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江油关的诉说:是谁让马邈背上千古骂名的呢?

文/刘娟

本草纲目避瘟疫秘方(本草植物志之龙胆)(1)

【作者简介】刘娟,笔名拂尘,现居河北保定。喜欢唱歌,喜欢写写画画,喜欢一个人行走……愿用诗意的笔,抒写浪漫的人生……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本草纲目避瘟疫秘方(本草植物志之龙胆)(2)

原题《纵有龙胆莫贪婪》

诗人曰:“人间花木艳曾经,未识斯花状与名。”的确,龙胆的花姿别具特色,花与苞片尤为惊艳。有的像一口倒置的古钟,花托圆圆,花口外翻,俏丽多姿;有的如同别致的漏斗,下部清瘦,顶端张扬,古朴典雅;有的像一把精致的小勺,独具花容……而最独特的,当属它的颜色。

花开时节,盛放的龙胆花呈现出红、白、黄、紫各种颜色,但多数品种,却是百花中极为少见的蓝色,那样富于变幻的蓝、那样富于魅惑的蓝。浅蓝色素雅含蓄,深蓝色悠远深沉,紫蓝色神秘诡谲,青蓝色奔放热情……置身于龙胆的花海,恰如走进一个蓝色的世界,在湛蓝湛蓝的天空映衬下,漫漫花海在风中摇曳喧闹,仿佛动画片中的蓝精灵,在父亲宽广的怀抱撒娇嬉戏。

本草纲目避瘟疫秘方(本草植物志之龙胆)(3)

龙胆,是因为你的根像龙胆一样苦吗?那蓝色的忧郁,是代表着内心的忧伤吗?不伤又何来“苦”……

这使我想起一个关于龙胆的传说:

相传,在大洋山曾村里有个穷孩子叫曾童,长年替财主放牛。一日他牵牛上山,见山坪的水塘中有个美丽的姑娘在洗浴,却是从未见过,便躲在树后张望。不一会儿那姑娘洗完上岸,穿好衣服,忽然变成一条大蛇,盘在塘边呼呼睡去,口里吐出一颗闪闪发光的珠子。曾童胆大,悄悄走过去把珠子捡起拿在手里,原来这是一条修炼千年、能变化人形的蛇神,这颗珠就是蛇丹。

本草纲目避瘟疫秘方(本草植物志之龙胆)(4)

蛇神睡醒不见了蛇丹,暗自着急,便化做一个老妇人四处寻找,看到曾童,就问:“小哥,你可否见到有颗珠子落在地上?”曾童从袋里摸出蛇丹说:“是不是这个?”。蛇神见他诚实,便询问他家里的情况。得知他爹娘早亡孤身一人,心生疼爱,对他说:“你做我的义子随我回家吧,我供你吃穿教你识字如何?”曾童点头同意,从此就做了蛇娘的义子。

一晃三年过去了,在蛇娘的精心教导下,曾童已成长为一个样貌英俊、文采出众的小伙子。16岁生日这天,蛇娘把他叫到身边:“你已长大成人,可以去做事了。当今太子生了重病,无人能医治,你去医好太子,定能尽享荣华富贵。”“可是娘啊,我不会看病。”“不怕,为娘肚里有胆汁,你钻进去取一点来,保你能医好太子的病。”说着递给曾童一枚针和一只小空瓶,立刻现出原形,伏在地上张开大口。曾童钻入蛇肚摸到蛇胆,举针一刺接了几滴胆汁就钻出来了。

本草纲目避瘟疫秘方(本草植物志之龙胆)(5)

蛇娘帮他收拾好行装,送他到门外,叮嘱道:“以后遇到难事,只要爬上33级崖梯,敲三下,娘就会开门。”曾童点头离去。

曾童来到京城揭了皇榜,用蛇胆汁治好了太子的病。皇帝大为赞赏,怜他年少孤苦无依,留他伴太子读书习武,并赐名曾相,允诺太子登基时拜他为丞相。

第二年,公主也得了同样的病,皇帝大为忧心,召他前来,说:“卿若能医好公主,朕就招你为驸马。”曾相动了心思:能做驸马,该是祖上积德的好事啊。想到临别时蛇娘的吩咐,就连夜赶回大洋山,爬上崖梯,数到33级时停下,又敲三下,石门打开,娘俩相见分外欢喜。

