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心中有几部反复看也看不厌、逢人便会交口称赞,就算一个人要去孤岛住三年也要带上的电影。
如果有,那么这就是中毒了。
如下的五部电影,把老司机毒住了,今天翻出来,与你共享。
1、《金鸡》 2002年
你没看错,就是这位阿金,让你见识到啥是真正的“金鸡”。
俗话说:“ji女不能靠性欲干活。”
阿金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她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客人。
于是,整个社会上下各阶层的奇葩都成了她的座上宾。
这部有点咸湿的电影,最大的魅力就是它太反常了。
比如,你见过刘德华叫床吗?
他不但从电视机里爬出来,甚至还面对面告诉阿金应该如何叫地更销魂。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客人。
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更需要像阿金这样的人。
我的意思不是去做鸡,而是要乐观、自信、坚持、努力,奋斗不息。
说不定好运也能降临到自己身上呢!
2、《波拉特》2006年
它的全名是《波拉特:为了建设伟大的祖国哈萨克斯坦而学习美国文化》。
但它的内容比它的名字还要碉堡。
一个哈萨克斯坦人去到美国,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啥都感觉很新鲜。
比如马桶里的水,他……拿来洗脸。
味道如何?
走在街上,见到陌生人就要亲对方。
没办法,谁让波拉特来自一个民风淳朴的国度呢?
这么一比较,性观念开放的美国,反倒显得很羞羞呢。
你以为很重要的东西,人家根本没有在怕的。
由于细节太多,笑点太密,你得多看几遍才能逐一搞清楚。
后来你会发现,原来这是伪纪录片。
再后来你会发现,表面上看是在嘲笑这个乡巴佬,其实是在揶揄大美利坚嘛……
3、《大话西游》1995年
第一遍,看不懂。
第二遍,也未必能看懂。
这是一部需要反复看才能逐渐摸清各种复杂线索,而且每看一遍都能被逗得前仰后合的“神片”——噢,他们管它叫“后现代解构主义”。
你问问有多少人可以背下那段台词:
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
还有那首哀怨的音乐,是触动女生泪腺的不二法门。
苦海翻起爱恨 在世间难逃避开命运
中了《大话西游》的毒,就会时不时来上这么一段词儿。
早上照镜子要喊“猪啊”,晚上失眠要说“长夜漫漫,无心睡眠”。
无奈的时候说“I 服了 You”,开心的时候说“我真幸福”。
就连年终奖没发,都要说:“我猜中了前头,可是我猜不着这结局。”
《大话西游》培养了一批“毒瘾者”。
他们为脚踩裆部灭火狂笑,为紫霞仙子的死去而哭泣。
见到啰嗦的人,就扣上一顶“唐僧”的帽子。
时隔十几载,大话情缘始终未断。
4、《耶稣受难记》 2004年
这部电影有一种魔力,让人既觉得度日如年,又想继续往下看。
说白了,这是一部“折磨人”的电影。
耶稣已经被打烂一只眼了,身上还戴着锁链。
但统治者不愿就这么饶了他,于是大皮鞭子接二连三抽打在他身上。
光听声音就觉得有点恐怖,何况打到血肉模糊。
都已经身上条条血印子了,耶稣还被逼扛着巨大的十字架前往刑场。
那段路,无比地漫长。
这既是折磨戏里的耶稣,也是折磨戏外的观众。
把耶稣钉上十字架,达到了血腥的顶峰。
那巨大的钢钉活生生钉进手掌心里,好痛~~~
越痛越看,真是中毒太深了。
这么拍,肯定是要招来巨大争议的。
导演梅尔·吉普森就像多年前拍了《耶稣最后的诱惑》的马丁·斯科塞斯一样,受到很多教徒的指摘。
拍宗教题材电影本来就是如履薄冰,这一点他想必早有心理准备。
剩下的人可以欣赏莫妮卡·贝鲁奇的盛世美颜,连哭起来都很美。
5、《高斯福庄园》2001年
群戏里,还属原汁原味英国味儿的《高斯福庄园》最经典。
这里的各色人等,充分诠释了什么叫“贵圈真乱”。
本来是一场欢欢喜喜的狩猎季宴会,但却弥漫着一种不安的气氛。
先是一家之主,这位大老爷,在打猎的时候,被一发子弹差点打到耳朵。
他虽然一直骂骂咧咧,但没人知道这枚子弹到底是从哪里发出来的。
在晚宴上,女主人拿老爷的爱好开玩笑,说他只喜欢钱和枪。
谁料这时旁边的女仆竟然义愤填膺地插了一句:“这不公平!”
场面顿时冷到极点。不用说,这位老爷肯定是个多情种。
热闹的晚宴背后,其实隐藏着杀机。
夜里,老爷被人谋杀了。
只是,身上被捅了一刀,怎么却没有流血呢?
这豪宅里的好几十号人凑到一起,开始玩抓凶手的游戏了。
嗯,封闭空间,人人有嫌疑,这有点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味道了。
之所以要反复看这部电影,就是由于角色太多了,名字还特别长,要想把人和名对上号得需要一段时间。
所以,这才是烧脑片好吗?
另一个必须要看的理由,就是它明星阵容实在太豪华,英伦演技派云集于此,恐怕这辈子是见不到第二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