他们不用承担赋役。第二级就是平民,是征派赋税的基本群体,包括一半的平民和庶族地主。第三等级贱民、奴婢、佃仆等,他们被列入黄册,但是没有政治权力,和主人家有严格的隶属关系。由于第一等级不用赋役,因此平民的负担就空前加重了。对于官府分派下来的赋税,乡绅、地主往往采用“飞酒”、“诡寄”、“包纳”等手段逃避,向农民转嫁,这更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洪武年间,大学士周敬心就上疏说:“方今力役过烦,赋敛过厚。”。

明朝没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明朝迅速走向衰落的原因简析)(2)

朱元璋

在明朝前期,农民起义就比较频繁。根据张显清先生《明代政治史》的统计,在洪武年间,明朝共发生了190多次农民起义,而朱元璋之后,明朝的农民起义更是多如牛毛,数不胜数。吴晗先生在《简论明史》中概括:“明朝历史上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明代建国之后就发生农民战争……明代农民战争次数之多任何一个朝代都不能比。这是一个农民战争的时代”。

明朝没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明朝迅速走向衰落的原因简析)(3)

二,一直困扰明朝的财政危机

财政危机是一直困扰明朝的一大难题。首先,明朝的财政收入较少。由于明朝严厉打击商业,推行了重农抑商、海禁等经济政策,导致商业发展比较落后。根据统计资料显示,明朝的商业税收为每年“一十三万八千五百四十两有奇耳”,也就是13万两白银,只占全国税收的5%。因此,农业税收成为了全国税收的支柱。作为对比,北宋时期的商业税收为800万两,占据总税收的70%。宋朝的商业税率为5%,明朝为三十税一,税率相差不大,然而税收却相差60倍,可见明朝工商业发展远远落后于宋朝。明朝的财政收入依赖于农业,从而导致明朝的财政收入比较匮乏。

明朝没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明朝迅速走向衰落的原因简析)(4)

在明朝初期,明朝的军田是国家财政收入最大的来源。明代永乐元年,全国军屯田子粒2300万余石,而当年全国税粮不过3100余万石,军屯田收入占全国税粮的百分之七十多。这种屯田的方式,一方面有利于减少军费开支,一方面又提供财政收入,朱元璋曾说:“吾养兵百万,不用百姓一粮”。但是这完全是建立在对军籍百姓残酷的剥削基础之上的。因此,军籍户口的逃散在永乐之后就十分严重。根据《明英宗实录》载,当时全国“逃故军士一百二十万有奇”,约占当时全国军队总数的一半。屯军逃亡,使得大量的土地荒废,如榆林地区“屯田荒芜者强半”。明英宗时期,明朝的军屯也名存实亡了。这使得明朝不得不开始推行募兵制,当然会增加大量的开支。

明朝没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明朝迅速走向衰落的原因简析)(5)

贵州屯堡

除了军队需要养,其官员和庞大的宗室人口也需要养。根据《明史·刘体乾传》对历朝历代的官员也有一个统计数据显示,“历代官制,汉七千五百员,唐万八千员,宋极冗至三万四千员。本朝自成化五年,武职已逾八万。合文职,盖十万余。”,而《广阳杂记》中记载,早在洪武年间,明朝就有“武职二万八千余员”。这一对比,明朝的官员数量堪称历代之首,是宋朝的几倍。另外,明朝的宗室也是一个十分庞大的人口,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明朝的宗室人口到明末已经上百万,在明中期也不是小数,是“千古所未有也”的事情。这些宗室不仅需要国家高额的俸禄来养,还会在地方兼并土地,给地方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

明朝没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明朝迅速走向衰落的原因简析)(6)

明朝财政在内部的开支很大,对外部的开支也是十分惊人。从朱元璋开始,明朝就大力推行了“朝贡贸易”,通过“薄来厚往”的方式制造“万国来朝”的假象。这就需要明朝拿出巨大的钱财来进行“回赐”了。和明朝进行贸易的不仅有南洋、东洋各国、中亚各国,还有吐蕃、女真、瓦剌、鞑靼、关西七部、兀良哈三部、三宣六慰等。他们为了获得明朝的财富,往往加大来朝规模和频率。加上永乐时期的南征北战、下西洋、营造北京等项目,使得明朝的国库在仁宣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空虚的局面。

