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哥2022年荐书#第204本,天天都读书,一天读一本。

一本书,每人根据自己的需求,能够摘录若干条对自己有用的知识点,就叫作读书。读书并不是非得全盘吸引一本书的内容,也不是要记住多少。读书是本着实用主义,解决现实问题,为用而学,学了就用。知识的内化和应用,是一个螺旋式重复的过程。是以多读同类书,可以反复强化记忆。

读书不求甚解,只观大意,辑录精要,薄为己用,并以飨有需要者。

书名:《工作这么干,团队这样带:反直觉的43个管理原则》

作者:日/吉田幸弘(企业经营管理与人才培养顾问,日本顶级沟通培训师。)

点评:千万不要说你懂当领导。领导都是由基层提拔起来的,由单打独斗,转为带下属,角色一变,打法也要变。由一夫之勇,变为一群之勇,这就是领导的职责。做个优秀的领导,带出优秀的团队,有方法可寻。日人擅长商业细分领域的精磨锻造,此书即为日本顶级管理培训师根据其管理经验和培训经验,精心整理出来的当领导带团队的诸多方法。

与领导沟通的说话技巧推荐书(千万不要说你懂当领导)(1)

1、著名的高效业务架构中有ECRS原则,即按照以下四个步骤思考业务改进的切入点。·取消(eliminate)。·合并(combine)。·重排(rearrange)。·简化(simplify)。

2、领导者不是靠“背影”带领下属,以个人魅力领导团队的“王牌投手”,而是辅助下属,为下属提供服务的“救援投手”。只要这么做,领导者就不会遇到用自身“背影”带领下属带来的瓶颈。最重要的是,下属会产生“必须自己干”的意识。服务型领导者认为下属才是主角,因此下属通常能意识到“工作不是别人的事,而是自己的事”,自然快速成长,也更快做出成果。

3、善于培养下属的领导者不只将下属当作伙伴,还把他们当作“客户”。(1).思索怎么让下属立功。(2).真心为下属着想。(3).耐心守护下属,直至对方做出成绩。

4、不要企图改变下属的意识,而是改变下属的行为习惯——要想做出结果,重点在于展开具体行动。要让行动坚持下去,重点在于“消除零行动的日子”。就这个例子而言,如果下属早上工作太忙,挤不出时间打电话,那么可以规定“傍晚必须打一个电话或发一封邮件”作为弥补。

5、领导者需要找出下属的强项,多给他挑战的机会。其实,一个人的长处往往恰好也是他的短处。“事事婆妈”的人或许很“细心”,“熟不拘礼”的人或许“不畏生”。这些长处在工作中是被发挥还是被扼杀,全部取决于领导者的安排。

6、下属之于领导者,如同客户之于销售人员。销售人员的工作是通过销售产品、提供服务,让客户满意,解决客户的烦恼。同样,领导者的工作是与下属构建紧密的关系,培养下属,使下属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做出最佳表现和成果。正因为如此,善于培养下属的领导者重视对下属的“营销”。

7、愿景和目标不是一回事。从定义上看,愿景是使员工为之兴奋的、主动想做的事。如果不能让员工发自内心地认为“我要做”,就称不上愿景。愿景,用以激发下属的“内在动机”。如果员工对实现愿景的行动并不情愿,那么愿景就失去了意义。

