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病虫害的预防措施

一、加强亲虾品系的选择

优良品系亲虾繁殖的后代的体质、疾病的抵抗力、生长速度都优于其他一般亲虾繁殖的后代,这是众所周知的,也是水产苗种生产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一定要选择优良品系的亲虾进行繁殖,保证苗种的质量。

二、选择优质虾种

苗种的质壹好坏,直接影响到养殖的成活率,甚至疾病的发生率,好的苗种,体格健壮,规格整齐,肢体健全,摄食力强,成活率高,患病率低,生长速度快,经济效益明显;质量差的苗种,体格瘦小,规格不齐,活动能力差,摄食力不强,生长缓慢,容易得病,成活率低。对于苗种质量的把握还要注意优良品种的选择,保证了苗种的质量,也就给养殖效益提供了保证。

三、做好放养前的准备

(一)养殖池的消毒

池塘的清塘消毒是每年都要进行的。根据各个养殖阶段的”要求不同,清塘消毒的时间不同。消毒一般以选用生石灰和漂白粉为好,也可以选择其他市售药品。生石灰的用量和使用方法为:池水保持水深7-10厘米,每平方米用生石灰50~75克。先将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1-2天后用泥耙把塘泥耙一遍,7-10天以后就可以进水。漂白粉的用量为每平方米7~15 克,全池泼洒即可。也可用生石灰、漂白粉混合清塘,用量为生石灰50’克、漂白粉8 克,混合使用。除 此h外,在养殖过程中也要进行消毒,每隔1-2个月用0.8毫克/升漂白粉全池泼洒一次,杀灭池中有害病菌,能够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生。

养小龙虾怎么防止病虫害(小龙虾病虫害的预防措施)(1)

(二)虾体消毒

虾体消毒也可以分两种情况进行。

一种是在小龙虾放养之前进行药浴。常用的药物及具体用法为:

1.漂白粉

每11 千克水用漂白粉(有效氯为30%)1-2 克,搅拌均匀.将虾种放入进行浸泡。每100 千 克水,浸泡虾种不超过300 千克,消毒时间视水温高低和虾种的耐受力而定。一般水温10- 20℃时浸泡10~15分钟。如果虾种浸泡时反应敏感,时间应该缩短,反之可以适当增加。此法可以防止细菌性皮肤!病和鳃病的发生。

2.高锰酸钾

浓度为8毫克/升,在水温10--20℃时浸泡15- 20分钟,同样根据虾种的反应灵活掌握时间。通过浸泡,可以杀灭或者使寄生虫从身体上脱落。

3.漂白粉、硫酸铜合剂

每100 克水用漂白粉1 克、硫酸铜0.8 克,各自溶解后混合均匀,在水温10~ 20℃时浸泡10~20分钟。此法具有杀菌、杀寄生虫的效果。

4.小苏打和食盐合剂

采用1%的小苏打与l吮的食盐水浸洗虾种10~20分钟,可增强虾种的抗病力。

5.食盐

用1%~2%的食盐溶液浸泡10~15分钟,可杀灭黏附在I虾体表的寄生虫和水霉等。

在进行虾体消毒时,必须根据小龙虾所带菌种和药物来源确定用药。一般小龙虾所带菌体难以确定,要请有经验的技术员进行目检或镜检,或者做必要的病理调查,确定用药种类,然后根据药品来源来确定用药,这种选择主要是怀疑苗种感染了某种病菌才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消毒,一般都是选择容易得到的、效果好的药物。消毒的时间应该灵活掌握,水温高,时间短一些;水温低,时间长一些;小龙虾反应激烈,时间短一些,而且要马上结束浸泡;反应平和,时间可以稍微长一些。,浸泡后,受伤的部位有药品浸入,能够起到杀菌、杀虫、,消毒的作用,机体在受到药物刺激后, 自然分泌黏液把药物黏附在患处,客观上达到了对致病菌持续性的杀灭,浸泡过程中不宜用手或工具搅动,防止患处黏液脱黏影响消毒效果。浸泡结束后应该连同药液一起倒人养殖池,不宜用工具捞起再故人养殖池。药液进入养殖池后,如果养殖池较大,可以不必采取措施,如果养殖池小,比如小水泥池,就应该采用加水换水的方法稀释药液,防止消毒时间过长对虾体产生不良影响。消毒完后不用工具捞虾下池的理由是药液进入患处后,黏液形成了保护层,药物不容易被水稀释而形成对病菌的持续性杀灭,如果再用手或工具翻动,黏液层就会从患处脱落,药液就会溶入水中,起不到理想的预防效果。对小龙虾进行消毒时,要注意如果是选择抱卵虾放养,建议不消毒,以免药物对受精卵产生影响,影响孵化率。