明朝没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明朝迅速走向衰落的原因简析)(7)

明朝还出现了中央和地方的财政矛盾。明朝国家财税收入大部分归于中央,少部分存留于各级地方政府。因此,地方总是出现财政不足的局面。为了维持地方政府职能的发挥,地方官员不得不设法敛取资金,强行增加苛捐杂税。顾炎武认为,明朝的地方官员除了举债和贪污之外,根本无法赴任。因此,明朝的地方财政政策不仅没有起到节约的重用,反而导致地方官员贪污腐败成风。

三,宦官专政和政治腐败

朱元璋时期,废除了丞相制度,使得天下政务政务都由皇帝处理,导致政务繁多。这就为了宦官专权埋下了隐患。朱元璋也对对宦官也抱有很强的戒心,他曾在宫中立下了“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的禁牌。但是从明成祖之后,就对宦官“多所委任”,开始对给与宦官以重要的官职,《明史》载:“盖明世宦官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诸大权,皆自永乐间始”。

朱棣还教宦官读书识字,“选教官人内教习之”。明成祖时期,设立了东厂机构,东厂和锦衣卫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使得后来东厂便可以操纵锦衣卫。到了宣德年间,宦官最高机构司礼监已经拥有了“批朱”的职权。明朝时期,将内阁大臣草拟的奏章处理意见称为“票拟”,票拟之后,皇帝审定。最后用太监的红笔抄出,为“批朱”,也称为“批红”。太监拥有了批朱的权力,使得太监就有机会控制朝廷。

明朝没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明朝迅速走向衰落的原因简析)(8)

司礼监

1435年,年仅9岁的朱祁镇继位,是为明英宗。最初,全国政务由太皇太后张氏和“三杨”等主持,尚能保持仁宣时期的部分政策。到了1442年,张太后病死,杨荣先卒,杨士奇则因其子稷杀人被捕入狱而“坚卧不出”,而杨溥则年老势孤”。于是宦官王振得以专权。他拆除了朱元璋立下的“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的禁牌,控制锦衣卫,掌控大臣的升迁。“明朝宦官专权,自王振始”。他大兴土木,修建寺庙;卖官鬻爵,收受贿赂;好大喜功,三征麓川。使得明朝的政治迅速腐败。

明朝没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明朝迅速走向衰落的原因简析)(9)

明英宗

在明朝不断衰落和腐败的同时,北方的瓦剌却走向了强盛。1434年,瓦剌首领脱懽统一了蒙古高原。1439年,也先成为了瓦剌首领,他进一步统一了关西七部和朵颜三部,使得蒙古的势力进一步壮大。在王振的操纵下,当时主张改革和积极备战的刘球被杀。兵部尚书邝埜和廷臣一起上疏加强大同防御的上树也被置之不理。使得明朝边防松弛。1449年,瓦剌进攻大同,王振一意孤行,怂恿明英宗率领50万精锐部分草率出征。最终在大同土木堡遭遇也先2万军队的围攻,50万大军全军覆没,明英宗被俘,史称“土木堡之变”。土木堡之变是明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

明朝没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明朝迅速走向衰落的原因简析)(10)

明英宗被俘

土木堡之变后,也先便挟持明英宗以进攻北京,最终在于谦、王直、陈循等主战派的坚持下,立朱祁钰为新皇帝,同仇敌忾,最终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而在于谦等人的治理下,明朝的边防得到了加强,政治风气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但是这一切都因为英宗复辟而流失了。1450年,也先将明英宗归还明朝。1457年,石亨、徐有贞等将领就和曹吉祥等宦官勾结,发动了“夺门之变”,使得英宗复辟。明英复辟后,进行了大规模的“反攻倒算”,处死了于谦等一大批忠良,重用徐有贞、石亨和曹吉祥等帮其复位之人,使得朝廷又陷入了严重的腐败之中。

参考文献

南炳文、汤纲 《明史》(中国断代史系列)

中央财经大学 郭垍《导致明朝衰亡的两个因素 :财政体制与社会基层自治》

肖立军《从财政角度看明朝的腐败与灭亡》

张葳西《浅析明朝农民起义频繁的问题》

明朝没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明朝迅速走向衰落的原因简析)(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