8、KGI是key goal indicator的缩写,意思是“关键目标达成指标”,一般指年终希望达成的最重要的数字目标。KPI则是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的缩写,意思是“关键绩效指标”,是评估团队目标完成度的辅助型指标。一般来说,KPI是基于KGI的数字制定的。假设本年度的KGI为销售额5000万日元,为了达成该目标,需要签订100个订单。分解销售步骤,思考签订100个订单需要哪些步骤,然后制订计划,例如:(1)列出目标客户清单(2800个)。(2)与目标客户接触(2500个)。(3)与目标客户洽谈项目(250次)。(4)提交方案(125个)。(5)签订合同(100个)。这时候,为了签订100个订单,先要设定小目标“达成与目标客户洽谈项目250次”,那么,这就是这个案例的KPI。无能的领导者往往会固化KPI。譬如,下属某月没有完成KPI,领导者下个月让下属再次挑战同样的KPI。即使后来下属迟迟无法完成,也拖拖拉拉地保持这种状态将近一年。有时候,即使KPI完成了,KGI也没有达成。其实,真正重要的是KGI,所以这时候需要调整KPI。在这种情形下,要么提高KPI,比如将洽谈项目的数量提高到300次,要么不将洽谈次数作为KPI,而是优化销售流程,以客单价或提交的方案数为准,重新思考、设定KPI。然而,不懂得灵活调整KPI的领导者不在少数。主要原因在于,许多领导者认为目标一旦制定就不应更改。他们认为最初制定的目标是“绝对的”,必须严格遵守。

9、人一旦做出决定,就会有按照决定行动下去的倾向,这也被称为“一致性偏见”。

10、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让他人行动起来有三个要素。”这三个要素是信赖、热情和道理。只要三者缺一,或者不依照这个次序,那么无论你想告诉别人什么,都不会顺利。换言之,在向对方讲“道理”之前,首先彼此之间要有“信赖”,这是基础,然后还需要有“热情”。“道理”固然重要,但是,在讲道理之前若没有“信赖”与“热情”,人是不会行动的。

11、爱因斯坦说过:“所谓常识,就是18岁前养成的偏见的合集。”

12、能干的领导者批评人的时候总是“当场批评”。事情发生之后立刻批评,下属既不会忘记做错的事,也不会有“事后算账”的感觉,因此也能比较坦诚地接受批评,之后也比较容易改进。重点在于推动下属在行动上迈出“改正”的第一步。当场批评下属时需要抓住一个重点,敦促下属立刻改正。

13、领导者在批评下属时,应当尽可能面对面批评。面对面批评的话,下属可以看见上司的表情,不会产生不必要的担心,同时,有疑问的话,还可以当场提问。

14、善于培养下属的领导者在表扬时,一定会加上理由。这样不会令下属觉得“奉承”“轻浮”。 借第三者的话来表扬也是一个办法。“客户对你之前制作的提案赞不绝口。能做出那么简单明了的提案,真不愧是你啊。”“我带客户去了你之前推荐的那家意大利餐厅。客户觉得那里的气氛很好,十分高兴。谢谢你的推荐。” “部长也说‘某某君能在与A公司的竞标中获胜,真了不起’。”

15、从消沉中恢复的办法主要分为以下两大类。(1).寻找自己积极的一面,重新找回自信。·自己的强项。·过去的成功。·目前干得不错的工作。一个人只要回想起这些,就会产生自信,通过回忆快乐的事,告诉自己“我并不是没用的人”。(2).从事有成就感的简单工作。比如整理费用等简单作业,或自己喜欢的、能全身心投入的事,又或者不必费什么劲就能完成的工作。通过改变行为,自己的心情也会产生变化。只要通过行动获得了成就感,人的心情就会随之改变。


一本书,看完后,是根本记不住的,因此,需要进行摘录做笔记。一本书,看完后,成果就是几条或几十条摘要。将书看完,就是所谓的读薄的过程,就是抓重点的过程,看后的摘要成果,再行反复记忆和实践。

所以,我看书,求速度,快速看完。看快看慢,其实最终的收获都差不多。看书,就是按己所需,抓取书中重点。记忆本就是靠不住的,看得慢,也并不代表就记得多,第二天仍然是一半多都要忘记的。何况,记忆本就不属于看书这一步骤。

这种快速摘取要点的读书法,我称之为“淘金读书法”。

与领导沟通的说话技巧推荐书(千万不要说你懂当领导)(2)

天天都读书,一天看一本。

摘录书籍之精华,让您花更短的时间,即可掌握各种资讯。

请关注下《非哥笔记》,以便及时接收最新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