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姚姝颖,姜树华 提供。


俗世奇人整本书阅读推进课(俗世奇人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与评点)(1)


在第九届儿童阅读与语文创意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上,著名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校长姜树华展示了一堂基于思辨读写的整本书阅读研究课——《俗世奇人》整本书导读课。

比起传统的阅读教学,基于思辨读写的整本书阅读,更重视师生共同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质疑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一堂导读课显然无法满足老师们对此产生的浓烈兴趣。

今天,我们带来江苏省南通市新区学校小学部姚姝颖老师开发的《俗世奇人》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以及姜树华校长对其进行的评点。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借助“猜读”“抓读”“比读”“问读” 等阅读方式,回顾并交流整本书的内容。

2. 聚焦故事中奇人的拿手绝活、生存智慧,进一步感受“世人是可爱的,世事是好玩的”,体味市井小 人物活法之传奇。

3. 激发学生“奇”中窥“俗”的阅读兴趣,揣摩小说鲜明的语言特色和醒世意义,由作品之传奇进而体悟作者之传奇。

教学过程


一、猜读激趣,回顾人物形象

(一)读片段猜奇人,勾连故知

1. 上一节课,我们走进了清末民初的天津卫码头,认识了十八位个性迥异、空前绝后的奇人们。(出示十八位奇人画像)

2. 教师出示五位奇人的典型特征文字片段,开展“读文识人”小游戏,引导学生借助上节课对"奇人的人物速写”的掌握,猜人物。

3. 相机对应出示人像图,教师总结:像这样用画画的笔触写人,短短的几句话就勾勒出了这些市井小人物最传神的精髓。难怪奇人们的样子,也深深地印在了我们脑海里。

(二)聚焦封底语录,交流印象

1. 看看作者是怎么评价这群人——

出示作品封底,指名读:

"码头上的人,不强活不成,一强就生出各样空 前绝后的人物,但都是俗世俗人;

“小说里的人,不奇传不成,一奇就演出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却全是真人真事。”

2. 组织学生交流对句中"奇”的理解,用一个词来形容是——

3. 教师总结:十八个绝技与风骨并存的码头人物,嬉笑怒骂间,逐一登场,上演了属于自己的人生传奇。(板书:传奇)

二、抓读交流,感受活法之奇

(一)多面走近传奇故事

1.传奇的人生,还得从传奇的故事讲起。

出示目录,启发: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天津卫码头,但却又独立成篇,互不相关。你觉得在这群奇人身上,什么最让你感到传奇?

2.从篇目上回忆,教师指导学生尝试归纳。

(板书:技艺、经历、想法、性格)

3.引导学生举例,出示典型事例中的细节描写,交流体会"技艺之奇、经历之奇、想法之奇、性格之奇”。

技艺之奇——华大夫不认人脸,只认人牙;张大力身强力蛮,能举起青石大锁;

经历之奇——绝盗事件;文混混刘道元活出殡;

想法之奇——青云楼主为字画被不懂的外国人欣赏而沾沾自喜;背头杨女生学男人剪发;

性格之奇——好嘴杨巴个性圆滑,凭借嘴皮子功夫便化险为夷;义结小杨月楼的李金鳌义薄云天,认为钱再多禁不住花,可咱的交情使不完。

(二)个性评写传奇故事

看来除了绝活之外,奇人们的传奇之处也各有千秋,与众不同,这也让他们成为了天津卫码头星光熠熠的焦点。

如果现在开展一次"天津卫码头之星”评选,就 邀请你们来做评委,你想设置哪些特别的奖项?又会 将它们颁发给谁?

1. 奖项设置:

奇人们本身都带有着非常鲜明的个性化标签

(出示:靓、邪、绝、野、怪、灵……)

你最想用什么字来形容?你想颁发什么奖?

(最牛手艺,最灵嘴巴,最邪门道,最讽点子,最怪癖好……)

2. 挑选最喜欢的一位,用简短的话写一写颁奖词。学生交流颁奖词。

3. 一个个妙趣横生,甚至荒诞传奇的故事下,是个性十足、空前绝后的小人物们。回想文章,为什么他们能活得如此亮堂,把看似寻常的故事过成了一种传奇?

