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中隐含了一个巨大的误会!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 “罢歌舞”(意为:歌舞早已散去)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帝子今何在”(帝子不知哪里去了) “空自流”(空空的流淌)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 “天人之旧馆”(昔日的“滕王”都已经成“天人”了)

滕王阁序里面的典故和他们的作用(阁中帝子今何在)(1)

《滕王阁序》的滕王阁,位于南昌(古洪州)

这些都是《滕王阁序》及其附诗中的名句,作者王勃,其天赋不亚于“才高八斗”的陈思王曹植,王勃26岁(一说25岁),公元675年,就写下了此亘世名篇。

滕王阁序里面的典故和他们的作用(阁中帝子今何在)(2)

王勃雕像

仔细揣摩本文开头的这几句。

—— 这些词句,都表明,昔日的修建和居住在滕王阁的“帝子”(也就是滕王)已经“羽化登仙”,远远的离我们而去了,只留下滕王阁供我们瞻观流连,叹悲怀古。。。 。。。

实际情况是什么呢?

“帝子”也就是(皇帝的儿子)李元婴,在王勃写下《滕王阁序》的时候,还活的好好的,而且还很滋润!

滕王阁序里面的典故和他们的作用(阁中帝子今何在)(3)

“帝子” “滕王”--李元婴

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第22个儿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被封为“滕王”,金州刺史。他是个贪图享乐,声色犬马的主儿,“颇骄纵逸游,动作失度”,肆意压榨属民,所辖之地,民怨极深!

后来的唐高宗李治对他非常怨愤,没办法,毕竟是自己的叔叔辈,给他贬到苏州做刺史而后洪州(今天的南昌)做都督,滕王阁,就是他在洪州始建的。

他在洪州的时候,不但大兴土木,还继续自己的骄奢淫逸,居然还干出将下属的妻子据为己有的事情!

(看来,老李家欺占下属的老婆是有遗传基因的 —— 参考唐明皇和杨贵妃——连自己儿子的老婆都不放过,真的是无可救药了。。。等等,我想起来了 —— 还有一个更牛的!唐高宗李治娶的是他爸爸(唐太宗)的老婆(就是那个武则天!),,,让我晕一会儿,,,只能说,,,贵圈真乱!)

滕王阁序里面的典故和他们的作用(阁中帝子今何在)(4)

言归正传,后来,李元婴又被贬为隆州(四川阆中等地)刺史。

不知道李元婴看到《滕王阁序》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如果是一般人,应该是崩溃的。。。我还没死啊,你怎么能这么写??

但是李元婴不是常人,死活姑且不论,享受是一定的!《滕王阁序》的4年之后,也就是679年,到了隆州,依然故我,按照宫苑的格局,又建起了一处规模宏大的行宫,这就是阆中滕王阁。

滕王阁序里面的典故和他们的作用(阁中帝子今何在)(5)

阆中滕王阁 始建于679年

不知道王勃的文章,是不是给了李元婴继续修建滕王阁的动力,若说李元婴没有看到此文,我是不信的。到李元婴修建阆中滕王阁,其中4年时间,足够此文名扬天下了。

当日王勃作序的背景和情形:

洪州都督阎公(阎伯屿)重修滕王阁竣工,原本想让自己的女婿孟学士在聚会中露露脸的,已经事先让其准备好了一篇序文,信心满满,认为只要照此写出来,一定能博得满堂喝彩,“以彰其名”。哪知当日在众宾客谦虚让笔的过程中(谦虚推辞是当时的惯例,不能当真),轮到王勃,他接笔就写,即兴发挥 —— 想必王勃当时一定是文思澎湃,如泉喷涌,无可阻遏,否则,读书人不会如此唐突和“当仁不让”

主人阎公,见王勃如此,甚为不快,当时以宽衣为由,“拂袖而去”,在旁屋,令其手下时时汇报王勃写的内容,一开始听到“豫章故郡,洪都新府”,觉得是“老生常谈”,后来听到“台隍枕夷夏之郊,宾主尽东南之美”,阎公沉默不言,当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即大惊失色“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立刻出来在王勃身边观看。王勃写罢,众宾赞服,宾主“极欢而罢”。

滕王阁序里面的典故和他们的作用(阁中帝子今何在)(6)

王勃写序

据说,《滕王阁序》作成的第二年冬,长安城里争相传颂,一日,唐高宗李治也读到了,认为王勃是罕世之才,当年因为“斗鸡文”降罪于他,不太合适,就问王勃现在何处,立刻要召见他。身边的太监悲伤的说:王勃已落水而亡。。。。

事实确是如此:王勃在写完《滕王阁序》之后,按照序中所述,立刻动身“奉晨昏于万里”—到交趾(在今天越南)去探望自己的父亲,归来的途中,遇到海难,同船一起沉没了,年仅27岁。。。 。。。 悲哉!天妒英才。。。 。。。

滕王阁序里面的典故和他们的作用(阁中帝子今何在)(7)

天妒英才-- 王勃年仅27岁就永辞于世

现略选几句,邀请各位再品味一下序文的美吧 –--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13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在读这篇流传永世的《滕王阁序》,得知它背后的故事,不禁唏嘘不已,感怀“胜地不常,盛筵难再”,感叹天才易逝,感慨“物换星移”中的轮回和变迁 。。。。。。

无限感念,不尽惆怅,就以序文中附诗的后两句,作为本文的结尾吧!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附说明:

1、阎公当初的心情应该是复杂的,现在看来,应该拜谢王勃的现场“截胡”,若不如此,99.9999%的人都不知道曾经有个阎伯屿,还曾经做过洪州都督,重修过滕王阁。

2、 《滕王阁序》是否现场即兴发挥,历来有争论,笔者认为确是现场即兴作就的,原因在:文中有些词句,没有推敲斟酌的痕迹。另外,王勃是远赴交趾探望父亲的途中,经过洪州,巧遇此次盛宴的,没有时间去精心准备这样一篇文章。

3、 “帝子”、“滕王”李元婴,在序文作成9年后,也就是684年才去世,王勃先于他“登仙”8年左右。

4、 “滕王阁”有三个,都是李元婴建的,李王爷真的是古代的“建楼狂魔”啊!按照先后顺序是:山东滕州滕王阁(已损毁)、洪州滕王阁(南昌,序中所指,重建29次之多)、阆中滕王阁(仅存部分,于1986-1987年新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