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陈新永

辽阳黄泥洼来历(辽瓦店子因何得名)(1)

沟瓦

辽阳黄泥洼来历(辽瓦店子因何得名)(2)

盖瓦

辽阳黄泥洼来历(辽瓦店子因何得名)(3)

瓦当

辽阳黄泥洼来历(辽瓦店子因何得名)(4)

辽瓦

郧阳区柳陂镇辽瓦店子,是原辽瓦乡政府所在地,位于汉江上游黄金水道南岸二级台地上,柳五公路穿境而过,距郧阳区主城区23公里,地处堵河与汉江交汇口下游。此地自古店铺密集,商船林立,行人拥挤,为水路重要码头、旱路交通枢纽,相当繁华。

“辽瓦”究竟是什么意思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研究辽瓦店子因何得名。随着对辽瓦店子考古发掘的不断深入,辽瓦店子因何得名更成了人们议论的热点。笔者为揭开这一谜题,曾多次实地考察。笔者认为,“辽瓦”指的是古代建筑辽檐板上面沟型滴水瓦。考查依据如下:

从字义上剖析 “辽瓦店子”名称由来。“辽瓦”的“辽”繁体字写作“遼”,即辽远、辽阔、辽绕、边沿轮廓的意思,还有绕着边沿行走的意思。清朝成书的《郧阳府志》有“遼瓦保、遼瓦滩”的相关记载;《国学导航——水经注疏》有“辽瓦滩”的记载。笔者认为,从字义上考究“辽瓦店子”命名原由,必须从六个方面入手。

首先,必须厘清古代“辽”字的原形本义。“辽”字在古代由“尞”和“辵”组成,其中“尞”字古代写作“寮”,后来“寮”字去掉了“宀”,简化写作“尞”;之后“尞”字又简化成“了”字。“辵”被简化为“辶”偏旁。唐山师范学院的语言研究组织从甲骨文中找到了“寮”字本义,由此发现“遼”字的新老解释有所不同。

现代字典把“了”解释为“明了,了结,一目了然”,而“尞”由“寮”字简化而来。《康熙字典》把“遼”解释为“形由‘辵’和‘尞’组成,火,吉凶寓意;‘尞’正字通‘燎’。 为火烧之义”。

现代对“辽”的解释有“辽远、辽阔、辽东、辽西、辽代”等。繁体字“遼”则是由“寮”演化来的字,古同“燎”。《说文解字》中注“尞”字古为“寮”,为“寮”的简化字,为烧制用品的意思。《辞海》中注:“遼”为“辽”的繁体字,两字均指烧制房屋用品。

以上资料说明,对“辽”字的新老解释显然不同。因对“遼”字的解释随时代变化发生变化,“遼”字的意思混乱,从而导致“辽瓦”的意思也变得混乱。因而“辽瓦店子”有多种得名说法。这就是“辽瓦店子”名称由来一直模糊不清的根源所在。只有厘清“遼”字的原形本义,才能找准辽瓦店子得名原由。

“寮”字的本来意思是,木在火上,旁有火星迸出;远古时代没有房屋,人们穴居,夜晚惟有焚柴于地以取暖照明。《说文解字》注:“烧柴而祭为之祡(柴),亦为之寮。”《吕览·季冬》载:“百祀之薪燎。”《公羊·僖三十一传》载:“燎者,取俎(足)上七体,与琪琏宝,置于柴上烧。”同“寮”相近的“尞”族字有:遼、僚、缭、膫等。由此证明古代“寮”通“燎”,为“尞”的原形字,均为火烧之义。即用火烧制实物用品的意思。

其次,必须厘清“辵”偏旁的含义。“辽瓦”的“辽”字,以“辶”作偏旁,即古代“辵”字,其被会意为由“彳”、“止”两部分构成,“彳”表示行走,“止”表示停下。《说文解字》把“辵”解释为“乍行乍止也”。《六书故》把“辵”解释为“循道疾行也”。“辶”偏旁的意思为“循绕边界边沿轨道前行,即绕着边沿轨道密合之义”。

其三,必须弄清古代“尞”和“辵”结合的含义。“尞”为火烧之义,根据上文,应该指用火烧制用于密合边沿轮廓的物品。

其四,必须找准有关辽檐板的解释。辽檐板指屋顶边缘的围板条。宋代文学家苏轼写的《病中大雪数日未尝起观虢(帼)令赵荐以诗韵答之》诗中有一句“飘萧纸窗明,堆压檐板堕”,其中的“檐板”就是指用木板做的屋檐。晋代陶潜写的《归园田居》诗中“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为辽檐板即是辽瓦提供了重要依据。

