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切浮华褪去之后,显露出了一个根本的问题,那就是温饱问题。才子佳人,诗情画意,历来是人们所艳羡的,可生活不仅仅只有诗词歌赋、还有柴米油盐。当残酷冰冷的现实摆在眼前,有人选择劳燕分飞,有人选择共度难关。

关于朱自清生前发生的事(文豪朱自清晚年有多悲惨)(1)

一代文豪朱自清,到底穷到了什么地步?导致妻子要卖血维持生计,到底是经历了怎样的饥饿,导致朱自清晚年胃穿孔而死?

年少不知愁滋味

朱自清,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之后随父亲居住在扬州,中国现代散文家,著名的文章有《背影》、《荷塘月色》,被收录在了中学课文中

关于朱自清生前发生的事(文豪朱自清晚年有多悲惨)(2)

生于乱世,朱自清的一生大多数时间都是奔波不定,四海为家,初来扬州的那段时光,是他一生中不可多得的美好岁月。

那个时候,他不必为生计发愁,也不必常常忍饥挨饿。朱自清经常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回忆起扬州的那段日子。

从朱自清的文章《背影》中来看,朱父对儿子朱自清虽不善用言语来表达父爱,但却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温暖感动着自己的儿子。

关于朱自清生前发生的事(文豪朱自清晚年有多悲惨)(3)

那个时候,朱自清要坐上火车返回清华大学了,身体欠佳的父亲,即将远行的儿子,落魄的家境,都在这难以言喻的感受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小时候的朱自清,家里虽不是大富大贵,但也基本上是吃穿不愁的。朱自清自小深受父辈家学的影响,养成了一身正气的文人风骨,也为他日后不吃美国的救济粮,不为五斗米折腰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十三岁时,朱自清随父居住扬州,进入扬州的中学读书,后来一路考上了清华大学。朱自清十几岁的时候,父亲患病,加之当时时局动荡。

关于朱自清生前发生的事(文豪朱自清晚年有多悲惨)(4)

父亲经营的生意惨淡,朱家一下子没了生活来源,还经常遭受地痞流氓的骚扰,朱自清的生活从云端跌入了泥潭。

养家糊口千斤担,赚钱不易打工难

朱自清成年,父母做主,在老家为他找了一门亲事,他的第一任妻子武仲谦走进了他的生命当中。

关于朱自清生前发生的事(文豪朱自清晚年有多悲惨)(5)

按理说,父母为儿子找的媳妇,父母应该对儿媳妇印象不错,可无论武仲谦如何勤快,朱父却始终不喜欢这个儿媳妇。

朱自清婚后,和武仲谦两人生了六个孩子。朱父疾病缠身,朱母也年迈,妻子武仲谦要照顾六个孩子和公婆,赚钱养家的重担就落在了朱自清的身上。

朱自清从清华毕业之后,从中学老师一路做到了清华教授,要说体面和薪水应该是很不错的,可是当时是在二战期间,国家正值战乱,民不聊生,加上当时老师的薪水也十分微薄,仅靠朱自清的工资根本养活不了一家人。

关于朱自清生前发生的事(文豪朱自清晚年有多悲惨)(6)

妻子武仲谦自嫁给朱自清以来,一直都是不愿让已经非常疲累的丈夫忧心自己,所以哪怕公公对自己有意见,也是有苦自己吞,不让丈夫夹在公公和自己之间为难。

生了六个孩子,她原本健壮的身体渐渐孱弱,平日里她也要操持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更费精神。

丈夫的工资微薄,家里常常捉襟见肘,除了家务和老人孩子之外,武仲谦也会尽自己所能做一些帮佣来和丈夫一起维持家里的生活。

关于朱自清生前发生的事(文豪朱自清晚年有多悲惨)(7)

如此超负荷的运转,使得她的身体渐渐地支撑不住了,最终形容枯槁、带着对六个孩子和丈夫的遗憾离开了人世间。

混乱的时局,不容朱自清有太多的时间怀念亡妻。他是儿子、是丈夫,也是父亲,他还有老父和孩子们要养,于是朱自清工作更卖力了,除了教师的工作外,他还接了一些写稿的兼职。

朋友见他一个人带着几个孩子,实在辛苦,帮他介绍了他的第二任妻子陈竹隐。第二任妻子陈竹隐出身富有人家,性子活泼,爱交朋友,也特别崇拜朱自清的才华。

关于朱自清生前发生的事(文豪朱自清晚年有多悲惨)(8)

两人岁时经人介绍认识的,但这并不妨碍两人相恋。陈父起初并不同意女儿嫁给朱自清,可是当时的陈竹隐沉浸在甜甜的恋爱中,听不进陈父的劝告,还是嫁给了一贫如洗的朱自清。

事实证明,陈父的眼光是特别长远的,后来朱自清虽然有大学教授这份工作,也赚一些外快,但是他写的文章是短小精悍类型的,并不特别受当时的主流所青睐,因此外快赚的特别的少。

原本以为随着1945年抗战的胜利,人们会很快迎来安宁的日子,谁知国内的局势依旧波诡云谲,物价飞涨、百姓流离失所,挨饿是常有的事。

关于朱自清生前发生的事(文豪朱自清晚年有多悲惨)(9)

不过数年,她就从一个风华正茂的少女变成了一个面黄肌瘦的老妇。如果陈父知道自己的女儿卖血维生,不知该有多心疼。

满面春光人道好,一生不足自家知

当时以朱自清的知名度,很容易受到一些政府和媒体的关注。三年动荡,国内的老百姓在饥饿与死亡之间轮番挣扎。

关于朱自清生前发生的事(文豪朱自清晚年有多悲惨)(10)

当时美国出于人道主义运送了救济粮,让当时的老百姓低价买进美国的粮食。但不接受嗟来之食的朱自清,发扬了他坚毅不屈的文人风骨,无论多么饥饿,也拒不接受美国的救济粮。

由于长时间的忍饥挨饿,朱自清的身体也渐渐孱弱,多年积压的各种疾病如洪水猛兽版压垮了他的身体,朱自清最终死于胃穿孔,都没能活过50岁。

反观朱自清的这一生,文学造诣很高,名声也响彻文坛,可和他的盛名相比,他一家人的生活却是凄惨潦倒。

关于朱自清生前发生的事(文豪朱自清晚年有多悲惨)(11)

他工作勤奋,能力出众,遗憾的是没能亲眼看到新中国建立。时代是一名出色的训禽师,造就了朱自清极高的文学造诣,同时也剥夺了他拥有平稳生活的可能。

有人说文人风骨和腰缠万贯哪个更重要,空有风骨却连一家人的温饱都保证不了,那这个风骨是不是就可以不要了呢?

可是文人爱家更爱国,文人的骨气、国家的脊梁是不能断、也不会断的,难道不是吗?没有国,又哪来的家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