另外一种情况是对已经染病的虾体进行消毒或对染病池塘进行消毒.对于病虾个体的消毒可以直接采用药浴的方法,具体的疾病药浴方法会在后面的疾病预防与治疗中介绍。池塘消毒一般采用生石灰、漂白粉、高锰酸钾等药物全池消毒,具体方法在后面的疾病预防与治疗中也有介绍。

四、谨慎操作

疾病的发生,绝大多数是因为受伤而感染病菌,如果没有伤,可以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伤口的产生绝大多数是因为操作的不慎,少数是因为相互之间的撕咬、有害动物的伤害。没有伤口,病菌不可能侵入。所以,如果我们在捕捞、挑选、暂养、运输等操作过程中,规范操作, 可减少对小龙虾的伤害。有效地防止有害动物对小龙虾造成的伤害,也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五、净化水源

水是所有病害的传播体,也是小龙虾生存的基础,同样也是病原体的生存基础。在一般水体中,有许多致病因子,只是因为这些致病因子没有达到伤害小龙虾的密度,或者说水质条件不适合致病菌的繁殖,致病菌形成不了对小龙虾的威胁,好1的水质条件下,致病菌的相对密度较小,一旦水质条件发生了化,适合某种致病菌的繁殖,就会对小龙虾健康产生巨大的威胁,甚至形成暴发性的疾病。所以,定期对水体消毒是预防1疾病发生的有效办法。除了净化水源外,在虾池的设计上,尽1量少用串联的方式,防止疾病传播。如果发现虾病,要对发病1池进行隔离,严防病池水 流人其他虾池,并对病池进行有效毒。

六、工具分离

规范的养殖,各个虾池使用的工具应该分开,但是,在实工作中不可能这样严格,如果工具在有病的虾池中用过,就必须消毒,防止相互传染。消毒方法是用1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泡30分钟。

养小龙虾怎么防止病虫害(小龙虾病虫害的预防措施)(2)

七、病虾分离

小龙虾发病较少,但一旦发病,疾病传染性较强,危害性也较大,不容易用药及进行治疗,这与鱼类疾病基本相同。如果发现发病,要立即隔离,最好对发现虾病的池塘进行一次消毒,全池泼洒0.8-1毫克/升漂白粉,严重时要对整个养殖单元进行隔离,甚至对发病的养殖单元周围的几个养殖单元进行隔离,防止疾病进一步传播。

八、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主要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是定期进行 药 饵的投喂,这种内服的方式既可以对体内疾病进行防治,也可以加强小龙虾对体表疾病的抵抗力;第二种就是定期进行药物消毒,比方说定期对水体进行漂白粉全池泼洒,也可以达到预防的效果;第三种就是在养殖单元的水流上游挂上药袋,随着水体的流动,.药袋中药物慢慢溶解到水中,也可以达到预防的目的。

九、科学投饵

小龙虾的体质好,成活率就高,生长速度就快。小龙虾体质的好坏不能完全靠苗种的质量,后天培养也是很重要的。在喂养的过程中,注意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平衡,根据季节进行科学的喂养,做到勤换水,保持好的水质环境等,都是提高小龙虾体质的有效办法。有了好的体质,小龙虾就摄食力强,生长速度快;反之,就容易得病,死亡率高。

十、及时清理食场

残渣剩饲往往是滋生病原体的场所,必须彻底清除,并定期对食场或食台进行消毒。

十一、及时加水换水

水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小龙虾的生长,保持水质良好的I,最佳办法就是及时换水、加水,换水、加水的要求在各个养殖,形式和各个养殖阶段都有具体的说明。

十二、及时增氧

高密度养殖池塘中的溶氧,只靠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和空气动力溶解的氧气有时是不能满足小龙虾对溶氧的要求。如果溶氧不足,会引发某些疾病,或者小龙虾上岸,影响生长,严重时会引发泛池这样的养殖事故。姘以,及时增氧也是改 良水环境、减少疾病发生的有效预防措施之一。

