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最近的人教版数学教材插图事件爆发之后,各版本的小学教材被指出夹带私货、不良引导等。最近,一批批儿童读物中的语句和插图也引起热议。这两天沈石溪、曹文轩等作家创作的儿童读物也被指出含带不良内容。

今天我在网络上看到一则某学校的统一通知,其中列出一系列儿童书目,因含带所谓不良内容或者错误引导被要求缴回。

草房子和青铜葵花有什么关联(草房子和青铜葵花哪里惹恼了家长)(1)

图源来自网络侵删

看这些书目,沈石溪的动物小说一直广收小学生的欢迎,先前也一直都属于比较热门的推荐书目之一。部编版小学四年级的某个单元专门是名家笔下的动物,虽然教材没有选用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的内容,但这一系列成为这个单元学习之后的延伸和课外推荐,也受到了很多孩子的欢迎。

再看《青铜葵花》也在其中,我不觉有些疑惑,这个故事一直是我心中一个美好的存在,就在成年之后,重新品味它的内容,依然还是当初的印象,纯美,感动。况且《青铜葵花》中的情节也被选编入部编版语文的教材(略读课文《芦花鞋》)于是我看到了网上的一则解读,内容出自《青铜葵花》:

草房子和青铜葵花有什么关联(草房子和青铜葵花哪里惹恼了家长)(2)

图源来自网络侵删

看完之后我沉默了很久。不禁想到这样一些问题,我想请大家帮我解答:近些年,爆出许多变态父亲性侵继女或者亲生女儿的案件,这段文字难免会让人产生联想。但是,一个心灵纯洁的十岁左右的孩子在读到这段文字后想到的是什么?他(她)会对这段文字有成年人的联想和解读嘛?还是这段内容比起整个故事情节根本就不会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呢?对此批判的家长和路人真的认真地读过全文吗?

以及名篇《草房子》也被无情批评的现状……是矫枉过正,还是真的需要严肃整改?儿童读物的尺度到底该如何把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