本草纲目避瘟疫秘方(本草植物志之龙胆)(6)

蛇娘知其来意,又给他一枚针和一只空瓶,并交代:“此次取胆汁,只能用针戳一下,不要贪多。”说完又现出原形张开大口,曾相钻入蛇肚刺了一下接了胆汁,刚要出来,却心生贪念:如此灵验的胆汁不如多取一点,娘应该不会怪罪。于是又连刺几针,直到把小瓶接满了胆汁。蛇娘腹痛难忍,嘴巴紧闭肚子一缩,打了几个滚儿就昏了过去,这曾相被困在蛇肚里竟活活闷死了。

蛇娘痛醒,觉得恶心,大口大口地吐起来,那些胆汁吐到草上,就成了“蛇胆草”。她怨儿子贪心,又怜公主病重, 便化为老妇人采了蛇胆草来到金銮殿面见皇帝,告知曾相是她儿子,不幸暴亡,她是代儿子来给公主治病的。皇帝信以为真,让太医把蛇胆草煎汤让公主服下,不日公主的病就痊愈了。皇帝大喜,问这草药的名字。许是蛇娘声音小,皇帝没听清是“蛇胆草”,连声说:“龙胆草。龙胆草。真是好药。”皇帝金口一出,从此“蛇胆草”就成了“龙胆草”,并流传下来。后人在大洋山顶盖了一座“蛇神庙”,庙里刻着一副对联曰:“心平还珠蛇神为娘,心贪刺胆蛇娘吞相。”劝诫人们知恩报恩,勿生贪念。

本草纲目避瘟疫秘方(本草植物志之龙胆)(7)

其实人都是有劣根性的,这“贪婪”便是其中之一。凡贪婪之人,大都利欲熏心,为满足自己的私欲而无休止地索取。人的本性是佛性、神性、真性。有的人自控能力强,无论在何种环境下,皆能保持初心,保持本真,修身养性、修身养德、净化升华,提升生命层次;而另一些人,却因为对五欲享受的贪求而囚禁于晦暗之中,无论欲望之花多么艳丽,终究是黄粱一梦,幻影终会破灭,甚至还会把自己送入地狱之门。

龙胆,为龙胆科植物,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黄白色,绳索状,长20厘米以上,茎直立,粗壮,常带紫褐色,粗糙。叶对生,花簇生茎端或叶腋,花萼钟状,分布于朝鲜、苏联,以及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浙江等地,生草甸、灌丛或林缘。根和茎均可入药,能去肝胆火,具有清热、泻肝、定惊之功效。主治高血压、头晕耳鸣、胆囊炎、急性传染性肝炎、阴部湿痒、湿热黄疸、疮疖痈肿,口苦和惊风等症,为保肝利胆之良药。

本草纲目避瘟疫秘方(本草植物志之龙胆)(8)

龙胆在我国的栽培历史悠久,东汉末年的《神农本草经》列为上等药材,并记载:”根状似牛膝,味甚苦,故以胆命名。”《本草纲目》中也介绍:“叶如龙葵,味苦如胆,因以为名。”

《本草正义》中记载:“龙胆草大苦大寒,其性能守而行之于内,故独以治骨热著;余则清泄肝胆有余之火,疏通下焦湿热之结,足以尽其能事;而霉疮之毒,疳痃之殇,皆属相火猖狂,非此等大苦大寒,不足以泻其烈焰,是又疏泄下焦之余义矣。”《本经》曰:“主骨间寒热,惊痫邪气,续绝伤,定五脏,杀蛊毒。”