十三、搞好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也是预防疾病发生的有效措施之一,日常管理盼内容就是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防止事态发展或恶化。比如:观察小龙虾的活动、吃食情况,就可以了解它们的健康状况;及时清理残饵、植物的腐败,枝叶就可以防止水质变坏;捕杀有害动物可以保证小龙虾的成.活事,,减少对小龙虾的伤害等。日常管理实际上是一个养殖的细节问题,与其他工作一样,管理细节也决定着养殖的成败。

养小龙虾怎么防止病虫害(小龙虾病虫害的预防措施)(3)

十四、生态预防

生态预防是一种最理想的预防方式,也是保证水产品质量的重要措施,是根据小龙虾的发病特点和生活习性,对水环境进行改善来达到预防发病和控制病情的方法。生态预防目前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改善水环境,消除和抑制病原体

水是病原体最大的载体,底泥是病原体的保护伞,这些病原体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对小龙虾产生危害,但一旦条件合适就会对小龙虾形成危害,比如小龙虾受伤就会感染细菌,水质变坏就会产生暴发性细菌性或寄生虫疾病。所以,良好水质的保搏是最有效南预防疾病的措施。.改善水生态环境主要包括池底质整理消毒和水质调控。底质整理消毒包括池塘过多底泥的清理、池边杂草的清除、进排水系统的分离、池底的晾晒、池埂的加固夯实、池塘的清塘消毒和新修水泥池的脱碱处理等。通过这些工作,可以铲除病原体的滋生场所,减少有毒有害物的.毒害作用。

2.改善饲养管理,提高小龙虾抗病能力

小龙虾疾病的发生,另外一种感染途径就是饲料的投喂,主要由于饲料的保管不当造成。如:投喂发霉变质的饲料、生物活饵料不消毒可以造成消化系统的疾病发生;精料、粗料搭配比例不当,营养失衡,营养缺乏可以造成营养性疾病发生;营养过剩、投喂过量可以产生脂肪肝;不规范操作、没有及时清除残食、没有清理杂草腐败枝叶就会引发细菌性疾病等。这些都是引起小龙虾疾病的隐患。因此,在养殖中,应根据小龙虾的生态习性,制定一个科学的喂养方案,遵循“四定”“四看”的科学投饲原则,进行科学的管理,提高小龙虾的体质,增强其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预防的效果。

3.改变养殖形式

太同的养殖形式有不同的放养方式,在不同的放养方式下会产生不同的养殖效果。一般来讲,生态养殖的疾病发生率要低一些,但产量也低很多,然而品质要比高密度养殖条件下的品种好得多。高密度养殖形式下,密度大,水质变化快,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但因为它的高产、高效益, 目前还是养殖的主要方式,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改变养殖形式是有效的预防疾病的措施。

4.减小放养密度

饲养密度过大是产生小龙虾疾病的根源之一,高密度条件下发生疾病的概率要比低密度的条件下高得多,这是不争的事实。适当减小放养密度可以减少小龙虾疾病的发生。

5.中药预防

药物防治可以有效减少小龙虾疾病的发生,但化学药物的使用,会对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不是生态防治的范畴。但是,中药预防不会对水环境及小龙虾的品质产生影响。中药的防治是我国鱼病防治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一种有效的生态防方法。

6.搭配放养

搭配放养是我国水产养殖的’一大创,举,它的原理是利用水体中不同鱼类的活动特点、生活习性及饵料来源进行合理的搭配,有效地利用不同水体的生态资源和饵料资源提高产量,有的还可以利用它们不同的特点达到相互利用、有效预防病害发生的目的。小龙虾的搭配养殖也可以产生很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7.种养结合

种养结合是利用种植品种与养殖品种的互补性达到种植丰产、养殖增收的生态养殖效果。比如稻虾混养模式,它是利用小龙虾可以吃掉稻谷的一些昆虫和杂 草,降低了水稻的发病率,也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小龙虾的粪便可以作为水稻的有机肥料,减少了化肥的开支;利用小龙虾吃掉部分杂革,减少人工除草的劳动力或使用除草剂的费用;小龙虾的活动能够有效地疏松土壤,可以减少除草剂的开支。同时,水稻田 良好的水生态环境,给小龙虾提供了丰富的生物饵料和生存环境,能够获得优质的小龙虾,并且能够在获得养殖收益的条件下保证水稻的收成。

8.阻止病原体的传播

有些病原体通过中间寄主传播,有的因为小龙虾受到有害动物的攻击受伤后病原体侵袭伤口导致患病,如受到鸟、老鼠攻击受伤等。对鸟类的驱赶、老鼠的捕杀都可以有效地阻止病害的发生。

,