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荐博 通讯员 李军军

淄博市淄川区作为依托煤炭资源起步的百年老工业区,早期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繁荣了地方经济,带动了城市发展。但是,资源总有耗尽的时候,随着最后一个煤矿的关停,淄川经济亟需转型升级,于201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

如何凤凰涅槃、浴血重生,这对于百年老工业区淄川来说,是一场不小的考验。

为全力应对考验,淄博市淄川区委、区政府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中,坚持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形成了具有淄川特色的“三百三行”系列活动,探索出了推动县域创新发展的“淄川模式”。

开辟产学研合作发展的“淄川路径”

淄川在创新发展的探索之路上从未停歇。

从最开始“百名专家淄川行”活动,到形成“三百三行”体系,淄川构建了从“请进来”到“走出去”,再到重点解决校企合作“最后一公里”的完整合作体系,开辟了依靠产学研合作加快转型发展的“淄川路径”。

淄川经济开发区建设(有解思维看淄博⑱)(1)

何谓“三百三行”?

一是“百名专家淄川行”。从2008年开始,连续十四年举办“百名专家淄川行”,即在每年7月18日-19日,从全国百余家高校院所邀请专家汇聚淄川,为淄川经济社会发展把脉问诊,解决难题。通过集中调研与平时调研,准确掌握企业科技、人才、项目需求,征集企业技术难题。

二是“百家企业院校行”。从2012年开始实施“百家企业院校行”,即分行业组织企业拜访高校院所,开阔眼界,寻求合作。针对企业需求,邀请专家与企业开展项目、人才对接,并建立长期联系对接机制。

三是“百名博士企业行”。为打破高校人才向企业流动的“壁垒”,淄川区创新人才工作方式,从2016年探索实施“百名博士企业行”,即邀请高校院所的博士与淄川区企业对接,选聘优秀博士到企业担任“科技副总”,破解企业引才用才的困局,推动校企合作实现“零距离”。

提升创新能力 实现“淄川创造”

在“三百三行”活动实践中,淄川坚持分类指导,倡导骨干龙头企业在围绕主业精耕细作的同时,着眼长远,开展前瞻性、战略性技术攻关,抢占创新制高点,解决了一批“卡脖子”技术。

淄川经济开发区建设(有解思维看淄博⑱)(2)

同时,“三百三行”活动不仅仅是科技成果的引进,还有高水平研发机构的引进和共建,2020年全区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4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共计达到了74家。高水平研发平台成为了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的重要源头,一批创新技术和“淄川创造”由此诞生。不断创新的“三百三行”活动,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最近几届注重了新业态、新模式的引进培育。

山东七河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成功的典型案例之一。

山东七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主要从事食用菌研发、生产、加工、销售、出口等业务。“我们从最初只有几个蘑菇大棚,到依靠产学研合作,研发了世界先进的食用菌智能控制系统,攻克了菌棒长途海运技术难题,首创了‘国内制棒 国外出菇’的产业化经营新模式。”山东七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于晓介绍说。

20多年来,七河生物逐步实现了从小农作坊到智慧工厂、粗放式管理到规范化运作、局部市场到全球市场的华丽转变,成长为国内最大的香菇菌棒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香菇菌棒出口供应商。

数据显示,七河生物在美国、日韩等国家设立8个全资子公司,国外市场份额占到90%以上,年出口创汇超过5000万美元,居全国同行首位,先后获得“国家级蔬菜标准园”“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等荣誉称号。

七河生物的例子并非孤本。

淄川经济开发区建设(有解思维看淄博⑱)(3)

山东雷帕得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聘请山东理工大冯锐博士为科技副总后,协助申报发明专利2项,联合申报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指导公司获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山东唐骏欧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通过与山东理工大学合作,在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的同时,还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盟主单位,带动了全市汽车产业链整体发展……

通过引导骨干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组建“四不像”的新型研发机构——生物制药研究院、山东产研高性能材料技术研究院、信息与新能源材料研究院等10家创新发展研究院,逐渐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智库,人才培育的基地和战新产业的孵化器。

成就事业“合伙人” 形成创新合力

“三百三行”搭建了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开创了小县城引才用才的新模式。

人才作为企业的第一资本,就七河生物来讲,通过“三百三行”等多种途径,企业与山东省农科院、上海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等8家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打造现代数字农业管理模式,保障企业快速高效发展;通过产学研共建,吸引聘请10名高层次专家和教授。

淄川经济开发区建设(有解思维看淄博⑱)(4)

数据统计,在共计十四届活动中,累计超过1100家(次)高校院所、130余人(次)院士、4200多人(次)国内外专家到淄川开展技术指导、项目合作。且若双方达成合作意向,选派的专家、教授到企业任职,通过为企业选派“科技副总”,实现了驻淄高校人才与企业共引、共享、共用,为淄川高质量发展赋能。

“三百三行”活动举办的“初心”,就是搭建平台,实现企业、高校院所等产学研主体的深度融合,形成创新合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向创新驱动转变。从首届不足百人的专家,到现在每届慕名而来超过300名专家的转变,最主要的原因是实实在在的成效和不断落实的合作项目让专家找到了能够成就创新事业的“合伙人”。

淄川经济开发区建设(有解思维看淄博⑱)(5)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在淄川,依靠产学研实现转型升级不仅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而且在全社会营造了尊重科技、尊重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生态。据了解,十三五期间,淄川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3%,服务业占比达到43.5%,“四强”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33%。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2家,是2015年的3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5.4%,提高了21个百分点。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淄川经济开发区建设(有解思维看淄博⑱)(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