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分享诗词名句,文化随笔,历史干货。喜欢与志同道合者交朋友,相互切磋,共同进步。

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说君兮君不知。

《越人歌》诞生于春秋楚越两国结盟时,大概在公元前528年至公元前540年间,对《楚辞·九歌》里深情凄艳的爱情诗影响很深,成为《楚辞》源头之一。

故事发生在楚国,诗中主角一位是在楚地以划船为业的越地女子,另一位是楚国国君共王之子、公子鄂君子皙。春秋时楚、越两国相邻,人员多流动,如越国大夫文种和范蠡都是楚人。越国平民和楚国王子,两个国籍不同、语言不通、地位悬殊的人,如何互通心曲、成就一幕美好的爱情喜剧?

山有木兮原曲(山有木兮木有枝)(1)

这是春天,鄂君子皙身着华服,乘坐华丽游船,泛舟游乐。在一片喧嚣呆板的宫廷乐声中,一位驾舟少女抱着船桨唱起歌来,清歌乍起,如山野之风、世外天籁。一曲终了,众人沉醉,包括鄂君。鄂君让人将越语译成楚语,才知道少女表达的是深深爱意:“今天是什么幸运日子?我竟能和王子在一只船上泛舟(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山上有树木,树上有树枝;谁都知道我喜欢王子,他却不知(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感动于这位驾舟少女的纯朴热情,鄂君接纳了这份纯美情感。本来,由于现实的差异、隔阂,驾舟少女的暗恋注定是一场无望的爱情悲剧、苦涩的“求之不得”。幸亏她勇于追求幸福,大胆地直抒胸臆。当然,她也有少女的羞涩,如借用民歌比兴手法,因“枝”与“知”谐音,所以用“山有木兮木有枝”的比兴寄托来吐露了“心悦君兮君不知”的心声。

山有木兮原曲(山有木兮木有枝)(2)

最能打动鄂君和后世读者的是这份对爱情的无私与奉献。驾舟越女对鄂君的爱慕是非占有性的,“心悦君兮”只是在千万年、千万人中我有幸在这一刻遇到你一生足矣的喜悦,即使“君不知”,你不知道、我没得到回应也没关系,我爱过、尝过爱情的美好滋味就可以了。

这种执著、无怨无悔的情感模式后来被屈原在《楚辞》中发扬到极致,如《九歌·山鬼》篇说“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九歌·湘夫人》篇说“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但都没有驾舟越女表达得那么直率勇敢、天真朴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