4. 这些都是奇人们赖以生存的本事,有些看似很荒唐,但却是他们立足码头的的活法。

出示,指名读:

"码头上的人,全是硬碰硬。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有绝活的,吃荤, 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薦,靠边待着。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 —种活法。”

5. 引导学生交流对"活法"的理解,教师总结:这是生存之道,更蕴含着他们的处世智慧。生活虽有艰难,世道也有不公,但是这些市井小人物却都能凭借着过硬的本事和能耐生存了下来,过出了一种平凡世界里热气腾腾的生活。

三、问读赏玩,体会语言之奇

这部小说的传奇之处还不止这些,一起来看看作者冯骥才写的《题外话》,你有什么发现?

(一)探寻醒俗意义

教师点拨:受冯梦龙的影响,这些故事还蕴含着深刻的内涵,充满着传奇小说醒俗的风格。

1. 出示酒婆中的语段:

“到底骗人不对,还是诚实不对?不然为嘛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

指导朗读,读出疑惑,读出反思。点拨:你能回答出来吗?

2. 还有哪些故事读到最后,也发人深省,让你产生了一连串的疑问。请你们也来问一问,如果能回答出来那就更好了!

出示:问题回音壁

3. 教师小结:作者把“文化反思”渗透在故事中,好玩的故事中蕴含着耐人寻味的深意,这些问号也等待着我们继续去感悟、去解答。

(二)感知津味特色

1. 出示《题外话》内容,对比《序言》中《俗世奇人》的写作背景。

教师点拨:"杂学是生活,也是知识。”

写作来源于生活,冯骥才生活的土地也成为了他创作的土壤,作品中带着天津卫特有的风土人情,浓郁的天津风味就是语言的一大特色。

2. 观看《俗世奇人》天津话评书视频。

学生普通话版诵读对比,你更喜欢哪一个版本?说说你的理由。

引导学生感受天津方言的生动。

冯骥才是每一部作品都用这样的语言吗?

这是文本的需要,带有传统文化的民俗元素,读起来更接地气。

四、回读思辨,体悟作者之奇

1. 读到这里,不得不提写出这部传奇作品的冯骥才。他自己就是一位俗世奇人。

(介绍奇人作者,亮出他的多重身份:作家、画家、 民间文化研究者、民间艺术抢救工作者……)

对照刚才我们对作品的品读,你又有了什么新的联系和发现?

2. 作者冯骥才将自己的多重身份带入了整本书的文学创作中,把身为作家凝练的文字功力,兼为画家写意的笔法造诣,同为民间文化研究者的民俗风味融为一体,为整本书打下了极富特色的文学艺术烙印。

3. 作者曾把作品冠名为《市井人物》,后来改名为《俗世奇人》。现在你对作品的理解一定更加深入了,如果请你重新给这部作品取个书名,你想取什么?

4. 大俗中隐奇人,异事中窥俗世。《俗世奇人》的传奇告一段落了,但我们身边有意思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这不,奇人编辑部正在征集新一季的作品。

出示征稿启事:在我们的身边也有着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不乏凡人、怪人、牛人、高人等。请你尝试着模仿书中的选材和口语特色,写一写我们身边的人、身边的事。

刚刚你们起的书名说不定也能给这本书冠名呢!

设计评点

评点专家:姜树华,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校长、正高级教师、小学语文特级教师。

《俗世奇人》一书以清末民初天津卫为背景,为我们铺展开了一幅古今交汇、津味浓郁的风情画卷。

书里津门传说中的各色小人物,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生命个体,他们在这充满浓浓烟火气息的市井人间生长出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孕育出特有的生命气质和生存能力。于是,我们将《俗世奇人》整本书阅读母题设定为:玩法与活法

我们共设置了五个议题:

议题—:奇人的市井乐子;

议题二:奇人的人物速写;

议题三:奇人的拿手绝活;

议题四:奇人的处世智慧;

议题五:奇人的醒世奥秘。

五个议题分别指向于津味交汇的民俗生活、个性传神的生命个体、令人叫绝的本事能耐、坚守自我的生存法则、深刻独特的世俗视角。

姚老师的教学设计是主要指向于议题三进行的,聚焦故事中奇人的拿手绝活、生存智慧,进一步感受“世人是可爱的,世事是好玩的”,体味市井小人物活法之传奇,并为后续拟将进行人物处世智慧等深度阅读分享拉开序幕。

