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可能大家都看到一条新闻,21岁的江西单亲妈妈,在安庆带着女儿送快递。
小姑娘看似云淡风轻地讲述了自己的故事,每一个字的背后,却都是一段触目惊心的过往。
看完这个视频的人,很难不去记得女生那双年轻的、亮晶晶的眼睛,也很难不为之动容。她越是表现得乐观、豁达,就越会让人感到难过和揪心。
同样很感动的是,我发现在评论区里,有越来越多的人都在反思,这个女生为什么会遇到这样的事情,自己该如何帮助她,而不只是在喊着干巴巴的“为母则刚”“正能量”的口号。
这是一种很有趣的改变,这意味着,我们越来越不认同“歌颂苦难”这件事了。
几个月前,“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视频还刷爆了全网。
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当你在赞美苦难的伟大时,就是在将苦难合理化;而当你试图从别人的苦难里榨取一种侥幸心理时,也就失去了对当事人的同理心。
我们究竟要如何面对苦难?
我想,首先应该明确的一点是,苦难并不是理所应当的,更不应该将别人的不幸,都当成你的励志故事。
与其将重点放到“苦难”二字身上,不如说,我们应该看到每一个具体的、大写的“人”。
每一个经历过苦难,依然乐观、坚强的个体,都值得我们的最高敬意。
最近一部在播的韩剧,就让我看到了这样一群人。
和近期几部大热门韩剧相比,《说出你的愿望》相当小众,即将完结收官之时,豆瓣评价人数还不够千。
好在8.2分的评价,说明大多数看过的人都和我一样,对这部剧还是比较有感触。
剧情主要发生在一家临终关怀医院里。
住在这家医院里的,都是临近生命晚期的绝症患者,现代医学对他们已经束手无策。
医生们致力于为他们缓解痛苦,让患者们尽量体面地度过生命的最后一程。
而医院里还有一个叫“神灯小队”的义工组织。
他们的目标则是帮助癌症晚期患者,实现他们最后的愿望。
比如有一位老爷爷的心愿,是在临终前看一场圣诞节的雪。
神灯小队的义工们就在炎炎夏日,穿上厚重的冬衣,从屋顶往下洒落沸沸扬扬的雪。
而另一位大哥的心愿是在临终前看海。
他们就开着救护车,带着急救设施,千里迢迢地将患者带到海边。
还有人想要回到过去,住在老房子里,再看一眼记忆里的柿子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自己的故事。
《说出你的愿望》将镜头对准每一位生命走到尽头之人。他们有人年轻貌美,有人则白发苍苍,有人度过了幸福的一生,也有人心有不甘、满是悔恨和遗憾。
尽管时日无多、终日被病痛折磨,但他们依然凭借着强大的意志力,想要完成未竟的心愿。
同时,镜头也被对准了每一位帮助他们的人。
他们看似是笑容满面、无所不能的魔法师,但其实在心愿的魔法背后,也不过只是一群状况频出的普通人。
这其中最有意思的一个点是,剧里的男主角,竟然还是一个非常愤世嫉俗、性格很反鸡汤的人。
池昌旭扮演的是一个刚刚出狱的小混混,因为被法官罚做社区劳动,而来到了这家临终关怀的医院,成为了“神灯小队”的一员。
一开始所有人都不喜欢他,以为他是个富二代,因为看他一身名牌、开豪车、长得又很帅。
他也不太喜欢其他人。
因为他对人就是很不友好,甚至有一个很经典的、很叛逆的理论:每个一见面就对着我笑的人,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多半是想骗我。
对于绝症患者本身,他也没有太多的尊重,动不动就是:“反正也是要死的人……”
不过,比起别人的生命,其实他最不珍惜的还是自己的生命。
实际上他并不是一个富二代,只是个流落街头、无家可归的小混混。
钱是从高利贷手中抢来的,他已经两次尝试过自杀,一直过着得过且过、有今天没明天的生活。
但要说他真的蔑视生命呢,好像也不至于,因为他还养着一只患重病的小狗。
宠物医院的人建议他让小狗安乐死,因为它已经非常痛苦了,活着的每一秒钟都很痛苦。
但他还是坚持要将它留在身边,哪怕只是将它装在一个很小、很不舒服的狗窝里。
他说,即使痛苦,活久一点总是好的。
或许他是在以己度人,希望小狗能多活一段时间,也可能只是他太寂寞了,才希望小狗能陪在自己身边。
总而言之,这个人有着非常矛盾的生死观,也有着非常笨拙的感情观。
明明很爱自己的小狗,但好像并不知道怎么去爱它。爱因此变成了一把尖锐的刀子,割伤别人,也割伤自己。
明明害怕死亡,但是又找不到活着的意义。所以只能得过且过,不去爱,不去理解,对整个世界摆出拒绝的姿态。
《说出你的愿望》开始之所以会吸引到我,其实正是因为这种割裂感。
一边是非常真善美、非常理想主义的“神灯小队”。
一边又是极度矛盾、怀疑一切的男主角。
这两者之间天然地会产生化学反应。
而在看剧的过程中,其实我也很容易代入到男主角的视角,从完全不理解神灯小队,再到慢慢地对这群人产生感情,最后完全地接纳他们,也接纳自己。
这个过程,同样是男主角治愈自己的过程,是他重新找到生活的意义的过程。
“意义”是一个很重要的词。
在这部剧的前半部分,有一个很重要的讨论是:
神灯小队的存在,他们所做的事情,到底有没有意义呢?
