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和改善民生共创美好新生活 推进民生保障改善(1)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十年,也是大连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创新取得非凡成就的十年。

即日起,大观新闻推出“牢记嘱托 踔厉奋发 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系列综述,全方位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市各项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推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取得新进展。

十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牢记的殷切嘱托,各级部门切实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紧盯就业、社保、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救助等民生领域,全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进民生保障改善,不断把群众的“美好向往”变为精彩现实,绘就了一幅色彩斑斓、可圈可点的民生画卷,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保障和改善民生共创美好新生活 推进民生保障改善(2)

保障和改善民生共创美好新生活 推进民生保障改善(3)

△我市荣获“首批中国旅游休闲示范城市”“中国最佳旅游避暑胜地”等称号。

就业无忧 保障提标 增进民生福祉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一头连着经济发展

一头连着百姓福祉

十年来,落实稳岗就业,大连底气十足。

今年的毕业季,大连理工大学光电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毕业生张凯和同学挥手告别后,回到安徽马鞍山农村的老家。他见到父母的第一件事,就是分享自己找到工作的喜悦之情。

张凯曾计划参加考研,因此错过了3月求职的最佳时机,但4月中旬家里发生变故,他临时决定放弃考研。忙过了5月中旬的毕业设计后,马上面临毕业,工作还没着落,张凯忧心忡忡。

5月22日,转机终于来了——大连创新实施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万岗计划”向他推送了多个就业岗位,其中,大连“老字号”国企瓦轴集团的招聘信息引起他的注意:这恰好是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岗位!经过一轮轮紧锣密鼓的面试、洽谈后,5月28日,双方签订就业协议。在大连读了四年大学,他已然对这座城市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毕业后又能留连工作,这让张凯和父母欣喜万分。

保障和改善民生共创美好新生活 推进民生保障改善(4)

△“我们毕业啦!”大连理工大学的毕业生把学士帽抛向空中,走向新的人生阶段。

据统计

十年来

我市城镇就业规模不断扩大

年均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0万人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增长,就业水平保持稳定,近三年高校毕业生留连率均保持在40%以上。张凯的顺利签约,恰恰缘于大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的真招实策。

如果说就业不愁是稳住了民生基本盘保障,那么保障提标则进一步托起大连人民稳稳的幸福。

一串串递增数字的背后,是大连市委、市政府对民生期盼的深度知解和热切回应。十年来,大连一直在涵养民生情怀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保障和改善民生共创美好新生活 推进民生保障改善(5)

△大连海事大学供图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名言在大连的民生保障工作中“外化于行,内化于心”。

提高医疗质量

共享优质医疗卫生服务

这十年

是我市卫生健康事业进步最大

老百姓健康获得感不断增强的十年

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卫生与健康的重要论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人民群众“少得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为目标,围绕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和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卫生人才队伍优化壮大,居民主要健康指标稳步提高。

高龄产妇吴女士孕34周产检时,彩超发现其胎儿心脏巨大肿瘤伴心包积液,威胁着胎儿生命。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胎儿医学中心为其进行多学科会诊,吴女士在儿童院区产一病房团队的严密守护下,剖宫产下一名男婴,新生儿转入心脏重症监护室。心脏中心团队于患儿出生后第6天将占据其心腔1/2的心脏肿瘤成功切除。“感谢所有为我孩子监护、手术、治疗的医生们,是你们让我的孩子获得新生,也给了我们家一个希望!”吴女士感激涕零地说。

保障和改善民生共创美好新生活 推进民生保障改善(6)

△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供图

2021年3月,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成立,标志着我市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中迈出了重要的历史性步伐,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里程碑。

该集团成立以来,对产科、儿科布局调整,在儿童院区开设产科,为产儿无缝衔接救治创造条件,实现连续性整合型胎儿医疗体系,目前已经救治了40余例新生儿,开展胎儿先心病手术28例,其中包括肺静脉异位引流 (心下型)、大动脉转位、主动脉缩窄、心脏纤维瘤等复杂先心病。

近年来,我市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科学补偿机制和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理顺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有力减轻群众负担。构建分级有序医疗服务新格局,全市医疗服务区域划分为若干网格区域,我市优质医疗资源实现有效调整。

保障和改善民生共创美好新生活 推进民生保障改善(7)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医护人员利用先进设备进行医学检测。

加快提高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

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要求

也是实现经济社会

更高质量、更有效率、

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更为安全发展的基础

近年来,我市推动医疗技术向高精尖发展,打造医疗卫生服务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医疗服务品质,医疗技术与服务双提升。

我市实施重点专科“登峰计划”,聚焦能力提升,为开展先进医疗技术、高难度手术和疑难复杂疾病诊疗提供支撑。“抓质量、抓服务、抓作风、抓感受”活动深入开展,为百姓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互联网 医疗健康”和智慧医院建设高速推进,百姓看病程序更简单。

急救体系建设持续加强,急救反应时间由平均25分钟降到15分钟,百余个卫生领域建设项目稳步推进,我市重大疾病救治能力显著提高,市民看病就医的获得感更强更足更安全。

深化教育改革

持续聚焦教育公平

今年6月,记者在瓦房店市第二初中一间特殊的中考考场里看到了王艺璇,这位患有脊肌萎缩症的14岁女孩儿在1岁时被发现身体异样,后来她从脖子往下渐渐不能自主活动。

那时候,她的爸爸不敢设想孩子将来能正常上学,更没想到女儿能在小学五年级结束时跳级到初一,能在今年以639分的成绩考上省示范高中大连瓦房店市高级中学。

为了照顾她,从小学开始,王艺璇所在的教室始终在一楼最方便的位置,教室对面设置一个特殊的休息间,备有简单的床铺和马桶。

今年8月,瓦房店市高级中学得知王艺璇被该校录取后,老师们一起动手,马上布置相关工作,并将安排教师和学生专门负责,保证她在学校的一切活动都能与同学共同参加。学校还对她未来三年的课后服务费给予减免。

