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知道”——用“文字”唤醒诗歌

《回乡偶书》其一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今日主题: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首诗的作者是盛唐最幸福的诗人——贺知章,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

他是唐朝的诗人之中命运最好的一个,状元出身,官至三品,他生在一个好时代,四海升平,繁华盛世。

了解了 金龟换酒:提携李白的知遇之恩(贺知章对李白的评价——谪仙人)。金龟换酒,是世人可望不可及的潇洒,充满率性的真诚。

他的书法狂草:与造化相争,非人工所到也。据说写字可以做到纸尽笔停辞官回乡,皇恩浩荡。贺知章处庙堂之高五十年,有自己一套风趣幽默又不失放逸的处事方式,更重要的是他收放自如。《回乡偶书》,就是他回到家乡之后信笔写下的诗。贺知章辞官回乡在当时轰动一时。唐玄宗亲自写诗送别,还让皇太子率领文武百官出城践行。

赏《回乡偶书》这首诗:

回乡偶书三首其一(读诗品印之回乡偶书)(1)

第一句:【少小离家老大回】

古文【回】,象渊水、旋涡、盘蛇、盘带之类的回转形,为抽象的指事符号。漩涡的引力,挣脱不开的归途。

第二句:【乡音无改鬓毛衰】

“音”和“言”的甲骨文是一个字。音,指发出声音。

言,指言语表达。“声”与“音”不同

声,撞机带来的声波。

《礼记·乐记》:“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

闻弦歌而知雅意。

通过弦歌振动之声,人们听到的是歌者内心的诉说,听的是“弦外之音”,听的是“雅意”。

“生于心,有节于外”是对“音”的定义——由心生发,这样也就更清楚了知音的含义,“方圆十里不同音”,一个地方一个音。

第四句:【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书三首其一(读诗品印之回乡偶书)(2)

【问】:《说文》:“問,讯也。从口門声。"本义是询问。询问需以口言说,

“門”训闻,是沟通内外的通道,古代有所询问多登门拜访,或问人于门。

蔡老师讲到:对于“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首诗没有回答……(在其二已经回答了)

贺知章在京城50年,都以越州人自称,都觉得自己在那儿是“独在异乡为异客”,

回到家乡了,自己觉得自己是这片土地的主人,叶落归根,没想到却已经被家乡当成了“客人”真是融不进的京城,回不去的家乡,永远也摆脱不了的客人的身份和心态。

笑问——表达了作者突然的明白,在生命的归处对“回乡”有了叩问?他乡?故乡?唯一不改的就是乡音背后的牵挂但从《回乡偶书其二》中:“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或许诗人心中早已有答案。

接下来还是篆书与篆刻

回乡偶书三首其一(读诗品印之回乡偶书)(3)

回乡偶书三首其一(读诗品印之回乡偶书)(4)

这枚印章,一直在表达“狂和真”,印面上,石头崩裂,如同生活中命运的摆布,“笑”字里有天真,下面那个偏着头的孩子,撩发少年狂的老顽童。

知章名字含义:看清事物的明显迹象。贺知章的一生——高位厚禄,诗酒风流,耄耋致仕。贺知章的狂, 伴随着他的高情商,留下的只是轻狂的鲜明底色和待人接物的温和方式。黄宾虹先生:“一印虽微,可与寻丈摩崖,千钧重器,同其精妙。”

止山老师用圆形印章,表达“人的一生也就是从原点回到原点”,人生归根旋涡的原点,也代表诗作者一生圆满的感受。

印面:白文古玺

古玺是秦统一以前印章的概称,上可远溯三代,盛于战国。它的魅力,在于生动。大篆的每个字都是活的,原始本能的生命力。最后边款,每一个字也是恰到好处

刻,用于白文印的边款

刊,用于朱文印的边款

读印,读到了岁月的斑驳和喜悦……

回乡偶书三首其一(读诗品印之回乡偶书)(5)

孩子也书写了这首诗的铁线篆作品,特别的开心参加这样的活动。感恩蔡老师、止山老师和各位老师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