诚然,他们是在帮绝症患者实现自己的心愿,但又怎么确定,当他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不是在一厢情愿,自我感动呢?
尤其是,这背后同样还涉及到了一些医学伦理的问题。
比如患者想要看海,就不顾对方的身体状态,将他带到海边——这样的长途跋涉,可能会加剧生理的痛苦,甚至折损对方的寿命。
又或者,神灯小队总是反复地向患者强调,我们会为你满足一生中"最后"一个愿望。
那么完成以后呢?患者是不是就彻底失去求生的意志了?
过于强调“最后”这个时间期限,虽然听起来很感人,但也许反而会施加一层消极的心理暗示。
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部分,也是在类似的、临终关怀题材的作品里,我们很少会看到的讨论。
《说出你的愿望》以单元剧的形式,将镜头对准一个个的绝症患者,让神灯小队满足他们的一个个“最后”心愿。
每一个愿望实现的过程之中,都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怀疑、波折和考验。
而问题的答案,做这件事的意义,也正藏在过程里。
意义就在于,只有他们问了。
“关怀”一位患者的方式或许有很多种,但只有神灯小队会去问这位患者,你究竟想要什么,你的愿望是什么。
只有他们听到了患者的声音。
患者以这种方式,来与这个世界产生最后的联结——他们明白了,自己是有人在乎的,自己的愿望也是有人在乎的。
这就是做这件事最大的意义。
当然,再往后看也会发现,神灯小队的确在帮助别人,但他们同样也是在帮助自己。
男主角正是在寻求意义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意义”。
最开始,他之所以会显得尖锐而充满敌意,是因为有着满目疮痍的过往。
他在孤儿院长大,曾经被家暴,长大后变成了放高利贷的小弟,又眼睁睁看着孤儿院的妹妹被逼着做起了网络裸聊。
他的人生中没有经历过任何温情,连一直陪在身边的小狗都是只没人要的流浪狗。
第一次自杀失败后,他因为纵火罪被关了一段时间,出狱后抢了高利贷一笔钱,住进豪华酒店,欣赏到了高空最迷人的夜景,却发现繁华富贵似乎也不过如此,钱并不能带来什么。
在那一刻,他彻底失去了活着的意义,才决定带着流浪狗去海边,实施第二次自杀。
虽然年纪,身体健康,但他其实很像是精神上的“绝症患者”。
因为经历过创伤,所以变成了一具空壳,也对生活失去了信念感。
反而是在神灯小队里,他第一次对日常生活拥有了知觉,也第一次找到了某种“意义”。
看似剧集的前半部分,他一直在怀疑神灯小队的意义,但其实由始至终,他怀疑的只是自己的意义。
而成东日所扮演的大叔,更是在某种意义上,升华了这个故事。
最开始大叔以领导者、拯救者的姿态出现。
他弥补了男主角所缺失的父爱,也是神灯小队绝对的核心。甚至于当医院排练话剧的时候,他都是当仁不让的“导演”。
但其实故事的B面又如何?
他是被社会抛弃的、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也是一名时日无多的癌症患者。
在医院里,他找到了自己的病床,也找到了自己的“家”,找到了生而为人的位置。
而当一名癌症患者的愿望,竟然是满足其他患者的愿望时,这个故事又被赋予了另一层意义。
这时再回头看,会发现编剧其实也早早埋下了伏笔。在第一集里,一名患者在临终前将自己的手表送给大叔。
大叔以一种十分凝重而严肃的表情说,以后,这就是我的时间了。
时间就是意义,愿望就是意义。
即使生命终将流逝,时间却不会停止向前。也总会有人和时间一起向前。
「人」本身就是意义。
两位主角之外,神灯小队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有人曾经是病患的家属,在这家医院送别了子女。
也有人曾经历了原生家庭的伤害、是校园霸凌的受害者,但在神灯小队里,他们得以弥补伤痛。
在这一层面上,这部剧其实扩大了关怀的范围。
并不只是身患绝症的人才需要帮助,也并不是只有得到帮助的人,才是被救赎之人。
每个人都在这种相互联结、相互影响的过程中找到了意义。
给予也是一种获得。
说出愿望的人很幸福,而听到愿望的人,同样也就得到了愿望。
其实在看这部剧的时候还有一个感受,假如在早几年前,可能我不太会喜欢它。
因为它太温情、太治愈、太理想主义了,简直想像一个成人的童话。
就好像神灯小队里的每一个人,脸上总是挂着很温暖的笑容,总是一副很阳光、很积极的样子,说自己什么都能做到、任何心愿都能够实现——这怎么可能呢?
每个人背过身去,也都还是有自己的痛苦,要独自舔舐伤口。
但是这几年,看到了太多糟糕的新闻、可怕的现实之后,反而会觉得,还有人愿意拍这样的故事、讲述这样的人生,是一件很动人的事情。
童话故事之所以很美好,在于这虽然不是真的,但你依然很希望相信这是真的。
可能这个世界,有很多时候的确是不值得我们去相信的。
但总还是有一些人和事,是我们值得为之奋斗、值得为之守护的。
我希望自己能听到他们的故事,听到他们的愿望。
也找到自己的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