其五,必须厘清“瓦”的作用和种类。“瓦”是古人由巢居生活过渡为屋居生活的必需品,人类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用烧制的瓦避风遮雨。制作的房屋盖瓦由粗糙到精致、由单一到多样。瓦的种类分为盖瓦、沟瓦、辽瓦、脊瓦和瓦当。“遼”字为烧制密合边沿轮廓的实物制品。这种实物制品即屋顶边沿辽檐板上的垂檐沟瓦——“辽瓦”。

近代,有试图将“辽瓦”与“瓦当”统称为“瓦当”的说法。其实二者是有区别的,从形态看,“辽瓦”下端为三角形,而“瓦当”下端为圆形或半圆形。从作用上看,辽瓦的作用是导引雨水,而瓦当的作用是抵挡大风。从类别看,辽瓦为沟瓦,而瓦当为盖瓦。因此,“辽瓦”不能混同于“瓦当”。

其六,必须找出“辽瓦店子”名称中“店子”的由来。上述材料证明,辽瓦店子因生产制作辽瓦而得名。那么“辽瓦店子”的名称中“店子”是指什么呢?据当地人讲,古时候辽瓦店子约有15万平方米的平坦地域,此地在长期生产、销售辽瓦的过程中形成了“u”字型街道,街道上布满了出售辽瓦、陶器等商品的店铺,这种商贸环境经久不衰。因此,“辽瓦店子”是以此地制作、销售、运输辽瓦及陶器制品的市场和商贸集镇而得名,并且名声很大,与之相对应的柳陂镇盆窑店子与辽瓦店子在商贸活动的功能上有所分工。盆窑店子以生产碗、罐、陶盆为主,辽瓦店子以生产辽瓦、陶器为主。

辽瓦店子因制作辽瓦闻名

近年考古发现进一步确认,辽瓦店子自古就是烧制辽瓦及陶器的地方。2005年至2008年,辽瓦店子一处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地方,被国家作为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古文化抢救性考古发掘遗址。此处的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存的文物有石锛、石斧、釜、鼎、镂孔圈足盘等。夏商周时期有房址、墓葬、灰坑及各类器物出土,器物有釜、罐、盆、圈足盘、盉、罐(釜)形鼎、鬲、豆、簋、盂、鼎、各类瓦、双耳杯、单耳杯、卜甲和卜骨等。秦汉至唐宋元明清时期发掘的各类器物及砖瓦不计其数。最后考古专家认定,以前,辽瓦店子一直是烧制砖瓦和陶器的地方,并以烧制辽瓦为主业。

辽瓦是辽瓦店子的特制瓦。为什么说是特制瓦呢?因为辽瓦店子江边的泥土呈特殊的灰白色。这是因为汉江发洪水时,冲往辽瓦店子的洪水,遇到旁边水泉沟口小河中急流抵挡,使洪水变得平缓形成漩涡,将灰白色泥浆沉积在辽瓦店子的一级台地上,汉江退潮后,这种灰白色泥土极为丰厚,是汉江沿岸少有的泥土种类。这种泥土细腻,粘合性好,易制作辽瓦。用这种土制作的辽瓦美观、不易损坏。

古时侯,沿汉江两岸的城镇和古庙宇都使用辽瓦店子生产的辽瓦。相传古时候均州(今丹江口市)、郧阳区、陕西白河等建城,以及明朝建设武当山都使用辽瓦店子生产的辽瓦。辽瓦店子当地老人介绍:“明朝晚期,建柳陂罗公庙时所用砖瓦(包括辽瓦),全是用马车从辽瓦店子拉来的。”

辽瓦店子当地人把屋檐板称为“辽檐板”,把滴水瓦称为“辽瓦”。当地人介绍:“丹江口库区第一次移民前,辽瓦店子街上的房屋全是古建筑,临街房屋辽檐板上都盖有辽瓦。后来丹江口水库水位上涨,古建筑被水淹没,此后人们建房就没使用过辽瓦、脊瓦和瓦当了。”

“辽瓦”既保护房屋辽檐板免受雨水侵蚀,又使房子看起来美观大方。古代盖瓦房都要用盖瓦、沟瓦和辽瓦,盖房子最后一道程序叫作“辽檐”,就是绕辽檐板周边沿沟瓦下端盖一层辽瓦,沿盖瓦下端盖一层瓦当,新建的房屋就将竣工,相当于现代建楼房封顶。

通过对辽瓦店子的考古发掘,考古专家发现,辽瓦店子是汉江上游区域,包括鄂西北、陕东南、豫西南文化融合的重要地区,此地陶器制作早于黄河流域300余年。辽瓦店子出土的文物是中国秦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研究汉江、长江、黄河文明相互交流融合提供了重要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