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晨曦照耀的拉姆岛,曾经有一位伟大的航海家率领伟大的航队,亦来到这里,就是郑和郑和七次下西洋,永乐十四年十二月十日(1416年12月28日),郑和第五次下西洋,此行到达了人类当时所能够到达的最远的地方,就是今天的东非肯尼亚拉姆岛,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郑和到达最远的地点?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郑和到达最远的地点(郑和行船最远处)

郑和到达最远的地点

在晨曦照耀的拉姆岛,曾经有一位伟大的航海家率领伟大的航队,亦来到这里,就是郑和。郑和七次下西洋,永乐十四年十二月十日(1416年12月28日),郑和第五次下西洋,此行到达了人类当时所能够到达的最远的地方,就是今天的东非肯尼亚拉姆岛。

郑和船队有2.7万人之众,船队规模达200余艘船。其中,最大的宝船长151米,宽61.6米。宝船有四层,船上9桅可挂12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百人才能启航,一艘船可容纳有千人。除宝船外,还有马船(快船)、粮船、坐船、战船、水船等种类的船舶,“是一支结构精良、种类齐 全的特混船队”。

哥伦布自1492年至1505年曾先后进行4次美洲之行,“第一次远航时,只有87名水手,3艘轻帆船,其中最大的旗舰‘圣玛丽亚’也不过250吨,仅为郑和宝船的 1/10。在郑和之后的87-114年之间,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所有到达肯尼亚的人加在一起,不足当年郑和船队人员的1/5。

那么,郑和航行的目的是什么?是维护天下和平。当时东南沿海海盗猖獗,郑和下西洋有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为保障整个南中国海,甚至印度洋,能够航路畅通,番人安宁,就是让外国人也能够安居乐业,这就是当时郑和下西洋的重要目的。“循礼安分,勿得违越;不可欺寡,不可凌弱。”“不服,则耀武以慑之。”有没有实现呢?郑和下西洋,多次平叛海盗、劫匪,特别是生擒匪首陈祖义,带回北京予以绞刑,粉碎锡兰王亚烈苦奈儿的阴谋,还平定了苏门答腊的内乱,生擒苏门答腊的苏干剌等等。于是“凡所号令,罔敢不服从”,“海道由是而清宁,番人赖之以安业”。郑和七次下西洋对于稳定国际环境起到了巨大作用,堪称是人类最早的维和部队。

当然,除了维和,郑和还要一个重要使命,就是传播文明,传播技术,传播大明声威。在2.7万人中有工匠、艺人、农业技术家、学者等,郑和所到之处帮助当地人打井、农耕、培养医生,极大幅度的提高当地人的福祉。郑和船队给世界带来的是什么?文明、技术、友情,先进的物质文明与生产方式。正因如此,郑和受到当地民众的爱戴。

自1405年至1433年,漫长的28年间,郑和船队历经亚、非30余国,涉10万余里,与各国建立了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联系。

但是,很遗憾,1433年,郑和逝世,明成祖朱棣驾崩之后,明朝后来的皇帝再也没有继续这样伟大的航海事业,而颁布了“片帆不得出海”的禁令。至此,海上强国、大国的中国与海洋无缘,而变成了一个完全“内陆国”,由海洋贸易、海洋文明走向了封闭,黄土文化与农耕文明成为圭臬。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与新大陆、新航道,甚至与“工业文明”,就此无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