让每一个孩子

享有优质公平的教育环境

这十年来

大连从未止步

保障和改善民生共创美好新生活 推进民生保障改善(8)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邀请高中生体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关活动。

十年间

财政性教育支出总计1053.6亿元

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和

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

实现“两个只增不减”

保障和改善民生共创美好新生活 推进民生保障改善(9)

△山区孩子公益课 高强 摄

农村娃、城里娃

都要用心对待

我市城乡义务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已实现全免费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覆盖全学段

打造“衣、食、住、学、行”系列重点教育民生工程,实施中小学生新校服补贴政策。

记者曾前往瓦房店市永宁镇中心小学走访新建好的教师宿舍,该校校长激动地告诉记者:“今年学校新招来的5个大学毕业生终于有了自己的‘小家’了!宿舍条件可好了,有卫生间,淋浴器是太阳能的。屋里还有大衣柜、电视。每10间宿舍还配备1个公共厨房,有20平方米呢!”对于北部区域许多涉农学校来说,留住安心执教的好老师,就是留住了学校和学生未来发展的动力源泉。

优化文旅服务

让“诗和远方”触手可及

“从胆怯到勇敢,从坐在角落到落落大方站到教室中央大声歌唱,孩子每一个细小的变化都让我内心欢呼雀跃,更丰富了朋友圈素材。发朋友圈不只为晒娃,更是要晒晒大连这座一直在努力、洋气又快乐的城市。”谈起自己的孩子参加2022“文化有约”儿童声乐课的收获,市民张晓明喜上眉梢。

她表示,由市新华书店组织的惠民文化课,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音乐殿堂的大门。作为城乡居民共享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载体,“文化有约”惠民公益文化流动服务自2018年启动以来,不断增加授课内容,扩大服务覆盖面,切实把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送到市民身边。

在热爱歌唱的大连市民心中

有一个极具影响力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百姓大家唱”

从2016年启动以来,退休人员邵明就是该活动的忠实“粉丝”。起初,他只是报名唱歌,后来做起志愿者,装舞台、拉电线、登记曲目,他乐在其中。邵明说,从两三岁的小朋友到80多岁的老人,都可以报名,群众站C位、唱主角,成为真正的活动主体。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百姓大家唱”成为最接地气的舞台,也因此被评为大连文艺界“三个十”之十项有影响的文艺活动之一。

保障和改善民生共创美好新生活 推进民生保障改善(10)

文化是根,根深则叶茂

文化是魂,魂立则业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文化工作的重要论述,逐步完善群众够得着、用得上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统筹布局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加快数字化公共文化平台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供“菜单式”“云端式”文化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文化需求。

全市现有公共图书馆13个、文化馆12个、博物馆29个148个乡镇(街道)设有综合文化站(中心),1651个村(社区)设有文体活动室,拥有700多个农村文化大院,建成新型公共文化空间32个,基本形成市、县、乡(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启动建设大连市主城区公路交通隧道广播信号覆盖工程,完成电视节目地面无线数字化覆盖任务,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上线数字文化馆平台,开展“文化有约”“送戏下乡”等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发售专业剧场文化惠民卡,年均组织惠民活动600余场,成功创建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保障和改善民生共创美好新生活 推进民生保障改善(11)

△庄河市、瓦房店市入选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图为庄河市将军湖居民区。

旅游共建共享方面

也是一张亮眼的成绩单

这十年是公共文化服务、

旅游服务提质增效的十年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丰富的文旅产品供给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让“诗和远方”触手可及。

坚持“为民、靠民、惠民”

共享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成果

10月11日上午,在大连博物馆举办的“建功‘两先区’ 奋进新时代”——大连市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主题成就展上,不少市民在“惠益民生 增进人民福祉”展区的中山区老虎滩街道中兴社区和合大院事迹展板前驻足观看。

和合大院由6栋居民楼、15个单元、288户居民组成,这里原来是个“弃管楼院”,环境“脏乱差”。2013年,在居民王秋萍的带领下,组建了以“十三姐妹”为骨干的40余人志愿者服务队。

在参与创建文明楼院的过程中,他们义务粉刷楼道、修理花坛、铺设地砖、组建志愿巡防队……如今,和合大院实现了从“弃管”到“齐管”,楼院环境整洁、人文向上、邻里融洽、安全和谐。

提起和合大院,辖区居民都会竖起大拇指,以前因为楼院环境不好而搬走的居民,现在都搬了回来。和合大院的文明形象,成为老旧小区管理的典范,获得“大连市文明楼院”荣誉,居民们都说,生活在和合大院太幸福了。

保障和改善民生共创美好新生活 推进民生保障改善(12)

△和合大院的志愿者在护理楼院内的绿植。

文明城市,你我共建

建设成果,你我共享

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大连始终坚持“为民、靠民、惠民”,将工作重点放在日常,确保各项工作精细精准、常态长效,让创建成果更好惠及广大市民。


文字: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张丽霞、于艳新、曲琦、彭杭、杨旭

图片:除署名外,所有图片由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王华提供

编辑:小雨

美编:张强

校对:王涛

责编:秋菊

主编:李元臣

监制:穆军、高忠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