正因其具有如此独特的功效,龙胆在历史上曾做出过重大的贡献。

本草纲目避瘟疫秘方(本草植物志之龙胆)(9)

据记载,唐朝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江东大疫,“死者过半”。辛丑岁(762年),大旱,三吴饥甚,人相食。明年大疫,死者十七八,城郭邑居为之空虚,而存着无食,亡者无棺殡悲哀之送。大抵虽其父母妻子也啖其肉,而弃其骸於田野,由是道路积骨相支撑枕藉者弥二千里,春秋以来不书。(《吊道殣文》)

这场大疫造成数十万人受灾,朝廷极为重视,拨专款在各地设医馆,以龙胆草入药,并以民间医生为依托,制成专用药剂,或煎汤,或制成药丸,派发到各个乡镇村所,救助治愈了无数的幸存者,并组织专人深挖坑把得疫病的尸体掩埋,防止疫病的扩散……

可以说龙胆在这场大疫中功德无量。

本草纲目避瘟疫秘方(本草植物志之龙胆)(10)

龙胆是一味历史悠久的中药,不光在古时候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小时候常用的“紫药水”,就是龙胆所制。而说起着这“紫药水”,我还真是和它有剪不断理还乱的缘分呢。

妈妈说我小时候淘气得很,还没学会走就先跑,以至于两个膝盖和胳膊肘经常血呼呼的,每次回家都少不了挨呲,尤其是脾气暴躁的父亲,从不管我疼得龇牙咧嘴,就只管骂我出气。每次都是妈妈拿出一个小玻璃瓶,打开盖,用药棉花蘸着紫药水,再轻轻按在我的伤口上,看到我疼得眼泪汪汪的,妈妈就会心疼地说:“疼也得忍着,看你下次记不记得。”其实正应了那句老话:好了疮疤忘了疼,伤口结的痂未掉,又依然故我,真是旧伤未愈又添新疤。所以直到现在,我的两个膝盖和下巴上,还有小时候磕破的痕迹,不过幸亏没有破相,否则找老公都成问题了,所以说老天爷还是厚爱我的。鉴于自己莽撞的个性,老公特意声明紫药水是我家必备药物,真是体贴入微呢。

本草纲目避瘟疫秘方(本草植物志之龙胆)(11)

龙胆还具有观赏价值,是我国三大天然花卉之一,与杜鹃、报春被誉为“中国三大高山名花”。

龙胆植物中的华丽龙胆、流苏龙胆、兰玉簪龙胆、叶萼龙胆、大花龙胆、宽花龙胆等,花开尤为绚丽多姿,花形花色颇为独特,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龙胆花的颜色大部分是青绿色、蓝色和淡青色。在秋冬季一片枯黄的草丛中,龙胆花迎风开放,朴实而优雅。一片片、一簇簇,临风摇曳,显出一种淡雅、素静的美。云南丽江一种深蓝色的龙胆被引种到英国皇家植物园,轰动一时,被誉为19世纪最有价值的观赏植物之一。

本草纲目避瘟疫秘方(本草植物志之龙胆)(12)

这些生长在高山之巅,默默开放的蓝精灵,远离城市的喧嚣,在空气纯净的世界中,独享一方安宁,显得那样清纯高洁,纤尘不染。那独有的蓝色,分明就是燃烧不息的生命,使人心灵宁静、清新悠远,又有一股暖暖的深意蕴含其中,那分明就是来自天宇的放荡不羁的精灵的召唤,跳跃在天地之间,引领着我去感悟,去思考、去追寻……

本草纲目避瘟疫秘方(本草植物志之龙胆)(13)

小编注:本文讲述龙胆草的历史文化,使用龙胆草,请咨询专业医生。

推荐:

明朝以前,乌纱帽是个什么鬼?关羽:生前死后总跟美女过不去

欢迎访问头条号《悦读圈》

投稿邮箱:

499020910@qq.com

125926681@qq.com

顾问:朱鹰、邹开歧

编辑:洪与、姚小红、邹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