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学家把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之间的鲜明差异称作生物学上最重要的分水岭之一。首先,真核细胞比大多数原核细胞都要大得多,前者的体宽是后者的10~100倍,所以前者的体积可能达后者的数千倍。其次,真核细胞的膜既有内生的部分,又有外围的部分,其分隔的效果类似大房子还有不同的房间,不同的活动可以分别进行。这样就使得专业化成为可能,即在内部实施分工,而这在原核细胞是根本不可能的。其中的一个隔断包含细胞核,保护着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
事实上,源自希腊文的eukaryote一词就是“壳”或“内核”的意思。有了细胞核的保护,真核细胞的DNA从遗传的角度说就比原核细胞稳定得多。这里可以储存更多的遗传物质,复制起来也更容易,所以真核细胞的遗传部件也要多一些。这就解释了为何真核细胞最终会比原核生物进化得更为繁盛。真核细胞内部有很多细胞器,如缩小版的心脏、肝脏和大脑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线粒体和叶绿体,有些真核生物就是利用线粒体摄取丰富的氧气,而也有些利用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来摄取阳光的能量。
真核生物还具有新的信息处理和身体控制能力,这就意味着它们能够以更复杂的方式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单细胞真核草履虫有对付障碍的巧妙方法。如果撞到一个,它就会后退,转几度,然后再次向前移动,这样反复尝试,就像一个不那么灵巧的司机试图侧方泊车一样,直到再撞不到任何东西。实际上,它正在努力辨认环境的格局,学习下一步该怎么做。它利用周围环境的信息来定位自己,避免危险,以寻找能量和食物。
那么最初的真核细胞是如何进化来的呢?生物学家琳恩·马古利斯的研究表明,真核细胞不是通过竞争进化而来,而是通过融合两种既有原核物种的特性。不同物种通过所谓共生实现合作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如今,人类与小麦、水稻、牛、羊和许多其他物种都有着充满活力的共生关系。不过,琳恩·马古利斯所说的是一种更为激进的共生类型,其中曾经独立的细菌,包括现代线粒体的祖先,却跑到了古细菌域的细胞内部寄居。马古利斯把这一机制称为内共生。起初,很多人觉得马古利斯的想法荒诞离奇,因为这与自然选择的进化观念颇有抵抗,不过如今,大多数生物学家接受了这一论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