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是很了不起的,因为在他之前,从没有人提过“民为贵”,他提出来了。在一个根本没有人涉足的思想领域,在2000多年前那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他原创性地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概念,这种理念的新锐度,绝对是百分百的,而在思想的新颖性之外,也能看出孟子的勇气。因为即便是别人能想到这一点,也不一定说得出来,这是需要勇气的。
民本,是说民为本,按照孟子的原话是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众是第一位的,国家是第二位的,君主与这二者相比,排在后面。这就从根本上让人们的头脑里重新去思考一个问题,民,社稷,君,彼此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什么是根本?什么是一个社会的终极目的?
答案其实就是民众。孟子的这个观点,放在千年之后的现代社会,也绝不是落后的概念。两千年过去了,或者说中国人摸索了两千年,一直在努力,一直在路上。
孟子认为,民为贵,就是要重视民众的利益,赢得民众的民心,依靠民众的力量,增进民众的福祉,一个社会,不管采取何种举措,根本的目的,都应该是以民众是不是更为幸福、富裕、快乐、满足、平静为依据,如果背离了这些基本的原则,其举措就值得商榷。民为贵的这个贵字,说明执政者要爱惜民众,呵护民众,精心地爱护和引导他们,减省刑罚,薄于税敛,体恤民众,关注民生,始终把民众的切身需求放在第一位。
社稷次之,君为轻,实际上是说,社稷也罢,君主也罢,都是为了第一位的民众过得更好,而提供某种外在的辅助性因素的,社稷与君主的价值,也正体现在民众是不是尊贵了之中,民为本,民为贵,民为中心。如果一个国家很强大,君主也很尊贵,但是民众却并不受到重视,没有得到应有的对待,这不是孟子的初衷和追求,他也并不认为这是理想的社会状态。
孟子崇尚的是仁政和王道,对民众好,体恤他们的不易,了解他们的艰辛,在政策上优待他们,争取民心归附,不提倡依靠武力兼并和征服他国,以仁为本,无敌于天下。反映在具体的个体价值观上,孟子的观点是我们很熟悉的四个字:舍生取义。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注意这并非是说:人人皆善,而是说,人性中有善的成分,所以后天教育的功能,旨在培养和壮大这种善的成分,如此,则这个人就能成为一个好人,一个在仁义礼智四个方面有优异表现的人,所以人生就看你走哪一条路,选取那一种价值观,往左走,是正途,往右走,就是另一番选择,全看你自己,孟子说人要培育自己的浩然之气,也就是一股正气。有正气的人,行得正,站得直,自信坚定,毅力坚韧,外人服你,自己的潜力也能发挥出来,从养生的角度看,身体也好,这是浩然之气的好处。
孟子绝对是另类的,他敢于想,敢于说,现在再看,他的话语,依然闪现着时代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