整个设计表现为:

—、阅读的回归,需要有意思的走向。

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着力强调课内与课外的关系,也给我们明晰了课外阅读内容的课内教学更多着力于阅读"得法”的技能掌握。

作为五年级的整本书阅读指导课,姚老师始终以指向文学的阅读目标为圆心,她选择了一条非常明晰的路径,也借助了“猜读”“抓读”“问读”“回读”等这些高年段比较有意思的阅读抓手,指导学生把书读好玩,让不同策略引领下的言语生长向着有意思的走向推进。

我们看到课堂上,学生披文入境,搜集信息、归纳信息,评选活动、颁奖词交流,方言比较、趣味体验,这些所有 的阅读实践都是一一对应着教学目标,不偏不倚,学生在不同目标、不同策略的指向中感受到了世人的可爱,世事的好玩,更有作品中可供挖掘的活法和乐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此这般,学生的阅读所获必定会泛起美好的涟漪,呈现悠远的景致。多元的策略设计,让阅读变得更有方法、更有意思,一场酣畅淋漓的思维激荡也就此发生。

二、阅读的回应,需要有质地的走近。

姚老师在课堂教学时,也不乏对学生言语思维训练的回应,指导学生亲近文本,把书读丰富。

—是对逆向思辨的回应。阅读整部作品,我们会发现,作者以轻快的笔触塑像,以半文半白、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传递民俗风情之味儿。

津味相声文化的影响,地方特色民俗的渗透,口语、方言表达的精华,都成就了这部作品雅俗共赏的语言魅力。这是这本书有别于冯骥才其他文风作品的独特之处。而老师们往往会忽略“俗世”中的这一“俗”味儿。

这节课,姚老师就溯洄从之,不忘从"奇”中窥"俗”,带领学生掀开了天津卫码头世俗生活的神秘一角。通过播放天津方言的俗世奇人评书视频,与学生普通话诵读进行对比, 拉近了民俗文化与学生的距离,以一种更为丰富的方 式,感受方言表达的意味,体会作者故意俗而为之的精妙。

二是对创造性思辨的回应。姚老师以情境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天津卫码头之星”的实践活动中, 对奇人们活法的传奇进行分类和归纳,并结合热门的网络用语给奇人们设置奖项、撰写颁奖词。

她鼓励学生质疑、反思,以“阅读回音壁”,让学生挖掘作品故事中耐人寻味的深刻寓意,提出心中的疑惑并尝试回答。在教学最后,更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为作品重新取名。多样的课堂设计让课堂更有空间,更显生气。

三、阅读的回响,需要有深度的走入。

“码头上的人,不强活不成,一强就生出各样空前绝后的人物,但都是俗世俗人;小说里的人,不奇传不成,一奇就演出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却全是真人真事。”这是《俗世奇人》封面的一句导言,也是课堂教学中可以一以贯之的阅读线,值得欣喜的是,姚老 师抓住了这条引线,并进行了有深度的走入和提升, 指导学生把书读深刻。

纵观姚老师的这节阅读指导课,我们不难发现,她就是以"传奇”为着眼点,在每一个板块都蕴含传奇之意、传奇之思,这便是教者颇具匠心的解读和设计。

以上一节指导阅读的人物描写为出发点继续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致,通过语言猜人物的方式,图文结合,渗透了作者凝练传神的语言特色。

接着,从故事情节中奇人们“空前绝后”的传奇活法,到文学表达上带有杂学风味的传奇语言,从作品充满魅力的传奇风采再到作者兼具几重身份的传奇创作。就这样教者娓娓道来,学生层层深入”传奇“之境,品”传奇“之书,更阅“传奇”之作者,带着这样高阶的深层思辨,学生的回答也会越发深刻。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想必这节课后,能使学生在心底泛起涟漪的,绝不仅仅是津门的奇人轶事、市井的声色犬马,更会有对"传奇”一 词深切的体悟、细致的叩问和回念。这便是这节课带给学生阅读思维上可攀高的深远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