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榕树树龄(好大一棵古榕树)(1)

厦门大学思明区校园,依山傍海,草木葱茏,四季如春。三角梅、凤凰花、木棉花、山茶花等闽南诸多花儿,姹紫嫣红,次第盛开,把厦大点缀成了一位风姿绰约、风采照人的美丽少女。厦大有8个校门,其中有个白城校门,气势宏伟,面朝大海。朝左远眺,就是金门岛,往右拐个弯,就是大名鼎鼎的鼓浪屿。由此门入校,往左走几级台阶,再上一小坡,就到厦大新闻传播学院了。这所学院历史悠久,它的前身是1921年设立的新闻学部,是厦门大学最早创办的5个学部之一,开创了中国人自己办新闻教育的历史,也充分体现了厦大校主陈嘉庚先生当年对新闻学专业的高度重视。

厦大新闻学院有栋楼,叫南光二号,名字老,建筑也老,是学院的教学楼,一茬又一茬的新闻人才从这里走向全国,成为新闻、文化、广告等行业的栋梁之才。这栋楼由闽南建筑和西式建筑融合而成,门廊突出,门前矗立四根罗马柱,坚固厚重,气宇轩昂。而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门前有棵老榕树,骨干遒劲,根系发达,冠幅广阔,覆荫过亩,高度超过南光二号楼。古树树干任意延伸,根须随意伸展,儿子又生孙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榕树家族,枝枝蔓蔓,遮天蔽日,蔚为壮观。这棵榕树如今已经247岁了,是校园里树龄最长的一棵。古榕树既是厦大百年发展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新闻传播学院百年风雨历程的守护者。

南方盛产榕树,生命力旺盛,树形庞大,是一种人人喜欢的树种。榕树喜热喜雨,只要它的根须顺着雨水往下走,往土壤里插,便能深扩厚植,久而久之,发达成林。即便在险峻的峭壁上、石头缝里,它都能顽强生长。学院门前的这棵大榕树就是这样,不断生长,不断积淀,庞大的根须深入院墙的石头缝隙间,创造出新的生命伟力。

几乎每天上下班前后,我都会围绕大榕树转一转,汲取古老榕树躯干中透出的精气神。上班时爬上四楼办公室,推开窗户,碧波万顷的东海映入眼帘,海鸟低翔,千帆竞发,一派生机勃勃的繁忙景象。侧耳倾听榕树上的鸟唱蝉鸣,心中充满了莫名的愉悦。有时看到小松鼠唧唧喳喳叫着,自由自在地在枝丫上跳跃,让我有了孩童般的放松与笑意。2020年10月7日,央视主持人董卿把采访地放在大榕树下,与百岁老人、厦大著名教授潘懋元一起回顾潘教授的教学人生及从教感悟。潘教授说:“我的字典里没有退休二字,假如有第二次生命,我还是愿意当老师!”这也是在厦大百年诞辰前夕,百岁老人与百年榕树的“百年对话”。

在大榕树下,关于厦大和厦大新闻传播学院的许多故事,讲起来有声有色,娓娓动听。1921年,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倾尽家财创办厦门大学,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100年来,学校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先后为国家培养了40多万名优秀人才,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作出了积极贡献。

2021年4月6日厦大百年校庆前后,新闻学院院友们踏着春天的节拍,迎着和煦的海风,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大榕树下,庆祝厦大母校百年华诞。大榕树上挂满了星星点点的小彩灯,挂着大红灯笼的欢迎门留下了院友们的欢歌笑语,千姿百态的留言板上记录了院友们对母院的深情告白。1984级广告学专业全体学生向母院捐赠了一块篆刻着“‘新’火相传,‘闻’以载道”的大碑石,如今静卧在大榕树旁,向来来往往的师生诉说着对母院的深情厚意。

榕树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有挺拔向上的力量,榕树有发达厚重的根系,榕树有荫庇天下的品质。南方多嘉木,吾尤喜榕树。榕树千千万,吾独爱学院前的古榕树。唐代诗人刘禹锡《陋室铭》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棵老榕树犹如一位沉默、睿智的老人,历经风雨,安然不动,坐看大海潮起潮落,静观厦大百年风华。在榕树下乘凉,在榕树下思考,与榕树交友,拜榕树为师,幸哉幸哉!余清楚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