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绮曼 杭莹 陈泽云 孙晶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志文

秋日岭南,越秀山畔。9月24日,百步青年三周年家宴在广州举行。来自百步的近200名优秀企业创二代、青年创业者们汇聚一堂,与大咖助梦人们一起回顾百步青年过去三年的成长之路,共同探讨、分享创二代们的“接班经”。

对创二代的理解(创二代来啦聚首直击成长痛点)(1)

近七成成员为企业”创二代”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2019年,“百步青年实验室”在华南理工大学成立,一个面向青年一代的赋能平台就此诞生。作为百步青年的领航人,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EDP中心创始人许晓霞在活动上表示,在过去三年的时间里,百步青年已经汇聚了超过200名青年精英,其中有68%是企业家的二代,15%是优秀的创业者,还有17%是其他类型。与此同时,在这些百步青年中,有70%的人拥有海外留学经历。

对创二代的理解(创二代来啦聚首直击成长痛点)(2)

广州蓝狐科技有限公司CEO庄昊是百步青年的1号会员,作为“初代老人”的他对于百步青年一直以来的发展很有感触。

对创二代的理解(创二代来啦聚首直击成长痛点)(3)

广州蓝狐科技有限公司CEO庄昊

在庄昊看来,百步青年区别于以往自己参加过的商会活动,这里近七成的学员都有相似的成长经历、共同话题多。“大家能玩到一起、聊到一起。”庄昊认为,在这里,无论是创业者、打工人还是接班人,都有自己当下的压力,这些群体在一起交流,其实是丰富彼此对社会认知的过程。加入其中的二代们只要真心打开自己,都能够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和想要的东西。

易博士集团总监杨宇程和庄昊提到了一样的内容。在他看来,在百步青年“二代”班中,相似的成长背景、学习经历让成员之间很容易“打成一片”。“没有时间孤独了。”他很希望这一份由一代们延续下来的情谊,能够在二代百步青年间继续延续到下一代,让百步青年的IP经久不衰。

对创二代的理解(创二代来啦聚首直击成长痛点)(4)

除了群体感获得,杨宇程提到,正是依托于百步的优质资源,自己得以向优秀的行业老师咨询、学习,在公司经营、财务管理等方面有了豁然开朗之感。“事实证明老师们给出的解答对企业经营是十分实际有效的。”

同为二期学员的张智霖是乐通股份的二代接班人,谈到加入百步青年的感受,张智霖表示,除了志同道合的好友之外,在百步收获最多的就是结识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能够学习对方的专业能力、眼界与企业管理经验。

对创二代的理解(创二代来啦聚首直击成长痛点)(5)

专家和二代齐齐“点赞”

“企业的传承不仅是精神的传承,物质的传承,经营权的传承。今年,我们会更多去开启对话一代企业家,让一代企业家可以更好地把自己的一些经验传承给下一代。”许晓霞表示,在百步青年的成长过程中,羊城晚报《创二代来啦》栏目给予了百步青年们展示风采的舞台,对话一代的平台,未来百步青年也将与羊城晚报一起策划更多有关创二代的栏目,助力创二代们更好地传播他们的成长经验。

在走入“不惑”的中国民企进入交接班高峰期背景下,三年多来,羊城晚报《创二代来啦》栏目聚焦中国民企的传承与接班问题,深入南粤大地的工厂车间、田间地头,探访有典型意义的粤商“创二代”,了解他们历经磨砺的成长故事,原汁原味地记录民企代际交替过程中的冲突和碰撞,并从中挖掘两代人解决矛盾的妙招和智慧。

作为羊城晚报《创二代来啦》栏目的受访者,分享中,张智霖对这段采访经历也很有话说。他提到,正是通过这次采访交流,自己第一次完整地去梳理自身管理方面的问题,和接班过程中遇到的疑惑与困惑。“这也是我第一次真正了解我父亲对我的正面评价和期待,在此之前是我从未想过的。”张智霖感谢百步青年推荐自己接受了这次专访,这让自己收获良多。

分享最后,张智霖谈到,希望在百步青年的带领下,能够让更多二代们在成长、社交和资源互补等方面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五期班的新生学员代表、AQUAPLAY水上运动品牌负责人蔡宜彤同样期待通过百步青年的活动,不断“破圈”和“并网”,走出熟悉的领域,尝试新事物,认识行业大咖和创业导师,链接内外部资源,希望能与有着共同奋斗目标的年轻二代们在一场场“流动的盛宴”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对创二代的理解(创二代来啦聚首直击成长痛点)(6)

创二代传承痛点仍在理念冲突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开启,经商浪潮涌动,无数企业创一代诞生于地处开放前沿的广东。历经四十余年的发展,民营企业逐渐进入接班高峰期。

“传”与“承”的故事在广东民营企业中不断演绎,更多的新生血液走上了台前。来自广州宏达工程顾问集团的黄禧成为了百步青年00后的“首班车乘客”。

对创二代的理解(创二代来啦聚首直击成长痛点)(7)

仍是在校大学生的他也开始初步接触家族企业的经营管理。他表示,正如一座城市的新老建筑需要协调共生,才能实现城市记忆的延续,两代人之间也需要相辅相成,年轻一代要更重视责任的传承,而创一代也要看到年轻人带来的活力。

“在过去三年中,百步青年举行过36次名师课堂学习、33家企业走访及138场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创二代在成长上,还有一些需要‘拉一把’的地方。”许晓霞谈到,许多创二代都是“海归”,在刚刚回国接班时,常常会面临对国家重大政策、行业产业趋势不够了解的情况,因此他们需要在回国后“摸爬滚打”的过程中积攒经验。与此同时,在刚刚接班时,创二代们也需要更多社交性的商业链接以及更多的资源整合。

通过对创二代们的观察,许晓霞也发现,许多的创二代在与父辈沟通时仍然会出现企业经营理念上的冲突,这与企业家们成长的环境与经历不无关系。她举例说,诞生于改革开放红利中的创一代们,往往更倾向于凡事亲力亲为,情感型的企业管理模式,而新一代的企业家们则更热衷于用制度管理来规范企业的经营,用流程化、标准化来提升管理效率。“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代们应该接受现代企业制度的‘洗礼’,让新的管理模式、新的经营理念带领家族企业迈上新的台阶”。(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戚耀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