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早在《南京条约》签订之前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便已诞生---《穿鼻草约》,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列表?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列表(近代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

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列表

众所周知,《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早在《南京条约》签订之前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便已诞生---《穿鼻草约》。

其实《穿鼻草约》只是草约,虽然该草约并未得到中英双方的签字承认,但我们并不能否定其存在的历史意义。通过对比《穿鼻草约》与《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我们不难看出《穿鼻草约》本就是《南京条约》的雏形,因为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一个都没有少。《南京条约》只是比《穿鼻草约》更霸道罢了。

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后,道光皇帝刚开始还是一位主战派;随着战争的推进,1840年8月英军攻占天津大沽口威胁北京,坚持了两个月的道光皇帝由主战派改为主和派;1840年11月道光皇帝撤销林则徐的钦差大臣,改派琦善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与英军谈判;在和谈期间,1841年1月7日英国对华全权代表义律突然指挥英军攻占沙角炮台(即穿鼻炮台)和大角炮台,逼迫琦善接受英方的议和条件,即为《穿鼻草约》。

《穿鼻草约》是鸦片战争中英国代表(仅限于中英代表,并非中英双方政府的态度)私拟的一份议和草约。该草约的主要内容有:香港本岛及其港口割让与英国;赔偿英国政府600万银元;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英军撤出沙角、大角炮台,归还定海。

1841年1月21日,义律单方面公布了《穿鼻草约》,但事实上双方未正式签约。

因为琦善未得到道光皇帝关于割让土地的谕令,不敢签字。

事后,中英政府都不承认这项草约。道光皇帝以琦善擅自割让香港,令锁拿解京问罪,英国政府认为草约索取的权益太少,将义律撤职。

琦善(包括前期的林则徐)、义律均被双方政府,一一撤职,由此可以看出,不论林则徐、琦善、义律均为中英双方政府斗争的牺牲品。

林则徐、琦善、义律三人,皆为中英双方中的精英人才,论才华、论地位、论亲信度(受当权者),三人均为一时人杰。可是三人为何都又成为当权者的牺牲品呢?【鸦片战争到于今】认为,之所以选择牺牲林则徐,是因为道光皇帝被陌生而强大的英军震慑、胆怯了,随由支持主战派改为支持主和派,哪还有时间考虑什么“朝令夕改”的皇权威严;之所以选择牺牲琦善,是因为道光皇帝觉得和谈的底线被大大地突破了,突破到无法承受的地步,就算和谈清政府也是“天朝上国”啊,怎么能割地呢,这等奇耻大辱又岂能承受,而你琦善虽然没有再草约上签字,可是又没给咱们大清降低损失啊,道光皇帝就想啊“朝令夕改”的皇权威严,我可以不要,可是皇帝的面子我还是要的啊,既然你琦善没有能力和谈,那就撤了吧,好歹也表明下我的态度;英政府之所以选择牺牲义律,是因为英政府认为凭借着我强大的国威,而你义律就给我们争取到那么一丁点的利益,你知足了,并不代表我们就认可了啊,英政府就想啊你要搞清楚,我们才是决策者好吧,你只是我们派过去的一个代表而已,无权私拟条约的啊,既然你搞不清楚你的定位又容易满足,那就撤了吧。

放眼现代,其实在职场中,一个中层的起起落落,还不是一样道理,什么情义、能力,都只是高层利益斗争的牺牲品,中层的命运并不掌握在中层的手中;作为中层【鸦片战争到于今】以为,我们不应该任命,但是我们也没必要心生芥蒂、心灰意冷,而是应该以一种开阔敞亮的胸襟来看待那些前进道路中突发的插曲,撑得住心气,耗得起时间,静静的补充能量,等待东山再起时,再将那些失去的重新拿回来,给高层、给底层那些冷眼的看客一个响亮的耳光,岂不比怨天尤人、唉声叹气、一蹶不振来的更对得起自己嘛。

看古说今,愿【鸦片战争到于今】的一些胡思乱想,能给您再分享历史的趣闻中,一同感受下那些历史气息中,散发出来的现代处世智慧的芳香。

感谢您的阅读,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